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的“谎言”
作者:刘伟 张振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1-07-0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谎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出现说谎行为,并且伴随其成长。这是家长和老师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从早期皮亚杰对说谎的研究及概念界定开始,到几种说谎理论模型的陆续出现,再到近年来发展显著并逐步成熟的以心理理论、跨文化、道德评价、情境因素等作为视角的说谎研究,不可否认,以说谎为主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地丰富着。但是,与此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某些分歧和争议。本文将从说谎的界定、理论模型、研究进展及范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系统论述说谎研究给予我们的教育性启迪。
一、构成真正“说谎”的3个要素
谎言,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话;说谎则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其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竭力对事实和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当前,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说谎的概念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说谎。
二、研究儿童说谎的4种范式
范式1:“藏与找”任务
在考察儿童欺骗行为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往往采用“藏与找”任务。儿童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为了给他人造成错误信念,是否需要擦掉脚印或改变脚印的方向。车文博等人运用的“找钱币”任务,其实就是这个研究范式的变形。
范式2:“抵制诱惑情境”
Lewis等人设计了“抵制诱惑情境”,对儿童的欺骗行为进行了研究。
范式3:“一件不如意的礼物”
在有关“白谎”或“面子谎”的研究中,“一件不如意的礼物”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研究范式。Victoria Talwar等人就通过操作这一范式,考察了3~ll岁儿童具有亲社会性的“白谎”行为。结果表明,实验中的大多数被试都说了白谎,并且这种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范式4: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的研究范式也是焦点之一。李康等人比较中国和加拿大儿童在不同因素(亲社会、反社会,说谎、说真话)的组合条件下,对主人公说谎行为的道德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三、影响儿童有意说谎的主客观因素
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儿童有意说谎的行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
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儿童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而将要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当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规范日益严格,为幼儿的行为设定了各种“限制”时,这些来自成人的“权威压力”使幼儿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但又不得不迎合成人对他们的期盼,从而导致有意说谎。
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
受虚荣心支配的幼儿不能独立地估计自己的行动实质,仅对他人注意的外在效度感兴趣,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夸奖以及取悦他人,在实力难以达到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有意说谎。
3.意义障碍期的反抗心理
意义障碍是幼儿表现出的品德心理阻抗现象,它阻碍了幼儿对品德要求的完全接受和正确理解,从而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产生消极的反抗心理。
4.惰性心理
幼儿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的愿望,却不愿付出劳动和努力,因此有意夸大、歪曲或编造事实,以躲避责任或获取利益。
(二)客观因素
1.“模仿”的强化
“模仿”是幼儿从他人身上获取某些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以及相似性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行为,儿童具有明显的“镜子行为”。
2.“异化”的教育方法
成人“异化”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消极的“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别。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的思维形象直观,很难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承认”的惩罚。幼儿做了错事后,成人先是承诺只要诚实就不惩罚,可是当幼儿诚实地承认错误后,成人不但不原谅他们,反而加倍惩罚,幼儿就会产生“诚实还不如说谎”的想法。
■成人的“错爱”。由于教师的“偏爱”和家长的“溺爱”,他们常以优厚的物质奖励来鼓励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但评价指标却模糊而缺乏客观标准,使幼儿常常通过有意说谎来获得奖励。
■对有意说谎的“庇护”。成人发现幼儿有意说谎后,没有及时进行制止,而是隐瞒或庇护。
3.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
群体压力这一社会性因素会导致从众心理。迫于从众心理的压力,幼儿可能会产生有意说谎的行为。
4.社会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当前,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但是一些社会媒体公布的虚假信息不仅具有欺骗性,还带有误导性。
四、儿童说谎研究的教育启迪
研究者对儿童说谎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说谎的心理机制、道德评价等认知发展性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证性支持。同时,这些研究也给我们的幼儿教育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在此,结合上文的研究,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出以下6项建议:
(一) 创造民主、愉悦的成长环境
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孩子,其首要因素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愉悦的生长环境。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不会一做错事就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而是将自己的困扰、忧虑、羞愧告诉父母或老师,因为他们信任成人,确信成人会陪伴他们、支持他们、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智慧。
(二) 鼓励孩子说真话
即使有时候孩子所说的实话令成人为难、尴尬,甚至有损某种利益,成人还是要鼓励孩子说真话。不过,对于那些出于避免他人受到伤害的“善意谎言”,成人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在肯定这种善意的出发点的同时,让孩子明确地了解说谎行为的不可取。因为对儿童而言,表达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想法以及观点,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 尊重孩子
通常来说,凡是受到成人的尊重,并可以宣泄自身情绪的孩子,都相对比较诚实,相反,在过分严厉管教下的孩子对成人的亲近感较少,恐惧感较多,他们常常为了逃避斥责和惩罚而选择说谎。当成人发现孩子说谎时,不一定非要追问个水落石出不可,也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他人(如孩子的同伴)在场时更不应该如此。
(四) 成人应做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正面示范。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即使是无意忘掉了也要诚恳认错。
(五) 成人的教养方式要一致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教养态度是不一致的,甚至彼此矛盾。比如,父母在对待孩子说谎的行为问题时,通常就出现分歧。母亲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而父亲主张:“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能说谎,必须要让孩子长长记性。”试想,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究竟应该听谁的呢?结果有三种:听妈妈的,听爸爸的,都不听。但是,这三种结果对于引导和纠正他们的说谎行为,都不是令人满意的方式。所以,成人之间应该达成一种相对一致的教养方式,并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制定出一套协调、可行的方案。
(六) 纠正说谎行为应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
有些儿童的性格较为软弱、内向,什么心事都放在心里,成人纠正其说谎行为时更应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种“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的方式肯定是适得其反的。不过这样的孩子在接受了成人的教导后,往往就会做得特别好,几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对那些开朗、活泼、外向的儿童来讲,成人在与他们谈论说谎事件时,固然不必像对待前面那类儿童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于这些儿童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大大咧咧,因而需要成人时常叮咛。当然,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也是引导和纠正儿童说谎行为的有效方法。
摘编自《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l(上半月).125~127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防病从儿童的衣食住行开始可爱的笨笨阅读人气:1241
- MUMA儿童艺术 | 论2-...MUMA儿童艺术阅读人气:516
- 3-4岁儿童的生理指标与养育要点xihongshi229阅读人气:1069
- 利用塑造激发孤独症儿童的发声...凡鱼雨阅读人气:1376
- 谈孤独症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训...凡鱼雨阅读人气:121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56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9
- [教师工作]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dingyanfei阅读人气:2183
- [园长管理]六一儿童节素材养乐多阅读人气:472
- [教师工作]儿童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记忆、...月如霜阅读人气: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