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成长

作者:何转兰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心学校  上传时间:2015-11-03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能够促进孩子快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在生活中认识颜色
    学前儿童,对于颜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识颜色,不但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春天的大自然五颜六色,生机勃勃,教师可以经常把孩子们带到操场,让他们寻找大自然的颜色,并引导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话。在活动过程中,当孩子们说小草是绿色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操场上还有哪些东西是绿色的,绿色都是一样的吗?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采摘不同的叶子来感受颜色的深浅。当孩子说道:“小花(蒲公英花)是黄色的。”老师可以问问孩子,生活中你见到的哪些东西也是黄色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水果、蔬菜等来教他们认识颜色,并告诉他们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为我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挑食。在认识颜色的过程中,当孩子表述不清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说简单完整的话,但是要求不能过高。
    二、在生活中了解季节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教师要带着孩子们对上一个季节的特点进行总结,如:刚刚过去的冬天,气温怎么样,你感觉到舒服吗?冬天里,什么天气比较多,小朋友们都穿了哪些衣服?在这个季节里,你吃过哪些蔬菜和水果;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教师也可以先让孩子们说说它的名称、气候等相关特点,然后提醒孩子要预防春寒注意保暖、讲究卫生。老师在传授这类知识的时候,可以和绘画结合起来进行,因为绘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例如,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发芽了,桃花开放了;春雨滴答滴答,种子发芽了;草莓是春天里采摘的水果,它像一个个精致的红灯笼……老师寥寥几笔,勾画出春天的特点,孩子们也在绘画中感知了季节的特点。
    三、在生活中感知民俗
    春节、端午、中秋是我国传统佳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节日。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公民,老师要引导孩子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优良传统,例如:热爱祖国、尊敬师长、感恩父母等。不良习俗要摒弃,如:燃放烟花爆竹、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等。在春节来临前,老师可以引导儿童在生活中感知新年的快乐,并提醒他们节日期间要主动向亲人、长辈问好,不能向任何人索要压岁钱等;在端午节前,老师可以给孩子讲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心系祖国、忧国忧民的种子……在对孩子进行民俗教育时,除了引导他们口头表达、讲文明懂礼貌以外,老师还可以教孩子读读相关的古诗词、儿歌或唱唱相关儿童歌曲,如《元日》《清明》《元宵节》《新年好》等,使他们在朗读、歌唱中感受节日的特点。
    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对于大部分学前儿童来说,语言、常识等社会性学科启蒙难度较小,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数学启蒙较难,许多孩子不太感兴趣,一时很难入门。老师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数的概念,让他们数数院子里有几棵小树,教室里挂着几幅画……数字的组成是学前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唱歌一样教他们: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那么一下课,儿歌就会随风而去。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允许他们带来零食或玩具小朋友之间进行游戏,也可以把孩子带到操场上,充分利用操场上的小树、小花、鹅卵石等进行辅助教学,将抽象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在学习“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时,老师不能满足于课本中的插图,应该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物体,让孩子通过观察、触摸、比较掌握不同形体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课下寻找相关形状的物体带到班级,比比看谁找得对,找得多。
    生活是有声有色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这种理念切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增智慧,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5.04
编辑:cicy

关键词:生活中成长

上一篇: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下一篇: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劲儿的合作意识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