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班话动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玉廷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7-07
在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人际环境被视为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园人际环境是由幼儿园内所有成员之间的各种行为往来所构成的关系状况,①主要包括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由于受到传统同龄编班形式的影响,幼儿所处的园内人际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更多局限于班内,这无疑造成了幼儿人际资源的巨大浪费。跨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打破班级壁垒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跨班区域活动包含多种活动形式,有研究指出:在其诸多活动区中,发生同伴互动次数最多的是建筑区。②因此,我们以跨班建筑区活动为背景,探究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材料为媒介,搭建幼儿跨班交往的平台
我园的跨班区域活动是建立在班级特色区域的基础上的。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重点区域,其中有一个班级是以建筑区为特色的,这也成为跨班建筑区活动的场地。虽然活动场地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活动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带有跨班性质的,既有平行班跨班,又有混龄跨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要求,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小班幼儿主要是班内自己活动,中大班幼儿每周平行班跨班一次,混龄跨班两次;第二学期小、中、大班每周平行班跨班一次,混龄跨班三次。
材料是跨班建筑区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工具。建筑区中操作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性质(复杂性、新颖性)是影响同伴互动行为发生的数量、互动参与人数和互动主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跨班性质决定了单个建筑区的活动材料必须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在保证材料数量充足的基础上,我们从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细化研究了跨班建筑区材料的种类和性质。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区材料以低结构为主,可划分为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主体材料包括:大型积木、塑料方砖(这些材料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平铺等建构技能,还能促进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小型的桌面塑料玩具(包含有插接类、镶嵌类、旋接类、叠接类、扣接类等,这些材料能帮助幼儿形成数、量、形、比例、对称以及与力学有关的设计概念)。辅助材料主要是自制材料,包括人、动植物模型等,其中不乏一些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如易拉罐、废旧纸盒等)。辅助材料在活动中经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会成为幼儿建构活动的“导火索”,在保证幼儿建构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材料多元化的前提下,幼儿自主游戏的范围扩大了,游戏空间的扩展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以合作游戏为突破口,增进跨班幼儿的熟悉程度
交往对象间的熟悉程度对于交往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从表面上看,跨班建筑区活动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空间,但实际上,活动初始时大多数幼儿存在与其他班级幼儿交往的畏难情绪,仍倾向于与本班幼儿交往。为了增进不同班级幼儿间的熟悉程度,我们从合作游戏入手,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一是不同班级幼儿交叉坐在一起,从形式上消除班级界限;二是借助找朋友、拍手歌、音乐律动等游戏,启发不同班级的幼儿自愿结组;三是手拉手进区,让不同班级幼儿在自愿结对的基础上共同选择活动区域;四是活动过程中运用提示语,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五是与户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强化不同班级幼儿间的交往。户外运动是所有年龄段幼儿都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以跨班建筑区活动交往对象为基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跨班体育活动。如在第一学期中,大一班幼儿的跨班对象是大二班幼儿、中二班幼儿,那么大一班就需每月至少与其他两个班级各开展一次跨班体育活动。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合作游戏形式,拓展了幼儿的交往范围,锻炼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以创设合作情境为主线,激发幼儿跨班交往的兴趣
情境因素是影响同伴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活动情境,能显著影响幼儿的交往活动及其策略的运用。③合作情境以其游戏化的方式,通过融合诸多交往因素,激发出幼儿的内在交往动机,变幼儿的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在跨班建筑区活动中,我们着眼于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以调动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同伴的互动积极性。
导入环节中,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启发幼儿进行合作建构。如在“帮小猪建围墙”中,教师提出:小猪漂亮的房子建好了,可是有一件事小猪很担心,因为大灰狼已经好几次到他的房子前转悠,小猪想建一座围墙,他想请咱们两个班的小朋友帮忙。我们一起来帮小猪建围墙,好吗?成功引发幼儿合作;二是及时梳理幼儿前次经验,使经验得到后续提升。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经常提醒幼儿观察前次合作建构的痕迹,可用照片暗示,也可用半成品来帮助幼儿回忆,使之有一定的目的性来投入游戏;三是确定活动规则,明确提出有些建筑活动需要不同班级幼儿共同完成,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自愿结组、共同想办法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制订计划,并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角色和任务的分配。为了完成任务,幼儿会从多角度思考,倾听他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在中班跨班建筑区活动“受伤的蜻蜒”中,中一班的一个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蜻蜓的翅膀受伤了,没法飞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呢?”旁边几个中二班的小朋友开始议论了:“我们可以建个医院”“天凉了,我要给它搭个火炉”“我给它搭个发射器,没有翅膀也能飞”“它没有朋友,太可怜了,我要把它放在花园里,跟蝴蝶做朋友”等等。借助“帮助受伤的蜻蜒”这一主题,教师成功地将幼儿分散的建构活动串联起来。
讲评环节中,我们结合活动照片和录像,从教师提问入手,着眼于幼儿的交往行为,鼓励幼儿多说。比如:“你们这一组是怎样玩的”“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一起玩什么了”等等。
以活动过程为载体,提高跨班幼儿的交往技能
在跨班建筑区活动的许多环节中,都潜藏着锻炼和增强幼儿交往能力的机会。首先,教师应注意把握机会,引导幼儿学习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协商语言:“给我看看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你能帮我……”抱歉语言:“对不起”请教语言:“这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其次,教师要有意识注意和引导幼儿人际关系中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当出现矛盾时,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幼儿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使幼儿掌握交往中的规范。如在“帮松鼠弟弟下楼”中,强强正在为自己搭的楼梯欢呼雀跃时,旁边的安安不小心碰了一下,楼梯瞬间塌了。强强伤心地哭起来,而安安就像一切都没发生似的,自顾自地玩着。这时教师戴上松鼠弟弟的头饰:“咦,我的好朋友强强怎么哭了呢?安安你能帮我哄哄他吗?楼梯没有了,我就没法下楼了,你们能一块儿帮我想想办法吗?”借助“松鼠弟弟”这一角色,教师成功地化解了幼儿间的“交往危机”。最后,教师应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当教师发现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一块儿玩,这个主意不错!”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幼儿的肩膀、对幼儿亲切地点头、跷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如今,跨班区域活动已经成为我园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跨班互动中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孩子们的朋友圈正慢慢突破班级界限,向全园发展。同时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跨班区域活动目标的科学制定问题
目标是科学创设区域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目前我园将跨班区域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展幼儿交往能力上。但目标的单一性无疑会制约跨班区域活动的发展,使其价值打折扣。未来我们将尝试根据埃利斯的幼儿交往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异龄教育生态环境理论及教育部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总体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和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三个纬度来构建跨班区域活动的目标体系。
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水平
跨班活动带给我们一个很大挑战:如何观察并有效指导,怎样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需要,老师们有些不得策略,这也暴露出老师观察研究幼儿技术的欠缺。这需要借助教研活动的平台,学习儿童观察的有关理论与操作文献,结合已有的跨班区域活动记录表,进一步研究提高观察与指导策略,以期实现观察计划由粗到细,观察行为从随意到有意,观察策略从无效、低效到高效。
如何整合各活动区的开展经验
我园跨班区域活动共包括七个活动区,分别是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区、科学区、建筑区、户外运动区。依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在跨班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我们将总课题分为七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负责研究一个活动区。目前我们采用的是总课题与子课题交叉活动的方式,总课题组通过制定研究主线,将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各个活动区虽侧重点不同,但其本质上是相通的,都需要探究空间材料策略、观察指导策略等。目前我园还处于各活动区经验的汇总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
为何跨班区域活动的普及程度不高
从本质上说,跨班区域活动是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行性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区域活动的空间,只要突破班级界限,就可实现跨班互动。跨班区域活动的优势明显,它可以整合全园资源,实现全园化的师师互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但纵观现实情况,目前进行这方面尝试的幼儿园却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认识到跨班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跨班区域活动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其重要意义还未被幼儿园所认识;二是墨守成规,改革意识不强。传统的区域活动局限于各个班级内,其组织形式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已经适应了这种组织模式,而不期或害怕改变,怕麻烦;三是跨班区域活动体系不成熟。有些幼儿园也想进行跨班活动的尝试,但目前由于缺乏参照,感觉无从下手。我们认为,为幼儿创设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十分重要,对此,幼教机构增强改革意识是关键。
我园开展跨班区域活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向深层次的探究迈进。
参考文献:
①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一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②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ll
③庞建萍.不同情境条件下幼儿交往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7,(7)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省二等奖: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世外仙姝阅读人气:1341
- 浅谈在“做中学”活动中发展...雪飞扬阅读人气:1274
- 幼儿交往能力的具体性指导策略...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184
- 挖掘绍兴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073
- 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小珍阅读人气:111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chengxine阅读人气:757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5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0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