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愿意分享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真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上传时间:2021-01-04
我们做事的背后,都会有自己的动机,有的来自我们自身,有的来自外界。分享行为同样如此。比如自己真心想让对方得到物品,所以愿意做出分享行为,这是内部动机;如果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做出分享行为,则属于外部动机。
只有了解孩子分享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习惯。
移情会促进儿童的分享
移情是自己产生与对方类似的情绪状态,是对他人情绪的一种感同身受。相关研究认为,移情能够激发我
们做出消除对方负面情绪的友好行为。
孩子1岁前就有移情的初步表现。从2岁开始,他们逐渐能够根据一些细微的线索来理解别人的心情,并做出相应的友好行为。比如在实验中,当成人冷得瑟瑟发抖时,孩子会将毯子递给成人。类似地,当成人说“我喜欢点心,想要一块”后,25个月大的孩子会选择自己和成人每人都得到一块点心,而不是只有自己得到一块点心。对2~4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在看到对方撞痛膝盖和对方的玩具被损坏两种情景中,孩子更容易去安慰后者。这可能是因为6岁前的孩子熟悉心爱的玩具被损坏的感受,因此更能体谅对方。
所以,清楚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和孩子一起直观地了解对方的情况,用语言描述对方的感受引
起孩子的共鸣,会让孩子更愿意分享。
让儿童自主决定,会促进儿童随后的分享
研究发现,对3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自己选择把贴画分享给心情低落的同伴,在后续任务中,他们会继续分享;反之,如果别人告诉他们这样做,后续任务中他们的分享行为会减少。对5岁儿童助人行为的研究结果同样如此。
所以,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和他人分享,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分享,会有助于孩子形成“我是一个爱分享
的孩子”的自我概念,并促使他今后做出更多的相应行为,来强化对自我的这一界定。
和对方的友好程度,会影响儿童的分享
研究发现,儿童和对方是否熟悉、友好,会影响他们的分享行为。对4~6岁的西方儿童来说,他们更愿意
和好朋友,而不是和不喜欢的人,以及陌生人分享自己的贴画;对我国4岁儿童的研究也发现,他们分给好朋友的贴画数量大于分给陌生儿童的,并且这种倾向在5~9岁的儿童中更为突出。此外,中国儿童从6岁开始,分给兄弟姐妹的玩具数量多于分给好朋友的,而在3~5岁的儿童中,则没有这种差异。
类似地,外界环境中体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友好联结的信息也会促进儿童的分享表现。对国外儿童的
研究发现,对1岁半的儿童来说,当他们看过两个面对面紧挨在一起的小玩偶的图片后,会更乐意帮助实验者捡拾物品。
所以,家人之间的和睦关系,阅读相关绘本或者摆放那些表现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图片、小物件等,会
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促发孩子的分享等友好行为。
对方之前的分享意图和行为,会促进儿童随后的分享
孩子的分享具有“互惠返还”的性质:如果你之前给我分享了,我之后也会跟你分享,即返还对方之前的
分享。对西方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从3岁起,在面对之前跟自己分享过的同伴时,会分享给他们更多。并且,如果同伴之前表示愿意分享,却因为外界条件的局限没有分享成功时(比如,同伴明确表达愿意分享贴画,但是,装贴画的盒子打不开而无法实现分享),3岁儿童虽然不会返还更多的贴画给同伴,但他们会更加主动地返还贴画;到了5岁时,孩子则会返还更多的贴画。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分享时不仅会考虑对方之前的行为,还会考虑对方的意图。
所以,当孩子犹豫要不要分享时,家长可以用对方以前的好行为,甚至是好的意愿,来引导孩子遵循互惠
规范做出分享,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对回报的预期,会促进儿童的分享
对我国5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孩子决定如何分享时,如果知道对方以后有机会跟自己分享,他们会分给
对方更多;同样,如果知道对方以后有机会和自己分享高价值资源时,他们的分享量也会增多。这说明5岁孩子随着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他们的分享更有策略性——对今后获得回报的预期,会影响孩子当下的分享数量。
5岁前孩子由于思维的局限性,会更多地考虑眼前的得失,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理解“你现在怎么对待别
人,别人以后就会怎么对待你”的道理,帮助孩子预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的分享。
对自己声誉的关注,会促进儿童的分享
研究表明,5岁儿童在做出分享行为时,如果周围有来自同一群体(比如,同班同学)的旁观者,相比于
周围都是陌生人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加慷慨;如果旁观者随后有机会与自己分享,儿童也会表现得更加慷慨。这说明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受外部动机的驱动,而表现出一定的策略性:他们更关心自己在团体成员心目中的声誉,并期望这种声誉能带来回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外界刺激,会降低儿童分享等行为的内部动机。研究发现,如果采用“你分给我一个玩具,我就把这个礼物给你”的办法,孩子这次分享了,今后一旦不再给孩子物质奖
励,他的分享行为远远低于那些分享后仅得到过口头感谢,以及未得到过任何奖励的孩子。
结合孩子分享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以下几条促进孩子分享的策略,供参考。
1.在周围环境中呈现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画面。
2.通过阅读绘本、表演角色游戏等办法,促进孩子对他人情绪、处境的理解,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促进他们分享等友好行为的发展。
3.对年幼儿童,在别人有需要时,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个人的处境和需要,引导孩子做出分享行为。
4.当孩子不愿分享时,不要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诱导孩子;孩子有分享行为后,口头表扬就可以了,滥用物质奖励会削弱孩子的分享动机。
5.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强迫儿童分享,可以用别人之前的分享或者分享可能带来的好处,比如,“他之前是不是跟你分享过”“如果你现在跟他分享,他以后也会分享给你”“你们可以继续玩下去”等进行引导。
- 相关博文:
- 对孩子,爱是什么?东方娃娃阅读人气:1019
-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乐器?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368
-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你懂吗?俅俅阅读人气:995
- 《转载》上课时用什么方法让孩...喜羊羊钟阅读人气:918
- 一岁九个月的孩子说话是什么样...gege阅读人气:141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孩子总喜欢打人或咬人是什么原...蓝色水滴阅读人气:416
- [园长管理]怎么让孩子安静一会儿花海阅读人气:316
- [教师工作]上课时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安静心的呵护阅读人气:29213
- [教师工作]怎么让孩子吃饭保持安静?达瑞尔阅读人气:385
- [教师工作]转园后,怎么让孩子快速融入集...大胖猫阅读人气: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