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规则的主人 畅享有担当的心灵自由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1-09
有位哲人曾说,“秩序是最高之美”。也有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孔夫子曾在描述人生发展的完满阶段时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儿童发展而言,规则是社会化要求的集中体现,自由则代表着本性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儿童发展可以理解为规则和自由的融合。融合得好,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圆满;融合得不好,要么唯唯诺诺、墨守成规,成为被规则束缚的庸碌之人;要么狂放不羁、娇纵妄为,成为被规则惩罚的社会弃儿。规则和自由对于每个人都好像玩跷跷板,对于教养下一代的父母、教师,好像在走平衡木,“得把握住度!”“可是,‘度’在哪里?”
谈到这里,想起了儿童发展研究中著名的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海因茨的妻子病在旦夕,惟有一种新药可以救命。此药由厂商投入巨资研制,价格高昂。海因茨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买到此药,怎么办?这个故事设置了一个道德两难情境:如果海因茨偷药,可以拯救妻子的生命,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规则;如果海因茨恪守法律(最具强制力的规则)不偷药,则只能坐视妻子失去生命。假如你是海因茨,你偷还是不偷?为什么?
如此纠结的两难情境,要点不在于选择偷还是不偷,而在于怎么理解社会的规则。由此引发一个问题,从法律到道德,再到为人处世、基本的行为规范,林林总总的规则,其实质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什么?可不可以变?怎么变?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在社会心理学的范畴里,无论何种规则,其本质就是利益分配。只要是利益分配,规则就可以变,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了,规则也就变了。所以,规则根本不值得仰视和尊敬,要的只是平视、“谈判”和对利益分配共识的有条件信守。如此,我们可以理解,规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人达到自由的手段,每个人都理应是规则的主人,而自由则要成为规则主人的担当。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所有的规则和其他人重新讨论、制订。但是,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认知中审视规则,获得最大的心灵自由。正如政治家们所推崇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每一位父母、教师对规则和自由的认知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我的女儿2岁半了,刚上幼儿园。在家里,她的爸爸、婆婆和爷爷给她很多自由,而我却总是给她“立规矩”。我把规矩看得太重,严防死守、紧盯不懈。规矩看起来立得不错,小闺女显得乖巧、听话。可是当她和小朋友一旦发生冲突,当她进入幼儿园,她的退缩、畏惧、紧张、委屈让我忽然意识到我把规则看得太“神圣”,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我希望我能在规则和自由的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成长,也希望我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都能拥有探索规则和自由的人生之旅的良好环境。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走进孩子的心灵星星糖阅读人气:1475
- 别让孩子的心灵受伤害qianshuitu2006阅读人气:1698
- 蒙氏语录:有吸收力的心灵彩色和弦阅读人气:1744
- 如何培养幼儿成为21世纪的主人 仙林奇境阅读人气:1258
- 致我的心灵驿站朋友们慧辉子阅读人气:141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怎样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人...花语阅读人气:1364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7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
- [园长管理]怎样将规则变成孩子的自觉行为...静夜清风阅读人气:1735
- [教师工作]幼儿活动时,总是不能好好地遵...香姑阅读人气: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