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爱成为孩子眼中的奢侈品

作者:王一敏  来源:  上传时间:2015-10-09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爱最令人沉醉的味道来源于“感受爱”。感受爱,是幸福感的源泉,而爱的感受应该是双方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付出的爱越来越多。这些爱超出了适宜的水平,便会剥夺很多孩子与生俱来本该拥有的能力。
    一、太多的爱让孩子失去“付出”的能力
    舐犊之情无可厚非,可是,父母长辈对孩子一味地付出而不求回应的爱,却会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付出”的能力。
    每次到了新生人园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这个熟悉的场景——奶奶来送孩子,孩子又哭又闹吵着不愿意进班级,满脸皱纹的奶奶跪在孩子身边说好话哄着,边拿好吃的诱惑着,但是孩子依旧不领情,几巴掌“啪啪啪”地打到了奶奶的脸上,接着又是拳打脚踢。而奶奶却像习惯了一样,继续抱着孩子,一脸心疼表隋痛苦地跟老师商量:“俺这孩子不行啊,离不开俺,让俺再陪会儿吧!”这时老师肯定会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你这样打奶奶,奶奶会疼啊!”孩子湿漉漉的眼睛刚转移到老师身上,奶奶立马笑着替孩子辩解说:“没事没事,他才多大,打得不疼。”一句带着笑意的话必定换来孩子继续“不疼的捶打”。奶奶真的不疼吗?或许吧!但是“奶奶不疼”的理论却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扎下了这样的念头:爱我的人我可以随意去伤害,因为我不用付出爱,他们也会继续爱我。每次看到这样的老人,这样的父母,老师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不仅是心疼长辈,更加心疼的是这些对交往认知还很模糊的孩子们,这种错位的性格一旦形成,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我、任性。在未来,他将因为吝啬付出爱,或者压根不知道怎样去付出爱,而无法获得别人的陪伴和支持。丧失“付出”能力的人,只是一个行走在自我世界里的孤独的人罢了。
    二、太多的爱让孩子失去“承受”的能力
    当我们的孩子懂得了怎样去爱别人,懂得了乌鸦反哺的道理,请继续给他适宜的爱,因为过多的爱和过多的保护,会剥夺孩子的“承受”能力。
    有位老师的教育笔记里这样写道:雯雯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她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做好,是孩子当中的小领袖。我们都很喜欢她,雯雯妈妈也经常对我说,雯雯总是回家说想老师了,要给老师打电话。这样的一个小天使,我和配班老师都喜欢得不得了,平时经常让她当大班长,帮老师收画笔分餐盘。可是有一天,雯雯妈妈忽然打电话说:“雯雯昨天回家一直哭,睡觉前还哭了半个小时,说她以后都不要去幼儿园了,还说老师不爱她了,不喜欢她了,不让她站排头。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和配班老师都吓了一跳,赶紧回想“站排头”的事情。原来是那夭为了组织小朋友们户外活动,我说了句:“老师最喜欢坐得端正的孩子了,谁坐得最好今天就做大排头!”孩子们听了都坐得很端正,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小马都坐好了,我赶紧抓住时机表扬小马,并让他做了那天的大排头。然后,整个户外活动中,雯雯都心不在焉的,我找她玩,她也低着头不愿意参加。我本以为她可能是感冒还没全好,就让配班老师领着她回教室喝水休息去了。原来是这样……孩子的心灵如此脆弱,老师的每一句话她们都像宝贝一样听着,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关注那些表现得好的孩子。
    看到这样的一篇教育笔记,我很欣赏这位老师的细心,却也为这颗“脆弱的心灵”感到担忧。雯雯是懂得爱的孩子,她知道爱老师,也知道为了得到别人的爱应该怎样付出,但是,她对爱的要求过于严苛,她无法承受“不被爱”的结果。雯雯从小被过多的爱包围着,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她听到的都是赞美,看到的都是竖起的大拇指。在她的认知中,世界充满了对她的肯定和爱。这种近乎于完美的设定,造就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孩子,她自信、勤奋、善交往,完美得像一幅毫无瑕疵的彩印画,一撕就碎。等到她长大,慢慢走出父母为她架构的美好世界,每迈出一步都有可能踩到自己的挫折和别人的质疑,站在忙碌到无人顾及她的世界里,她要如何面对这个陌生的“并不爱我”的世界?
    三岁之前,是婴幼儿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父母应该给与孩子满满的爱,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三岁之后,幼儿的自我意识慢慢形成,父母应该将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不要让孩子失去“付出和承受”的能力。
    三、感受不到爱让孩子失去“爱自己”的能力
    但是给孩子适宜的爱,并非不给孩子爱,适宜的要求是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会渴望爱,甚至祈求爱,会让孩子失去“爱自己”的能力。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叫右右的小男孩。每次集体活动,如果他不在位置上坐着,就会跑到前面打个滚引得其他孩子哄堂大笑,偶尔几次坐在位置上,会忽然发出很奇怪的叫声,让其他孩子都忍不住模仿他,几秒钟的时间,整个活动变成了尖叫大会。带班老师跟我说:“右右真让人头疼,我什么办法都用过了,鼓励他,跟家长沟通,他的父母也不是惯孩子的人,可这孩子软硬不吃。”软硬不吃?那这孩子究竟想要什么?一连几天,我在他们班早晨接待的时候观察右右,大多数都是右右的爷爷来送他,爷爷几乎不跟右右说话,“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右右穿好鞋子,把书包递过去说一句:“听老师话!”就走了。直到有一天,右右低着头拖着书包走到教室前,坐到小椅子上,本该开始穿鞋子了,他却不一动不动,抬起头对身边的爷爷说:“爷爷你帮我穿吧!”爷爷一听,更加“炯炯有神”地瞪着他说:“上中班了还让我给你穿?自己穿!”右右平时的表现耍赖居多,我很少看到他哭,可是他听见这话后“哇”的一声哭了,还把鞋子从鞋柜里拿出来踢出去好远。爷爷立马暴跳如雷,一巴掌甩到了右右脸上:“把鞋捡回来!惯得你有些毛病!”等到我冲过去抱住右右的时候,右右已经挨了几巴掌,坐着的小椅子也被踢了几脚。可这孩子并不躲闪,就坐在那一边倔强地哭,一边喊着:“爷爷帮我拿回来!爷爷帮我穿鞋!”爷爷看老师来了,立马换了张无奈的笑脸:“我这孩子从小就调皮,老师别笑话我,都说隔辈亲,我可不是惯孩子的人,男孩子就得严格管教,您在这也别惯他,该训就得训。”右右自始至终脖子都挺得很直地在我怀里哭,那一刻,我终于知道右右想要的是什么。他的哗众取宠,他的无理取闹,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爷爷你帮我穿一次鞋吧!其他小朋友的爷爷都喜欢帮他们穿鞋啊。你不喜欢右右吗?老师你看看我吧,小朋友快来喜欢我吧!
    爷爷是爱右右的,只是爷爷把爱藏起来太多了,藏到了右右根本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的父辈们很少会去表达爱,甚至觉得表达爱是一件羞耻的事,最近网络上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们懂的。即便孩子懂了,可是,我们懂孩子吗?我们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吗?我们让孩子感受到爱了吗?我们给了孩子适宜的爱了吗?
    别让爱成为孩子心中的奢侈品,别让孩子在寻找爱的路途中不爱自己。爱的分量很轻,它可以成为孩子生命路途中遇到挫折时,仍坚定的抬头去追求幸福的力量;爱的分量很重,它可以成为孩子行走时落在肩膀上的手掌,让她们在筋疲力竭时仍有担负着爱继续前行的勇气。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前北流幼儿园)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7-08
编辑:cicy

上一篇:3~6岁儿童归属感及其发展

下一篇:教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