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归放玩具环节,提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作者:陈希 来源:上海市青浦区大盈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09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日常行为规范的因素。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物品的正确摆放,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契机,更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情景一
时间:早上来园后的“桌面游戏”时间
当户外运动的音乐响起,幼儿知道收玩具的时间到了。
A组的表现:一名幼儿立即忙乱地将玩具拆掉,另外两名幼儿捧着玩具筐去放好。幼儿S1说:“我来放,我来放!”(S1去放玩具筐),S2马上拿回玩具筐,“不是的,你放错了,应该放在这里的!”(S2将玩具筐放到了邻柜的格子中)。
B组的表现:有三名幼儿先离开桌子,最慢拆掉玩具的那名幼儿看到其他同伴全离开了,就慌忙将玩具框塞进柜子的格子中(他尝试了几次都塞不进去,于是用力一塞,歪歪扭扭地塞进了一个本来就放有玩具筐的格子中,便离开了)。
c组的表现:几名幼儿一起将玩具筐捧到柜子前,有两名幼儿不知该往哪儿塞,站在柜子前犹豫了片刻,另一名幼儿说:“放这里,放这里……”一把拿过玩具筐,用力往格子里塞。因为这个格子中原本就放有玩具,再加上格子两端都是通的,“哐当”一声,玩具撒了一地……
反思及措施:
几乎每天的桌面游戏在收玩具时都会发生类似的情景,在区域活动后的收玩具时间,幼儿也会出现混乱的状况,这样不仅增大教师的工作量,还会使整理环节占用过多的时间。是不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还未养成?是不是该对幼儿的行为作明确的规范?是不是幼儿缺少在集体活动中的规范引导呢?
于是,我在幼儿的桌面游戏和区域活动后,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引导全体幼儿了解该如何“收放玩具、材料”,并作了示范。示范后,再请全体幼儿重新收放玩具,当天的效果还不错。虽然那天集体引导后的情况有所好转,可几天后又回到了混乱的状态,只有个别幼儿做得比较好。
◆情景二
时间:在“区域活动”的收材料时间
幼儿S4将“大雪花片”放入积木箱,幼儿S5将S4放入的“大雪花片”拿了出来,放到了另外一个大箱子中;s4有些生气,一把抢过“大雪花片”,又放回积木箱中;S5大叫起来:“老师,她推我!”S4也大叫起来:“老师,他抢我玩具!”。我立即跑过来询问。“老师,他把积木乱放,还抢我的积木。”S4气呼呼地告状。我将头转向S5,想听听他说什么。“我没有抢她的积木,是她放错了,应该放在这里的。”(S5指向他放的那个大箱子)。“不是的,是放这里的。”(S4指着她放积木的大箱子)。我问S5:“你怎么知道应该放在那个大箱子里呀?”S5嘟着嘴说:“我看到那上面有‘大雪花片’的照片。”事实上,这张照片是为了帮助幼儿搭建积木用的范例,与大箱子中该放什么东西是没有关系的。
反思及措施:
S5看到“大雪花片”的照片,于是将积木放入箱子中,而且还坚持自己是对的,为此与同伴发生“争执”。显然,他对照片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参考照片采取了行动。小班幼儿对教师的口头阐述可能理解有困难,他们对形象而直观的事物会较易接受、理解。游戏材料“大雪花片”给了我启示。于是,我将物品的照片作为“标签”贴在相应的地方,希望以一种直观又形象的呈现方式,告诉幼儿玩具应如何摆放。通过这一措施,幼儿在摆放物品时更加有序,速度也快了许多。可是不久,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情景三
时间:早上来园后的“桌面游戏”时间
户外运动音乐响起,幼儿就纷纷收起玩具。第一位幼儿马上将玩具筐放在贴有标签的格子中,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放错;第二位幼儿将玩具框放到贴有照片的空格中,但照片上的玩具和他放入的玩具不是同一种;第三位幼儿将玩具筐横过来放,导致放不进去,她看了看照片,调整了方向,顺利地放好了玩具筐,但也出现了玩具和照片的不对应情况;第四位幼儿在玩具柜前蹲了好一会儿,看看筐里的积木,又看看一张张照片,要将玩具筐放进去时,发现里面已经有筐了,便叫道:“老师,牛牛放错了!”我仔细一看,这名幼儿手中的积木确实和照片上是一样的,是先前那个幼儿放错了。
反思及措施:
为什么有些幼儿掌握了放玩具、材料的方法,但大部分幼儿还是无法将照片上的玩具和实际的玩具对应起来呢?是幼儿没有看清照片上的图案?图案是不是不够生动、直观,无法理解?
我尝试将照片换成手画的图示,如,方块形的泡沫积木用立体的方形表示,并涂上漂亮鲜艳的颜色。将照片替换为手画图示后,幼儿对图示的关注明显提高了,不仅能将东西归人到有图示的位置,在放之前还会关注一下图示上画的是什么,然后选择相应的位置摆放进去。有时候,有的幼儿放错了,旁边的同伴还会提醒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但是,我发现幼儿在对图示的理解上仍有疑惑。
◆情景四
有三名幼儿面对一张图示(下面两个立体的红色方块,上面一个绿色的立体方块),S6将积木柜放成上面一个红色方块,下面是一个绿色方块和一个红色方块,S7要拆掉,说他放得不对,可S6不让他拆,S8说他们都不对,三个幼儿开始争论起来……
反思及措施: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图能力,也并非随便放放就好,而是各有各的意见,他们是有一定的兴趣和讨论欲望的。那么,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图示呢?如何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所在自然而然地导入日常生活中,又自然而然地促进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呢?
对于小班幼儿,我们都知道要注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归放物品等。因此,我们会不断用语言、肢体动作来引导、规范幼儿的习惯。教师一味地用语言和动作引导是无法奏效的,必须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入手。只有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被幼儿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自然而然地变成幼儿自身的一种习惯。
可见,认知水平与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不应该将日常行为脱离出来,它是基于幼儿认知发展之上的。教师必须研究、思考幼儿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什么水平,再去提出要求,否则提出的要求对幼儿来说只会是“苛求”。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看待小班幼儿的行为问题暖风阅读人气:1070
- 如何提高托班幼儿的观察能力爱莉丽阅读人气:1114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93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78
- 在石头创作活动中提高大班幼儿...风来云走阅读人气:158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笑舞人生阅读人气:4518
- [教师工作]有效组织小班幼儿的方法qinqin1989阅读人气:2821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5
- [教师工作]小班幼儿老好咬衣服怎么办?云眉阅读人气:1495
- [教师工作]如何较好地组织小班幼儿从来-都坚强阅读人气: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