幼儿教师如何为幼儿搭建有效性支架

作者:徐艳贞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4-01-04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幼儿的发展至少存在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幼儿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幼儿在成人的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肯定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支架教学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指为幼儿建构知识提供一种支持和帮助,而这种支持和帮助是动态的,将随幼儿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减少,最终撤销,使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例如,一个幼儿要数数到lO,在最高支架的水平,教师扳着幼儿的手指和幼儿一起数。慢慢地,当幼儿数数的时候,教师不再和幼儿一起数,而只是扳着幼儿的手指。最后.教师不再与幼儿数数,也不再扳手指,而是让幼儿自己数。这种“建立支架——撤去支架”的过程,就像建立和拆除建筑上用的“脚手架”一样,把幼儿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一个水平。
      因此,教师如何为幼儿搭建有效的支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促进幼儿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搭建支架以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几个基本环节,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教师要想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制定教育计划、搭建支架,从而有效地为促进幼儿建构新的经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评价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这是促使幼儿发展最有意义、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所说:“唯一的尺度就是我们的直觉。它是建立在对每一个幼儿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相同,只有去发现这些差异,教育才可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以“搭积木”活动为例,教师在指导幼儿搭积木的时候,发现一个幼儿手握积木迟疑地望了教师一眼,教师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教师一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果然,幼儿从教师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肯定和信心,他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地叫起来。教师迅速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再试试,你还能搭得更高。”幼儿教师正是凭借敏锐的观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用心去揣摩幼儿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动机、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水平在行动。
      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创设适宜、丰富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适宜的材料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拓宽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还可以起到支架的作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的过程提高认知水平。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灵活的投放,让幼儿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测量”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精确刻度的直尺,有仅标有粗略刻度的尺子和没有任何刻度的绳子。被测量的物体也投放了尺寸相差很大的物品和仅有细小差距的物品。幼儿在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对长度的认识和对数字的认知水平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和要测量的物体。所有的幼儿都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幼儿还会成为其他幼儿的“支架",双方得到共同发展。因此,适宜的材料对幼儿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架作用。
      提供知识与技能上的必要协助
      我们知道,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幼儿主动探索,让幼儿进行发现学习,自主建构生活和学习经验。但是,也不是事事都要让幼儿亲自去尝试、亲自去发现。幼儿的发现学习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的,如果幼儿不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他将不知如何发现、如何探索。在操作性的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教给幼儿相应的知识、技能,这将对幼儿后期的活动起到支架作用。
      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类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直接教给幼儿:
      (一)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古今中外的民俗习惯,科学家的发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等。此类知识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
      (二)行为规范、社会生活常识
      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和社会生活常识等,如交通规则、安全常识(红灯不能过马路,不跟陌生人走)等等。这些知识不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或不适合幼儿去尝试,甚至尝试是危险的。
      (三)必需的知识或概念
      必需的知识和概念,如什么是哺乳动物,什么是家禽,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等。这能够让幼儿高效地获得比较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
      (四)某些技能、技巧
      比如画画涂色的技巧,剪纸的技巧,物品的使用方法等等。学习了技能技巧之后,能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质量。
      设计富有启发式的提问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积极的应答和富有启发式的提问非常重要,好的应答和提问,能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探索,积极建构经验。因此,有效的提问将对幼儿的学习起到“支架”的作用。如何设置有效的提问呢?
      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活动的要求,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推进幼儿的活动进程。比如在大班“奇妙的脚”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系列问题,例如:“我们的脚都可以做什么呢”充分唤醒幼儿对脚的功能的已有的经验。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脚能作画么”“小脚能写字么”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幼儿产生对脚的功能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尝试,构建有关“脚”的功能的新经验。最后,教师为了让幼儿和同伴合作建构有关“脚”的经验,提出:“一个人用脚撕纸有难度,我们两个人一起好么?”引导幼儿合作建构,大大促进了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其次,教师发问后,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地回答“是”或“不是”,就很难层层递进地推进思考。心理学上把问题的提出到解答完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有时幼儿在表达的时候,往往还在思考。因此,教师提问后,要适当地延长“解答距”,给幼儿留下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支架教学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幼儿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就应该逐步减少,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试着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在一次“建筑工人”的游戏中,当建筑分队的队员们将建桥的工程完工后,大家一起准备去引水了。有的将打来的水灌入“小溪”里,有的用破开的竹片连接起来引水,有的则直接用水桶拎来水倒人溪中……忙活了半天,水倒是弄了不少,可是也没见得小溪的水流通。有的幼儿说:“这里还没水呢!”“快点,再加点再加点。”有的说:“叫张老师来看看。”……张老师过来说:“张老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有个幼儿说:“老师,我知道,是因为这里太高了,所以流不过去了!”张老师顺势便问:“哦,大家觉得是这样吗?那我们该怎么办?”“因为水是从高的地方流过来的。”“应该把这里挖低一点!”几个孩子在旁边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孩子们便拿来了撬沙工具准备试着将这里往深处挖一挖,“快看,水流下去了……”
      另外,对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教师过早介入问题解决的过程,那么将剥夺幼儿独立探索的机会;教师要耐心地让幼儿去发现和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经过这个过程,就能获得更多的满足和经验。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支架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幼儿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所搭建的支架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地理解支架教学的内涵,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采用恰当的方式搭建有效的支架,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基于个人生活史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探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TJK074)。
编辑:cicy

上一篇:如何对孩子进行防走失教育

下一篇:性教育,试试找个帮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