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作者:郑黎丽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4-06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_正因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留下了经典训示:“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二”何为培养得宜,如何培养得宜,我们的策略是:巧借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一、幼儿的道德结构及其发展特点
幼儿的道德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幼儿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建构自已的行为准则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逐渐内化的过程。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分辨能力尚不成熟,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使他们理解能力欠缺,同时,幼儿情绪情感的波动性大.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随着主观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
二、文学作品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文学作品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备受重视。人们普遍强调用文学作品进行启蒙教育,他们希望在用文学作品向儿童传递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夸美纽斯也说:“用寓言、动物故事和其他巧妙组织起来的小说,磨砺儿童们需要锻炼的天赋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儿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故事,而且也容易牢记于心……他们在使儿童聚精会神的同时,灌输着曰后看来是极为有益的知识。”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不同时期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呈阶段化特征:2~4岁摇篮童话期——这时的幼儿充满幻想,4~6岁传说故事期——这时的幼儿正处在“第一反抗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强调“我想……”“我认为……”“我必须……”希望得到成人绝对的尊重和信赖。无论是哪一时期的幼儿,他们对童话故事、童谣、优秀的民间故事、传说故事很感兴趣,如果成人让他们多接触童话、童谣、故事作品,孩子们会被其中的内容、情节、人物昕吸引,逐步学会辨别美丑、对错、善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观念和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据此,幼儿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可与文学作品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浅显、生动、有趣且富含诸多鲜明的善恶行为、道德认知的文学作品,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情节连贯、易感知、便模仿,人物的善恶特征明显的内容?
三、巧用文学作品的策略
为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德育功能,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同时,巧妙挖掘作品潜在的德育价值,以“儿歌导行、故事怡情”策略助推幼儿成长。
1.儿歌导行
根据幼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目标中的规范和要求,我们发动全园师生选编和自编了四类十二种导行儿歌,具体包括:文明礼貌类、爱心感恩类、团结友爱类、行为习惯类(即进餐、如厕、洗手、午睡、穿衣、穿鞋、叠被、整理、学习)。每一类儿歌都对托、小、中、大不同年龄班幼儿给予层次性导引。以“文明礼貌类”儿歌为例。
托班《问候歌》:“小鸡小鸡——早早早,小鸭小鸭——好好好,小宝宝小宝宝——抱抱抱 ”此类简短上口的儿歌,托班的宝宝们不仅愿意学,还能用身体动作表演,他们甚至还能将礼貌延续到家里,带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边说儿歌边互相抱抱,感受亲情。
小班《夸小手》:“见面握握手,走路拉拉手,再见挥挥手,夸夸礼貌手”小班幼儿通过朗读这首儿歌,就能领会即便是小手都要做礼貌的事情。
中班《懂礼貌》:“入园叫声早,老师客人笑,见到同伴点点头,互相问个好。离园说再见,老师把我抱,亲亲我的小脑袋,夸我好宝宝。”此儿歌可以引导中班幼儿在来园、离园环节怎样对老师、同伴、客人讲礼貌。
大班《礼貌歌》:“见面了——你好,分手了——再见。求助他人——请您,受人相助——谢谢。接待客人——请坐,送别客人——慢走。无力助人——抱歉,做了错事——见谅。打扰别人——对不起,听到歉意——没关系,得到感谢——别客气!”大班的这首儿歌对各种礼貌用语进行了正确引导。
同样的目标,不同的要求,幼儿主体、自主创作、内容上口、易学易记,这样的儿歌更适合孩子,更利于导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内化、对照、使用,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故事怡情
我们选取了图画书作为故事怡情的媒介,因为对优秀的图画书来说,“每一张画面就像一台戏,人和物,情和景,性格形象的刻画,位置的经营,气氛的渲染,色彩的处理,它所表达的内容有时是上百上千个字都无法描写的。”正是因为图画书这种独特的性质与特点,幼儿阅读过程中就会感到趣味盎然、妙趣横生,这就给我们进行怡情教学创造了可能。
我们根据图画书内容的不同,将其粗略分为好习惯、建立自信、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培养恒心等二十类,每一类都有与主题适切的多部读本供挑选,如珍惜友情系列——《小蓝
和小黄》《两棵树》《敌人派》《丽塔和鳄鱼迷路了》《丽塔和鳄鱼去钓鱼》《青蛙王子历险记》《大嘴狗》;亲情系列——《大猩猩》《我爸爸》《我妈妈》《像爸爸一一样》《像妈妈一样》《我家有个外星人》《给爸爸的吻》等。这里仅以一部读本为例简要介绍怡情策略。
《大卫不可以》是好习惯系列中的一部中班读本.大卫和妈妈是书中的主人公,大卫是一个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小朋友喜欢、家长头疼的小男孩,妈妈是一位话语简单、严厉甚至有点粗暴,而内心却充满温情和浓浓爱意的母亲。
从形象猜想性格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用几何图形拼接成的大卫的玩偶形象:椭圆形的大脑袋顶在细小的身子上,摇摇欲坠;占了面部三分之一大的咧开的嘴巴里有六颗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鼻孔朝天;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猜出他的性格特征——天不怕,地不怕。
从事件猜测后果
引导幼儿根据图画中描述的事件,从大卫的表情、神态、动作猜测后果,知道这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做,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和判断。
站高搬鱼缸、取饼干桶——鱼缸会打碎,会划伤,会摔跤,会跌伤流血。
浑身糊满黑泥巴——地板弄脏了,不卫生,会生病。
洗澡——地上溢出的水妈妈要拖干净,浪费水资源。
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害羞、不文明。
刺耳的敲打——锅不能敲,使劲地敲会把锅弄坏,噪声太难听,别人会反对
饕餮大嘴吃东西——贪吃会生病。
贪看电视——不按时睡觉,第二天会很累、不舒服
扮超人——晚上不能太兴奋,睡不着。
挖鼻孔——既不卫生,也不雅观。
扔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整理好玩具会丢失。
在客厅挥棒击球——会打碎玻璃茶几、钟表或瓷质花瓶。
从人物感悟亲情
以提问帮助幼儿领会亲情的珍贵。“妈妈为什么总说:大卫,不可以?你觉得妈妈简单、粗暴吗?”“大卫知道自己做错了吗?”“大卫这么调皮,妈妈为什么还会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妈妈这么爱大卫,大卫以后会怎么做呢?”通过问答互动,引导幼儿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了解母爱的永恒,感受大卫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当大卫依隈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浓浓的母爱时,我和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我们认为,大卫以后不会再做不好的事了,孩子们还不由自主地说“我以后也不挖鼻子”“我就没把饭弄得到处都是”“我现在就把玩具放回架子上”……
像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尽已所能地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品德形成非一日之功,让找们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引领孩子畅游文学作品,积淀成长经验。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批准号:C—b/2006/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幼儿园)
摘自:《学前教育》2015.01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三学期9月:巧用信息技术有...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002
- 构建园本文化 促进幼儿和谐发...过往行人阅读人气:1029
- 教学反思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海豚201阅读人气:1453
- 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幼儿情感...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489
- 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蓬蓬阅读人气:125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道德品质海棠小雨阅读人气:701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果果香阅读人气:1402
- [教师工作]什么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紫晓阅读人气:1137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师的个人成长...小蝶阅读人气:1299
- [园长管理]研修在幼儿园园长成长中的作用...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