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9-04-12

  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学前期幼儿的表现特征是课题研究具有现实价值的基础。我园在开展课题活动中,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改变旧的灌输方式教学模式为基本策略,设计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积极的参与运用中感知人与人交往的乐趣。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交往语言、交往态度等社会行为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课题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亲社会交往三个层面中通过与同伴、家庭、社区的互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大胆主动与人交往能力及规则意识较差的问题,强调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把教学变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中去体验和发现人与人的关系。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设计情境教学和社区课堂使农村的孩子其自信心、表现能力、大胆主动与人交往能力得到改善,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三个策略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体社会化重要过程。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社会交往,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所认可。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良好的交往能力是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就加以训练。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么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其自信心、表现能力、大胆主动与人交往能力及规则意识较差。就我园的幼儿来说,由于所处的环境和部分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友好和平和缺乏正确的交往经验。导致孩子交往能力较差、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做事不够主动、缺乏自信心;对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缺乏良好的行为、情绪情感。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教育及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个性和品德的发展离不开儿童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的作用,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对幼儿个性、品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交往的能力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也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

  2.良好行为习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现有不少幼儿园及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恰恰把幼儿期必须具备的交往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视作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使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极度不和谐。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正所谓的三岁定八十

  因此,结合我园实际,我们于2004年正式把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作为全园的重点课题,向中山市教研室课题领导小组提出申报。

  关键词:交往??行为?习惯

  行为:在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习惯: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交往:交往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一种交流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基于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前期做了一个调查,并根据调查显示的数据去定位我们的目标和内容:

  1、在幼儿发展方面,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均衡安排游戏、学习、生活、运动四大块面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幼儿初步理解生活中各种交往的存在和意义。

  (2)在游戏、学习、生活中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交往与善于交往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3)乐于跟人沟通的能力和做人的方法,提高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

  2、通过研究力争探索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需要养成哪些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步骤;

  (3)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校正方法及途径。

  针对目标,我们预设了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亲社会交往三大块内容,我们在园内设立了3个园级子课题和生成了6个班级课题:

  子课题一:《幼儿同伴间的交往》的园级子课题内包含有

  1.幼儿间合作意识的研究、

  2.幼儿间分享意识的研究、

  3.幼儿间友好行为的研究

  子课题二:《亲子活动——亲子间的交往》的子课题包含有

  1.幼儿关爱他人习惯培养的研究、

  2.亲子沟通习惯培养的研究

  子课题三:《亲社会交往行为》的子课题包含

  幼儿交往语言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基于目标的要求,研究中我们较多的运用行动研究法,以便我们设计出的方式方法能更广泛的应用,并辅加调查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和教育价值。

  策略一:调查研究贯穿始终,使我们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实验前期,我们进行了家长的调查及幼儿的调查。家长的调查问卷是调查幼儿在家的交往情况和家长的教养情况。而幼儿的调查是以观察为主,我们要求每班对班里的每个孩子连续观察4-五周,了解孩子在交往能力上有哪些特点和不足,我们应在哪些方面施加教育或影响。下面是选取的一些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班的幼儿关爱他人最差,而中班的幼儿主动分享最差,小班的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方面都较差,其次是交往语言。根据调查的数据,我们调整完善了我们的目标和内容,使我们提出的目标更具有科学性。课题前期的调查,同时也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我们要求每班在调查后,写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本班的情况,并了解每个幼儿的交往能力情况。

  除园内统一发放或要求的调查外,每个子课题也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定期的对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查,这些种类繁多的调查,是我们制订计划的依据,使我们的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针对我们的调查结果,为为使目标得于落实,我们制订了全园性的行为习惯标准及各年龄班的交往能力行为准则(见我们的附件)《张家边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100条》和附件《张家边幼儿园各年龄班交往能力行为准则》),这些标准如引航标,为教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求各班按准则去训练幼儿的交往行为。

  策略二:行动研究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操作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行动研究法也是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最能取得预期实效的基本方法。换言之行动研究就是要求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结合,运用教育理论去研究和解决我们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所遇到具体问题,或者是要落实我们的预定目标所付之的行动研究,因此我们组织了操作性极强的几项活动:?

  (一)设计开放式的日常生活活动,拓宽交往的空间

  交往能力单靠说教是收不到很好的效果的,为了让孩子的交往能力有更好的发展,我们设计了多样的开放式交往活动,打造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1、礼貌小天使活动:每天来园,你都可以看到我们的礼貌小天使在与老师一起迎接小朋友来园,他们彬彬有礼,对每一个入园的小朋友及家长都报以甜甜的问候;2、班级混龄游戏混班游戏:打破班级界限,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我们每星期有两天进行混班游戏,内容的设计有意识选择了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时装秀、邀请舞、故事表演、结构游戏、组画等,每一个游戏设定名额并名额牌发放到每个班级,幼儿在班级自由选好游戏内容并挂上相应的牌子到游戏角里去玩。在这种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的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游戏活动中因是混班,有很多同伴都是互不认识的,所以交往的意识与技能相应的要求更高;3、做客: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客的经验4、小小服务员活动:除了在幼儿园进行角色游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外,我们还让孩子走出去,到真实的超市里去,穿上售货员的衣服,学习超市里的阿姨摆放商品、招呼顾客,向顾客推荐商品,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5、小记者活动:此外还有参观邮局、移动公司、幼儿故事比赛等活动。

  (二)通过主题教学,培养孩子的交往行为能力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根据课题目标,我们要求每年龄班在每个学期都有意识的按排设计一些幼儿交往行为的主题,通过主题教学,在五领域渗入交往行为的内容。

  (三)创设能对话的环境

  1、在公共场所创设会说话的标志:在每个走廊、楼梯,我们都创设了相应的标志,这些标志,无一不在提醒孩子应有的规则,如楼梯上的小鱼标志会提醒你下楼梯时应走哪一边,厕所有提教你洗手的方法标志、活动区有入区标志,这些标志,就如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幼儿的行为。2、班级里幼儿与环境的对话:礼仪小天使评比栏:为规范孩子的交往行为,我们每个班都设计了赋有童趣的礼仪小天使评比栏;丰富的语言活动区;中、大班的新闻区,这一些区域培养孩子大胆讲述、表达提供了条件。

  (四)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打造快乐家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亲子间的交往也越受到重视,幼儿为亲子间的交往搭建了平台,设计了全园性、班级性等亲子活动,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人间的沟通,也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行为、学习特点,真正的体现了家园共育的理念。1、家长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赏识孩子与孩子多沟通的教育专题,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及与幼儿沟通的策略;2、家园同乐亲子活动:根据课题目标,我们设计了大型亲子舞蹈活动、亲子玩具制作评比、亲子运动会、.节的亲子包饺子大赛等;3、亲子沟通活动: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人间的沟通,我们在中、大班设计了写信活动,首先,带孩子到邮局去参观,然后,每个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在班级的家园联系栏里要求家长在收到信时也给孩子回信。在这种写信收信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亲子间的沟通。4、家长宣传工作:摇篮是我园每月向家长出版的园报,我们利用园报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重要性,同时在每班的家园联系栏里也有意识的向家长介绍班级的教育工作,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必要性及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策略三:个案观察法让我们的研究落到实处?

  1、个案追踪记录

  个案追踪是我们对不良交往行为矫正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在观察了解本班孩子的基础上选取几个典型的个案进行追踪观察记录然后施加于教育,确实了解影响、制约幼儿交往行为的因素,运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幼儿,这些方法对培养幼儿交往行为有怎样的成效。例如在课题开始之初,小班有一幼儿(现已读大班),在刚入园的近两个月里,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妈妈早点来接,此外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其他老师打招呼和在要入厕时说厕所啊,语言简短且不连贯,进园两个月都不爱跟别的孩子玩。从我们跟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家长在家很少带他外出,认为外面太复杂、不安全。后来我们小班设计了一个活动到超市买东西,让每个孩子带上25元到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食物,这孩子在超市里一连说了几句连贯我喜欢超人雪膏好吃哦,这小孩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们知道,幼儿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之下其语言的发展是我们预料不到的,我们应抓住契机对孩子施于有利于其发展的影响,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不断的成长。

  2、幼儿成长记录册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价意义,老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为此,我们在小二班、中二班、中四班、大二班尝试进行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成长记录。首先是对每个孩子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观察的内容,每个星期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记录,周末时让孩子把记录表带回家,并让家长观察孩子在家的交往行为,填写好另一表周一时交给老师,在这种幼儿园与家庭的交互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我们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增进家长对交往行为的认识。在每周的观察记录中,我们还不忘给家长育儿知识的温馨提示,让家长每一星期了解孩子在园的交往能力的同时也同时学习了育儿知识。

  四.成效

  1、幼儿交往能力得到了和很大的提高:从各子课题报告里的数据来看,幼儿的交往语言、态度、分享等行为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做客活动中,大三班第一次去同伴家做客时表现十分兴奋,抢着玩客人家的玩具,对客人家的食物也毫不客气。而第二次去,这样的情况改变了,知道去了别人家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我们的子课题里都有表现。

  2、家长的育儿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我们的各种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率都非常高,有些家长都是请假来参加活动的,从我们每次的活动反馈意见中,家长都提到喜欢这样的亲子活动并说要多点这样的活动。

  3、亲子间的沟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亲子沟通对孩子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以前,我们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与他们沟通是很容易的事,却忽略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比如,一开始,我们的举行亲子科技小制作时,很多家长根本不用孩子动手,很快就做好了一样作品,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旁的观看者。后来通过学习,在后面的亲子活动中,大部分的家长会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动手,如在今年的.包饺子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已是一个小帮手或小包手了。通过我们设计的多种亲子活动,家长知道怎么去引导孩子,我们的家长调查中可以看到,家长对亲子沟通有了深层次的看法,如中大班的写信活动,很多家长就对此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并深情的给孩子回了信。(见图)

  4、编写了《张家边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行为规范》、《张家边幼儿园各年龄班交往行为标准》、编写了孩子易读易记的行为习惯诗歌《拍手歌》、《争做文明好儿童》、《教师反思集》、《幼儿个案追踪》、《幼儿成长档案》、《交往行为主题活动集》等。

  五.结论与体会:

  (一)、体会

  1三条主线是幼儿交往行为的主要途径三条主线是指幼儿园教育主线、家庭教育主线和社区教育主线,以往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只注意到了这些主线中的几条,结果总是顾此失彼,使活动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幼儿尝试教育活动更是如此。

  2、内外结合,开拓延展。进行幼儿交往行为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课堂、幼儿园是显然不够的,应该走出课堂、踏入园外,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与社区、社会这一自然环境互动,这是农村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一条重要思路。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园的交往行为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促进幼儿交往行为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看到教育观念向行为转变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待探索的问题:

  1.教师的显性观念和隐性观念:教师们通过探索实验,已认识到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能有意识的去引导幼儿,但在在行动中却往往不能细心的观察每个幼儿,个案观察上还存在主观的判断,如何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这上点上,我们还要不断深入的学习。

  2.课题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很肤浅,有待专家做出点评。

  3.家长的观念,制约幼儿交往行为发展的因素还有家长的观念和家长的文化水平:我们虽然通过多种渠道转变家长的观念,但现状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提出我的孩子内向或交往能力较差,希望老师教育好孩子。家长的学历层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从我们调查中看到,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占64%,中专10%,大专16%,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6%,学历越高,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也越关注,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观念是我们今后还要加强的工作。

  4.教师的观念也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具大的,从我们观察老师的活动中,有的老师不能很好的考虑在每一个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数学活动,注重了孩子在操作学习,却忽略了孩子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而孩子的交往其语言、态度等是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中形成的。

  (三)建议:

  1.让幼儿有充分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幼儿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应多给幼儿提供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机会,确保幼儿主体地位的确立。

  2.让幼儿有表现自我的空间。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大胆及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今后设想:

  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公民,未来的社会是高度发展,高度竟争的社会。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将有利于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开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帮助孩子顺利成长为成功的社会人。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结束,我们将把研究滚入下一课题,市级规划课题<节日活动与节日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已正式启动,我们在新的课题中同样有分享行为关爱他人亲子沟通的研究。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我们教给孩子的不仅是学习上的知识,品德教育上的知识,还需要让他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面对困难。从今以后,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方案,使幼儿在情绪情感及规则意识方面有所提高,多带孩子外出参观学习,使我们农村的孩子同样具备城市孩子一样的美德。

  参考资料:

  1、《幼儿园管理文件选编》中山市教育局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燕 邢利娅北京师范大学

  3、《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cicy


上一篇:是什么让孩子愿意分享

下一篇:浅谈幼儿自闭症的成因与对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