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韩继雪 张红艳  来源: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共事业部学前科山东省委机关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14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大型调查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我国每年有1.6万名儿童非正常死亡,2002年,青少年儿童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为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减少伤害的发生。
一、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现状及形成原因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依赖其自身的生存意识,而生活自理能力又是幼儿生存意识体现的一个方面。观察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游戏活动中的一些自护常识掌握较好,懂得在游戏中不能擅自离开集体,不碰危险东西,不去危险地方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护能力却大不一样,不懂得在户外活动中保护自己,经常会出现推、挤同伴和轻易接受陌生人东西的现象。“危险、伤害”这些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缺乏分辨安危的能力,不懂得什么事情危险,考虑不到自己的行为对本人或他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较差,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之际时,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其次,幼儿生命教育和自护教育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多数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自我保护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虽然纳入了健康教育领域,但幼儿园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自护教育内容涉及较少,即便有也是比较零碎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安全自护教育出现了片面强调成人对幼儿被动保护的状态,忽视了对幼儿主动自护的积极引导.。再次,“望子成龙”是普天下父母的心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期望他们早成才、快成才,片面追求幼儿知识的积累,忽视了他们的生存需求。有些家长意识到了外界存在着的一些不利因素,采取了事事包办代替,全方位的保护策略,忽视了他们内在主动的自护,孰不知这样做只看到了孩子眼前的利益,剥夺了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几种方法
()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是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化的动作系统”。人的行为只有养成习惯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它反映了习惯的养成与否及养成的程度。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方法,将规则渗透在明确的要求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练习,并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与之配合,反复强调、长期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如:培养幼儿轻拿放桌椅,轻开关门,主动排队不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触摸电源的习惯等。
()以生存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要学会生存必须学会生活。因此,对待幼儿要少设“禁区”、少发“禁令”,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合理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培养克服困难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初步能力,从而产生防御防范、抗击多种事故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这方面,日本把“吃苦”作为“必修课”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中小学中,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们到田间、孤岛和森林里去接受锻炼,在这些地方,环境十分艰苦,孩子们必须自己寻找食物和水源,从中学习怎样生存和发展,学习怎样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我们也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日常生活情景设计一定的挫折和困难,教会幼儿如何快速应变突发事件,学会从“危险”中保护自己,增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
()以自我保护常识的普及为主,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
自我保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缘由的规律性认识及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在自然和社会灾难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因此,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已势在必行,结合幼儿生活,我认为应从防险、防毒、防电、防火、防交通事故、学救护等几方面中选择对幼儿有益、便于幼儿掌握的基本常识作为教育内容。如:教育幼儿有雷电时不看电视,认识各种标志和求救号码,熟记自家地址和电话号码,遇到险情会用电话求救。幼儿一旦掌握了自护常识,有了防范和抗灾的某些本领,加之教师、家长的照料、社会的重视和关心,将会遇事不慌,受到伤害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以随机教育为途径,渗透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生存能力的个体,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抓住时机,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因此,教师要追随幼儿,聚焦一日生活,无论进行哪个环节的教育,都要渗透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生活活动中,可随时提醒幼儿随天气冷热增减衣服,跑步时不说笑、三人以上不拉手跑;游戏活动中注意提醒幼儿不要远离成人,不玩坏了的室外玩具,不推、不挤同伴、遵守游戏规则。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园内外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幼儿进行相关教育,利用真实情境,让幼儿感受其后果和危害,积累自护经验,增强自护能力。
()以开展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讲授、灌输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简单地说教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变被动理解为主动内化,做中学、做中体会和感悟,不仅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更能在活动中巩固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幼儿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一人在家的时候”活动中,通过观看真实的情景知道独自在家时那些行为是危险的,应该注意什么;在“迷路时怎么办”活动中,教师将迷路的几种应急方法设计成情景表演,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迷路时应该怎样做。在这样一次次以情景表演贯穿始终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中,教师没有一句说教的语言,幼儿完全融入了情景,获得了自护经验,巩固了自我保护的技能。
()以家园结合为突破口,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由此可见,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是家庭、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光靠幼儿园教育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幼儿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宣传科学育儿的方法和自我保护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意识到自护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只有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幼儿才能健康、安全地成长。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所以更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在安全问题上,容不得我们有任何的疏忽与闪失。只要我们时刻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工作细致周到些,孩子们都会平安、快乐、健康地成长。
编辑:cicy

查看更多有关“幼儿安全教育”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幼儿安全教育

 

上一篇:论幼儿兴趣与教育

下一篇:正确对待孩子的不合群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