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坚持性的培养

作者:黄凤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丽水庄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2-15

    导读:家长要养成做事有条理、细致耐心的好习惯。在碰到困难或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做家务;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挫折的态度、方式等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
  大家知道,孩子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开始时劲头十足,到后来不了了之,最后还要成人来收场,其实,这是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的表现。
  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与其年龄有关,幼儿期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快,喜欢探求新知识,什么事都想自己动手去做。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常会因各种新事物的出现而分散,他们意志也不坚定,遇到困难或情绪波动时易打退堂鼓,所以,他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缺乏坚持性。所谓坚持性是指不怕困难、失败,能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孩子坚持性影响其社会发展,也影响其智力发展。孩子的坚持性也影响其智力发展,教育专家邓恩、赖灿成等人对孩子的坚持性作了深化研究,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坚持性与智力是正相关关系,坚持性强的孩子,其智力水平较高,坚持性能使孩子更专注地从事各种智力活动。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不具备契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他的智力之花必将经不住风吹雨打而最后枯萎。孩子的坚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首先,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了,孩子又不多,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家长就会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孩子自由完成的事情。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并加以安慰;四、五岁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穿不好衣服,父母一一为其代劳;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生活中的这些小事等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做了。其实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本来应该经受的体验和实践,使孩子错误地认为人生道路一马平川,而不知世事的纷繁和艰辛,以致在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困扰,甚至患上精神病或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一些问题,教育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设置情景障碍,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现在的孩子遇到的挫折很少,因此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表现为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失败了则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
  再次,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敢想敢干。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不要急于包办代替,更不能埋怨和奚落:“你怎么那么笨,别人都会,就你不会”。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根据孩子的兴趣,合理安排活动。
  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在兴趣性强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于在兴趣性弱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其坚持性,如:让他们听校长的故事或音乐;请他们帮成人拣菜等。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正在做他感兴趣的活动时,不要去打扰他。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专心、稚气的模样很可爱,忍不住一把抱起来又亲又吻;或者凭自己的兴趣与孩子讲这个、讲那个;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坚持性的培养。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故意安排他们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成人要求并鼓励孩子象他们崇拜的英雄人物一样,坚持把事情做完,以培养他们困难的习惯和能力,如在游戏中让孩子扮演执勤的民警、站岗的解放军战士等,以锻炼其意志中,提高其坚持性。
  三、培养其成就意识。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坚持性可以通过确立目标得到增强,正如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活动,对孩子提出超出他们的水平,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当孩子完成任务后,成人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行为,并表现出肯定和赞赏的神态,这对培养孩子的成就意识,增强其坚持性是行之有效的。现在的父母大多数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为孩子制定了不少目标,要孩子今天学画画、明天学钢琴、后天学舞蹈。由于孩子年龄小,不理解父母为他制定这些目标的意义,于是就会出现不用心或逐渐放弃努力的情况,当然也会因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而增大心理压力,生怕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目标。家长为孩子设置的目标,应当是具体的、有适当难度的、孩子可接受的近期目标。这些目标要按照一定的步骤的计划,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渐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也大了不行,成人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四、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若说现在的家长不为孩子着想那是不公平的,有不少家长为培养孩子费尽心机。也正是因为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值也更大,一旦孩子的言行有悖于家长的意志时,便会遭到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棍棒底下出良杆”这种陈旧的教育观是错误的,一方面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同时抹杀他们的自主能力;另一方面,过多强制教育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情绪,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处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极不利的。如培养孩子爱护玩具,应该让他们知道玩具是父母花钱买来的,是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制作出来的,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正确使用玩具,玩完玩具要收拾好,下一次才有得玩。教育孩子有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方法是必要的,而且事情过后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和解释,让孩子明白个中缘由才不致于产生抵触情绪。
  五、培养坚持性,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有两种,就是激励作用和示范作用,相应的榜样人物也有两种,就是同伴和父母。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在榜样的影响下,孩子慢慢就会树立起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他们在一次次战胜困难后,更增添了困难的勇气,这时家长的一句“你真行”,就变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我真行”。父母的榜样对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养成做事有条理、细致耐心的好习惯。在碰到困难或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做家务;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挫折的态度、方式等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
  教育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活动,是没有假期、没有休息的工作。家长“望子成龙”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情,需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和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实际是在考验父母的坚持性。  
编辑:cicy

关键词:坚持性培养

上一篇: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幼儿的品质教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