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孩子间的争吵时教师应该怎么做

作者:赵美芬  来源:稻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2-25

   争吵,是孩子间很常见的事情。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由于孩子还比较小,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需要和感觉,不懂得体谅别人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故而在和同伴相处时,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易发生争执吵架的行为。
   在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游戏情境.活动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相互间不时伴有吵嘴、打架等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为了要玩同一种类型但数量却不够的玩具;同伴身体间有意或无意的触碰,或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破坏等,都可能因此而起争吵。其实孩子并不是有心的去找事,可能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或是一种喜爱的表现。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冷漠对待,当作没看见还是发出语言或眼色的制止或是不应该的反应与调解?老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可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了孩子,而孩子通过这场争吵,解决一些问题,更促进了个体自身的发展。我感觉以后同样的事情我可以这样解决:
    如:我班的a抢了b的图书,a二话没说,扯过b的围巾就扔在地上。结果,两人争吵起来。这时我对a说:“他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抢走你的图书,可真没礼貌”。a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支持,认为我是最公正的;当我又指出他不对的地方:“他抢你的玩具不对,可你把他的围巾扔在地上就对吗?”这时,a如果已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批评。用同样的方法,我又说服了b。然后让孩子自己考虑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做,如果孩子不是很会表达自己要和好的意识,我们老师可以在一旁适当的帮助。   其次帮助孩子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处境。     孩子想问题、做事情往往很单纯,只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只看到对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是孩子吵架的主要原因。当孩子吵架时,我要帮助孩子设想一下对方的处境。这样,孩子不仅可以摆脱“唯我独尊”的思想观念,还可以养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孩子发生争吵时不要果断的去否定孩子,要去引导孩子。     最后是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做“好孩子”的过程。孩子与人吵架了,我们如果表扬他平时对待同一类事的正确做法,以及他其他方面的优点,比直接批评他效果好得多。 如:a平时活动时很听话,但有一次,在活动时为了抢秋千和身旁的小朋友挤了起来,还争吵了起来。我对a小朋友说:“a你平时对别的小朋友可谦让啦!又懂礼貌,老师和小朋友很喜欢你”。而且秋千我们可以轮着玩啊,然后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件事,最后请他们抱一抱,做好朋友。每一位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良好愿望,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果断的处理这些事, 总之,孩子间的吵架是其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我们不应粗暴干预,而应该分析其吵架原因,灵活运用批评教育手段,绝不能因孩子吵架就断言他是坏孩子。不要去果断的处理孩子间的问题,不只是孩子间的争吵,还有孩子的各方各面,要用我们的爱去看孩子,去用心去处理这些事情。

上一篇:儿童前书写的核心经验和发展阶段

下一篇:借助“基本流程”稳定幼儿的活动情绪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