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成长羽翼,促进自主发展——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作者:杜新荣 李贵仁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传时间:2016-05-26
【摘要】幼儿独立性是指幼儿不过度依赖他人、不受他人影响、根据自我主张,依托自己的认识和信念,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行为倾向和表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利于促进幼儿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意志力,提升幼儿交往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在当前育儿实践中,存在过分限制幼儿自由活动、包办代办造成幼儿过分依赖和幼儿劳动权被剥夺等现实问题。对于幼儿独立性的养成,家庭和幼儿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
【关键词】幼儿;幼儿独立性;问题;建议
独立性是幼儿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拥有独立性品质的幼儿,有主见,能创造,责任心强。一般而言,3—6岁是幼儿独立性品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长和教师应明晰独立性的内涵,并意识到独立性品质的重要性,学习和掌握一些适宜性的策略,帮助幼儿培养独立性的品质,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一、独立性的内涵
幼儿独立性的研究起源儿童依恋和自主性的研究。国外学者贝勒和希泽斯在上世纪50年代从依恋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独立性,其评价独立性的指标就是儿童依赖的程度。此外,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对儿童自主性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认为,从儿童出生1年以后至6岁之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自主性和主动感。
从80年代开始,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概念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在心理学中开始相互替换使用。西方较早的对于独立性的解释以贝勒和希泽斯为代表。他们认为,独立性“应当是指依靠自己又相信自己的行为”,包括即自我依靠(self-reliance)和自我主张(self-assertion)。我国学者邹晓燕将“独立性”定义为“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她认为,儿童独立性发展必不可少的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综合以上分析,幼儿独立性是指,幼儿不过度依赖他人、不受他人影响、根据自我主张,依托自己的认识和信念,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行为倾向和表现。幼儿的独立性品质表现为:经常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能够提出和他人不同的观点或想法;能够不严重依赖他人,而尽最大努力自主作出选择和决定;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愿依赖他人。
二、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将会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一般说来,对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至少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促进幼儿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性,能够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是生活和学习发展中的主人,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这样的幼儿容易树立对自我负责的态度,提高自理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大大提高,并易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今后学习的成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增强幼儿意志力。独立性较强的幼儿表现出独立、积极、主动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倾向,不盲目依赖他人,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应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并依据自身主观能动性去尽力解决,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抗挫折能力,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意味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幼儿,其自由活动的机会将会增多,其活动的范围扩大,其与同伴和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在这些自由活动和资源交往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当前育儿实践中对幼儿独立性的束缚
(一)过分限制幼儿自由活动。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多的保护孩子,限制了幼儿自由活动。其原因:一是部分家长怕孩子在群体中吃亏、受气;二是认为“乖巧顺从”的孩子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一旦幼儿出现调皮捣蛋的行为,家长和幼儿教师便加以训斥。这些过分的限制,影响了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束缚和损害了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包办代办造成幼儿过分依赖。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造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独立性差。有些幼儿到了五六岁仍然不会自己穿衣系扣、整理自己的书包、玩具,不会与同伴交往,不愿与他人分享。有研究者对江苏某幼儿园的调查发现,“依赖型”幼儿已成为一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依赖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28%,中班占49.11%,大班占23.66%。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时“大胆放手”的占5%,“偶尔尝试”的占23%,“时间紧、包办”的占28%,“孩子小代替"的占42%。可见,家长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独立性差的主要原因。
(三)幼儿劳动权被剥夺。幼儿的成长发展主要源于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也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权利,但很多幼儿在家中并没有“劳动权”。事实上,从幼儿时期便开始的对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把劳动的权利、动手的权利还给孩子。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已经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所以给予幼儿劳动权,是发展幼儿独立性品质的重要环节。
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的策略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域,对幼儿独立性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双方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基于此,对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家长和幼儿教师理应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策略,促进幼儿独立性品质的养成和发展。
(一)家长的策略。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培养幼儿独立性,家长可以从以下细节着手:一是关注幼儿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切实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好的行为表现,要及时给予积极回应(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等),让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二是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接受他的合理要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放手让他自己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尝试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应鼓励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二)教师的策略。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方面,教师应将其纳人一日生活中,因势利导为幼儿提供“最佳策略”:一是尊重并接受儿童因与家长分开而产生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适应这种转换,并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活动。二是创建一种能提高儿童效能感、控制感的教育环境和作息时间表,建立并遵循一个连贯的一日活动流程,帮助幼儿提高控制能力。三是教师鼓励儿童发展与其能力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自我服务技能,如穿衣、吃饭等,教师要耐心等待,不应催促或打断幼儿。四是就儿童关心的事情,请儿童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鼓励儿童讨论每一种方法的不同意见,记录下来并张贴准备采用的规则,在合适的时间提醒他们,并请儿童轮流读出正在执行的规则。同时,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当“领导者”的机会,让幼儿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如决定集体活动的方式或集体活动的过渡环节,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感,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6.02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培养托班幼儿独立性的方法gege阅读人气:1496
-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郑13950阅读人气:1053
- 浅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夏日罗曼史阅读人气:1228
- 浅谈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幽雅的糖果阅读人气:1098
- 2-3岁幼儿独立性发展适宜行...gege阅读人气:144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9
- [教师工作]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独立性发展Miss.Sugar阅读人气:1782
- [教师工作]怎样加强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静夜清风阅读人气:2011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惊叹号!阅读人气:559
- [业务管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指哪几个方...小蝶阅读人气: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