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候花开——从小班幼儿的“不守规矩”说起

作者:张凌  来源: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  上传时间:2017-06-29

  【案倒背量】下学期小班的幼儿经过近一年的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已基本能适应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但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两个坐不住的幼儿,特别是在进行公开课、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这些幼儿就更加兴奋。执教者往往会请一名配班的老师坐在他们旁边时刻关注着,一旦出现以上的情况,老师会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保持教学有序地进行。但我们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维持了课堂教学的进行,这类幼儿的行为虽得到了及时的制止,但对他们的发展却没有任何帮助。我尝试对这些幼儿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案例一:关注汽球的幼儿

  听一位青年老师的语言汇报课《小白兔找太阳》。当老师说到“小白兔将红汽球当成了太阳”时,有一个小男孩不断地回头,有时还将身体转了过来,配班的老师立即过来制止了这名幼儿。孩子坐好了听老师继续讲故事,一会儿后,又开始了之前的动作。配班老师还想去制止时,我阻止了她。主班老师也多次提问了这个孩子,没想到他的回答都正确。下课后,我问他:“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能告诉客人老师吗?”他很愉快地说:“大教室的后面墙上也挂了很多汽球,有红的、黄的、绿的。红的最多,可一点都不像太阳,小白兔为什么会把它当成太阳呢?”我太惊讶了,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的探索问题的能力多强!可差点被老师扼杀了。

  案例二:站着听课的幼儿

  还是一节小班的语言活动,诗歌《下雪了》。我开始就注意到坐在最边上的一个小男孩,他走进活动室,东张西望的,很机灵。配班老师直接坐在了他的后面,我知道这肯定是个调皮的孩子。上课不久后,他开始坐不住了,不停地扭来扭去。老师表扬了一个小女孩听得认真并坐得好后,他立即坐端正了。可一会儿后,又坐不住了,试着站了进来,配班老师立即将他拉下坐好。主班的老师也发现了,便用眼睛看了他一下,他又坐好了。他又想站起来时,主班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他自言自语地回答了,是正确的。他第三次站起来后,我阻止了配班老师。在主班老师放一段视频时,他坐下来认真看了,而视频放完后,他依旧时站时坐,也不举手回答问题。对老师所提的问题,他都自言自语地回答了,全部正确。

  下课后,我与他进行了交谈:“这首儿歌说了什么?你能告诉客人老师吗?我有的地方记不住了。”他犹豫了一下,将这首儿歌背给我听了。我又问他:“你上课时站起来,发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吗?我很想知道,能告诉我吗?”他突然靠近我的耳边说:“我想看看,外边下雪了吗?”我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他说:“没有了。”

  我询问他的老师,老师说这孩子就是这样,坐不住,上课经常站起来,不断制止但没什么效果。但孩子很聪明,老师所教的知识都能掌握。与家长沟通过,说这孩子在家也一样,能站着决不坐着。

  案例三:躺在地上的幼儿

  这是一节中班的音乐游戏课《赶花会》。老师给幼儿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后,孩子们很高兴地玩了起来。当幼儿模仿各种花儿开放的姿势时,有一名男孩子躺在地上,配班的老师立即将他拉了起来,可一转身他又躺在地上了。

  下课后,主班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平时就很调皮,坐不住,但比较聪明。我与他进行了交谈,问他:为什么别人都扮成一朵好美的花,你却躺在地上?他的回答实在让我震惊:“有段音乐很快,就像下雨和刮风了,我是被雨淋了,被风吹倒在地上的,后来我又站起来了。”我问他:“你原来是想扮演一朵受伤的小花。你是怎么想到的?”他说:“不是受伤,只是被风吹倒了,太阳一出来就能站起来,我家院子里的花就是这样的。”这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模仿力。

  【案例反思】

  以上三名幼儿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坐不住,很调皮,但都很聪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是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当幼儿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他会立即对环境进行观察,注意力往往便分散了。对于一些自控力不强的幼儿来说,他被新环境下的一些新事物所吸引,难以主动地跟着老师完成学习内容。

  二是教学内容对孩子的影响。如果新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是幼儿所感兴趣的,一些比较聪明而好动的孩子便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不愿再跟着老师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三是教学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当老师始终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授课时,多数幼儿会产生抵触的行为,注意力不再集中,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坐不住的幼儿。

  四是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学习是有很多方式的,有的人属于听觉型的,有的属于视觉型的,还有的属于动觉型的。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坚持坐着学习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改变呢?

  一是要注意活动的灵活性和生成性。活动过程往往是教师预设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中会出现与教案预设不一样的情况。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生成,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会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周围环境互动,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当活动的环境发生变化,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给予他们适应与调试的时间,并适当调整部分活动内容。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分层,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关注“我教什么”转变为关注“幼儿需要学什么"。理念的转变,有助于教师自觉地发现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进一步思考:我要为幼儿准备什么,帮助幼儿学习什么,创设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助力幼儿的自我成长?如此,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行动,都有着他们的理由,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有着无穷的潜能。

  原载《江苏教育研究》(南京)201612B68—69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4

  编辑:cicy

 


上一篇:浅谈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幼儿被同伴拒绝后的共情引导策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