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 在自主中成长

作者:于新香 于桂芬 肖华军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4-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我园有56年的办园历史,尽管开展区域活动也有多年,但更多是把材料放在桌面上,孩子们分组操作,现在看来,这种所谓的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老师们也有束手束脚的感觉。今年4月,我园有3位老师有幸作为烟台市幼儿园名师培养入选赴上海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学习,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回来之后我们又结合《指南》进一步消化,认识到:区域活动就是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津守真在《幼儿工作者的视野》中指出:“培育自主活动的能动性,对于孩子每天的生活和若干年后的生活都很重要。”
    过去的区域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1.空间小。我园由于历史原因,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面积小,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空间明显不足。
    2.时间少。幼儿园既要开展园本课程,又要引进特色课程,山东省省编活动要开展,区域活动也要兼顾。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做好,结果挤来挤去最后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被挤掉是常有的事情。
    3.材料提供费时费力。我们倡导老师自制材料,许多老师费时费力做的精美的玩具,孩子玩不几次就坏了。也有的材料看似精美,孩子却置之不理,缺乏兴趣。
    4.指导呈两极分化。实践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属于“放羊式”,只要能保障孩子安全就行,至于活动开展到什么程度,老师该如何介入等统统不加思考;有的老师则属于“高控式”,唯恐孩子不具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能力,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示范讲解来主导幼儿的活动。
    以上四点就像四条绳索把区域活动捆绑起来,让区域活动无法畅快地开展。
    改出来的惊喜
    1.“加”出游戏空间。
    活动室的面积在目前情况下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路,就如何开拓游戏空间。我们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活动室的空间小,那么我们的阳台、寝室、走廊、大厅、院子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思路一旦打开,我们发现,原来有很多可以游戏的空间,同一个空间,可以变成不同的区域。比如:本来大厅只做通行之用,现在我们把孩子画的纸箱画垒起来,作为隔断,在大厅一角布置上阅读区,几张小圆桌,几个凳子,许多图书,每天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就在这里静静阅读;贝贝二班、贝贝八班分别借助门前的大厅、门口的走廊,投放丰富的低结构搭建材料,这里就变成区域时间的建构游戏区;大厅里的木房子就是宝宝班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家;寝室的小床可以做成隔断,形成一个空间独立的私密游戏区,孩子可以在这里做糖果、开理发店;同样是阳台,贝贝、欢欢班布置成娃娃家,乐乐班则布置成艺术涂鸦区,既减少了活动室的拥挤,又营造了浓厚的游戏氛围;院子里的雪松,变成了孩子攀爬、探索的鸟窝;鸟窝旁边用旧床做成了小草房;紫藤架下的攀爬玩具和小滑梯下面铺上毛毯,上面挂上彩绸和纱帘,摆上废旧的锅碗瓢盆.这种田野式的天然游戏区让孩子流连忘返;葡萄长廊下悬挂各种可跳跃拍打的铁皮、布制玩具,一个区域又创设了出来……一个“加”字让原来有限的游戏空间得以拓展,大家不再为游戏空间所束缚,一切空间皆可成为孩子的游戏区域。
    2.“减”出游戏时间。
    对于区域活动时间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集体研讨,大家比较一致的想法就是在课程选择上要“做减法”,否则贪多只能“蜻蜒点水”。于是我们果断做出决定,除了保留区域活动和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的活动。其余的课程全部删掉。这样确保了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区域活动,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尽情活动。
    除了班级的区域活动,我们还定期组织全园范围的大区域活动。在大区域活动中游戏的时间从一小时延长为1天,游戏空间从自己班的活动室拓展为全园不同的游戏区,游戏伙伴从自己班的朋友扩展到全园同龄或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大区域活动中,到哪个区域去玩,玩多长时间,和谁一起玩,是玩还是休息,所有决定权都还给孩子。在泥巴区摔泥巴,在沙池挖沙开渠,到美食坊自己加工点心,阅读区安静阅读……渴了、饿了就到餐厅购买果汁、沙拉,钱花光了就到娃娃家选一份职业,体验自己“打工赚钱”的成就感,累了就买一桶爆米花去电影院享受休闲时光……
    3.“研”出材料特点。
    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们寻找并提供适合孩子的操作材料:
    一是真实性。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之前我们都是提供玩具类的材料让幼儿模拟玩,如塑料刀切木质水果。而孩子的经验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建立,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在学习正确方法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幼儿尺寸的刀具切真实的水果,孩子胖嘟嘟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刀,慢慢地切下去,半年的时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割伤自己。这让我们知道孩子是可以习得保护自己的能力的。现在的美工区,你会发现孩子专注地穿针引线,笨拙却又认真地缝着喜欢的图案。班级的花卉脏了、枯了,孩子用小喷壶、剪刀、抹布认真地照顾着。孩子看到自己擦洗干净的桌子,喜悦、成就满满,后来当看到幼儿园的皮卡车也脏了的时候,孩子们的经验迁移到了这个庞然大物上:“老师,我们擦汽车吧?”于是擦汽车的活动就开始了……在真实的环境中,必有危险的隐患存在,但是也就因为这危险,孩子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不仅如此,在真实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很好地借用游戏,消化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最终会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并酝酿着更大的梦想,比如擦汽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着自己的智慧,滋养着自己的自信。
    二是自然性。生命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自然能量,唤醒这些能力需要孩子接受自然的刺激。自然的区域材料无形中就能引发孩子的自主观察、想象和探究。在孩子的眼里任何材料都会成为游戏材料。幼儿园院子里的小草,孩子采来静静坐下就开始编麻花辫;几捧沙子、几把小草,孩子拿来就开始做菜、做饭;他们能从沙池里发现一块木头、几块鹅卵石,会数数几颗葡萄熟透了,比比哪根豆角长得长……
    同时,自然的材料对孩子的情绪具有镇静和疗愈的效果,天然的黏土比成品的橡皮泥多了自然的清新气息,少了油腻腻的感觉,在捏黏土的过程中,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吸深沉、舒缓.捏出的东西也灵动充满想象力。
    三是情感性。饲养小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虽然用语言无法沟通,可孩子和小动物之间却有着天然的亲密感情。每天早晨孩子都抢着给小兔子喂食,饲养蚕宝宝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卵到蚕,从蚕到茧,从茧到蛾,近距离观察感受生命成长中的变化。“老师,蚕的便便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老师,怎么蚕长大了,便便也就变大了?”“老师,我没有摘到桑叶,这些叶子和桑叶很像,蚕应该喜欢吃吧?”“蚕宝宝怎么会死呢?呜呜呜……”“照顾小宝宝可真不容易呀!”“蚕宝宝吐的丝太长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合着自己的情、意、心与蚕宝宝一起成长着。再比如在建构材料中。放上一个小娃娃或一个毛绒动物,孩子们会把布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甚至会给小熊系上一个蝴蝶结。
    4.“习”出介入策略。
    老师们在尝试不同介入策略的过程中,慢慢领悟,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更适合。
    一是放低自己,平视孩子。图书角中,致远把带来的图书《大卫上学去》和同伴分享,这时老师也凑了过去。蹲下来加入孩子的分享。到第四页的时候,老师指着画面问:“这个粉红色的是什么?”致远的回答是:“口香糖”。“粉红色的不是舌头吗?”老师很是不解,致远的回答是:“舌头粘不到牙上,不能扯这么长,是口香糖。”呀,还真有道理。故事到了15页,致远还把老师奖励大卫的五星指给老师看,老师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致远提醒,自己根本没有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谓的放低自己不仅指身体上的放低,同时也指心理和能力上的放低。在老师要介入游戏的时候,切记自己是孩子的玩伴和跟随者,而不是指挥者,老师的介入不能妨碍幼儿在游戏环境中对活动的主导。这样的介入可以让孩子更信任老师,更愿意邀请老师进入他们的游戏,也更容易让孩子获得自信,老师也更容易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然表现。
    二是信任孩子,学会放手。区域活动中,小托班的易峰在给娃娃穿鞋子,穿了好久都没有穿上。老师看了赶紧过去帮忙。鞋子很快穿上了,结果却惹来易峰的一场哭闹。好心没办好事,当时老师感到既委屈又挫败。无奈之下,只好重新把帮他穿好的娃娃鞋子脱下,让他自己继续穿,才终于安抚了哭闹不止的易峰。第二次,当又看到易峰在费力地给娃娃穿鞋时,老师先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易峰,我可以帮你吗?”易峰摇了摇头。老师在远处观察。时间过了好久好久,易峰终于把娃娃的鞋子穿好了。这时,易峰看看娃娃,突然双手不停地鼓掌.脸上洋溢着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那神情让旁观的老师有一种想哭的感动。是啊,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极大喜悦是别人帮忙无法获得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没有得到孩子的允许不随意帮助.从而让孩子获得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总之,对区域活动的研究改革,成就了孩子,成就了老师,也成就了家长。蒙台梭利说:“Follow thechild。”(跟着孩子走)。我园的区域活动从最初的操作桌面材料开始.从不成熟到成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而今我们发现了“跟着孩子走”的原因和重要性,同时也找到了“跟着孩子走"的方式和方法,这促使着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跟着孩子走”下去,切实落实《指南》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幼儿园)
摘自:《学前教育》2015.01
编辑:cicy

 

上一篇:巧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下一篇:透过重建解读幼儿学习品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