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宜的幼儿园博物教育
作者:曹慧弟 张琳 常燕玲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福怡苑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8-16
编者按:北京市朝阳区福怡苑幼儿园、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大胆尝试整合博物馆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按照“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思路,探索适宜幼儿的博物馆活动,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用适宜幼儿的方式滋养幼儿的博物情怀,让博物精神在每一颗童心中生根发芽。
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不会没有爱好,一个十分精彩的世界不能没有博物馆,博物馆珍藏着过去、展望着未来,是严肃而又生动的地方。((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1989年9月)这样定义博物馆:“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现有的博物馆学理论明确论述了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收藏、研究和教育,欧美国家在幼儿博物教育上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丰富经验。面向不同群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很多博物馆在科普教育工作中着力突破的,也是我园开展幼儿博物教育的切入点。
幼儿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我们如何把这样美好的地方带进幼儿的生命,让幼儿成长为具有博物意识的人。北京有全国最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及其他文化、艺术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融入幼儿教育中,真正实现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大课程观。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就上述问题的探索能对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
幼儿园博物教育的内涵
对于幼儿园来说,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应是教育,因此,幼儿园博物教育的立足点是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内涵是通过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滋养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博物”“博爱”“博雅”情怀。
具体而言,“博物”是基础,指通过走进社会上的博物馆,体会大干世界的丰富性,开阔眼界,形成初步的收藏、博物意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对展品、展览的情绪情感,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和生命,培养尊重与包容的博爱精神;再进一步水到渠成地进行收藏、阅读、旅行等活动,丰富常识,通过通识教育,形成博雅的情怀。
教师培训先行
中国有3500多家博物馆,北京市有150多家注册博物馆,但很多老师、家长和幼儿都很少去过各类型博物馆。因此,我们的幼儿园博物教育系列活动首先从带领教师走进博物馆、开展教师培训开始。
先导参观,提前准备
每次“走进博物馆”的活动前,我们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猜想与展望”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先导性参观”,为后续的亲子参观做先期准备。我们希望,通过参观,教师自身能更熟悉博物馆,同时能带着幼儿的视角,猜想幼儿的参观感受和需要,从而根据幼儿期待展品的位置设计最佳参观路线,重点讲解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等。
比如,我们在组织幼儿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前,组织了“猜想与展望”活动,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对鱼、水母、企鹅等海洋生物十分感兴趣。接下来,教师在“先导性参观”中,重点参观了博物馆地下一层的海洋生物展览馆,集中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海洋动物的生命周期、生活环境、饮食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为幼儿后续参观时的师幼互动、亲子互动做好准备,并通过先导性参观设计亲子参观路线。
培养教师讲解员
通过一次次的“先导性参观”,我们体会到,一般的博物馆讲解员虽然知识丰富、表达清晰,但是其讲解风格更适合成人与中小学生。为了搭建幼儿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让博物情怀真正走进幼儿内心,我园十分注重打造适宜幼儿的教师讲解员队伍。
具体来说,我们对教师讲解员的培养分七个步骤: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聆听专业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并有针对性地提问、筛选适宜的内容、对筛选出的内容展开教研重新设计、教师进行讲解听评、实地为亲子讲解与互动、集中反思。
例如,我园在以“恐龙”为主题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过程中,先期收集了幼儿的6类30多个问题,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带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聆听全国十佳博物馆讲解员高源老师的讲解,并就幼儿感兴趣但我们无法收集答案的问题与其进行互动。
回园之后,我们结合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与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水平,进行了教研活动,确定哪些问题适合在亲子参观时讲解和如何讲解,以及哪些问题适合延续到幼儿园,成为主题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分工并设计适合幼儿的讲解词(故事、互动等细节),然后组织全体参加人员进行集中听评。在亲子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再从幼儿接受情况、互动中的新问题以及场地情况等多种角度展开集体反思,为继续开展幼儿博物馆教育服务。
接下来,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再组织幼儿走进博物馆,在他们幼小的内心种下博物的种子。因为前期准备充分,现场互动效果很好。
构建“幼儿博物馆”
在多次走进博物馆后,我园家长也渐渐重视带孩子“走进博物馆”,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兴趣班的少了,带着孩子去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的多了。大班幼儿也自发生成了“我收集的门票”活动。孩子们把自己去过的博物馆和公园的门票收集起来带到园里,尝试进行收藏。老师由此精心设计成墙饰,颇有“博物馆”雏形的意味。
博物馆的知识是丰富、深奥且成体系的,但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的,需要互动、操作、体验。我们必须做好选择与转化,让“博物”与…幼儿”更近。因此,我们也希望在幼儿园建一座“幼儿博物馆”,更好地开展幼儿博物教育。
最终,我们选择在幼儿园二楼建成“幼儿博物馆”,占地面积达60多平米,规划了图书阅读、视频播放、情境模拟、展品展示等区域。在每期主题建设中,我们都会引导幼儿多种形式地参与,成为博物馆的“主人”,与教师、家长和博物馆专家完成共建。
从收集门票到制作门票、平面图和海报
在“幼儿博物馆”的第一期主题建设中,教师借助生成活动“我收集的门票”,引导幼儿根据主题为自己的博物馆制作门票、绘制平面图、制定活动规则、制作宣传海报,开展向熟悉的人赠送门票等活动,引导幼儿向他人介绍、宣传自己的博物馆。
从读懂标志到制作标志
我们在组织亲子参观博物馆时,会有意识地提醒家长带孩子认识博物馆的参观常规标志(如不能照相、不能大声喧哗、C型参观等),并遵守规定文明参观。C型参观指参观展品、倾听讲解时观众自动站成半圆形,不扎堆,让每一个观众都有参观的机会。回园后,幼儿把在博物馆习得的常规画成形象的图示,粘贴在“幼儿博物馆”中,提示参观人员,通过游戏与实践把文明参观的常识与习惯进一步深化。
从感受收藏到自主收藏
收藏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教育、科研都要以收藏为基础。每座博物馆都争相把收藏与展示收藏品做到最好,以使漫步其中的人被其收藏的丰富、珍贵感动,普及博物精神。当幼儿园要建“幼儿博物馆”,开始征集展品时,我们除了根据选题集体采购、根据幼儿的需要向社会上的博物馆租借之外,还大胆向幼儿征集收藏品和幼儿自主创作的作品。最后,后两种来源在所有展品中占了较大比例,让“幼儿博物馆”真正从幼儿中来。
比如,在进行“海洋生物”主题展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把自己收藏的贝壳及其他相关物品,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展柜,让提供展品的小朋友向大家讲解展品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给我们推荐了一张海洋分层图,我们认为这张图过于复杂抽象,不适合幼儿学习。于是,我们与幼儿共同完成了立体的“幼儿版海洋分层模拟图”,充满童趣地呈现海洋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且放置高度便于幼儿操作。
再如,在进行“恐龙”主题展的过程中,我们投放了石膏、彩陶、废旧报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制作化石、恐龙骨架,再把幼儿的作品展览在博物馆中,肯定幼儿的想象与创作。
随着我园“幼儿博物馆”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他们对我园幼儿丰富的想象与创作十分欣赏,我园幼儿制作的部分展品也捐赠给相关博物馆。
从参观到讲解
在我们共建“幼儿博物馆”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受“教师讲解员”的影响,主动提出要当讲解员。因此,我们组织了“我心目中的讲解员”“竞选讲解员”等系列活动。
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了心目中的讲解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清楚讲解、服装整洁、面带笑容、知识丰富、耐心讲解、自信大方等,并以此为标准开展了“竞选讲解员”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交往力与自信心。现在,我园已有多名幼儿在升入小学后,主动参加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以他们的自信大方、清晰表达为基础,声情并茂地为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
将博物精神融入园所文化
在我园“幼儿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让博物教育不只局限在幼儿博物馆中,而是把“幼儿博物馆”的外延从专门的活动室扩展到班级、园所,甚至更广阔的时空里,让幼儿感受记录、收藏、爱护无处不在,感知生命的多姿多彩、世界的博大,更让幼儿体会“从有限到无限”的博物精神。例如,我们利用“给园所的每一种植物挂放标签”的方式,带领幼儿认识园所的每一种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学会爱护它们的方式和方法。
经过一次次的幼儿博物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的教师越来越多,甚至还建立了微信群,分享各类展览、演出、沙龙、讲座的信息。教师的博物情怀得到了激发,博物馆的概念在教师心中悄然变大,从珍藏着稀世珍宝的各类博物馆,延展到美术馆、音乐厅、书店、北京各大高校的讲堂等。相比知识,我们更看重博物馆系列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以及教师的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观的改变。乐于走进自然、勇于思辨争鸣、敢于探索求实的博物精神融入园所文化后,幼儿对世界、教师对儿童都有了崭新的认识。
“一切为了孩子”是幼儿教育的宗旨,这同样适用于幼儿博物教育。在探索幼儿博物教育的一年中,我园幼儿对大自然、博物馆和艺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保护环境和文物的意识明显增强。对自然万物的兴趣、热情与爱护既是幼儿博物意识的萌芽,也是幼儿博物教育最为珍贵的成果。
同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幼儿园内构建“幼儿博物馆”,既不是刻板地执行博物馆的固有标准与规范,也不必过分追求展品的丰富与稀有,而是要将“幼儿博物馆”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紧密结合,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在博物馆的建设上注重其情境性、动态性与主题性,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幼儿博物教育。
摘自:《学前教育研究》2015.07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实践与...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225
- 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好彩妹阅读人气:959
- 读《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duzhiting阅读人气:1348
- 教育论坛(发表):浅谈自然角...世外仙姝阅读人气:838
- 指导家长创设家庭科学教育环境...丰台三幼赵燕茹阅读人气:201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园长管理]如何确定恰当适宜的教学目标?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752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0
- [教师工作]教育翘阅读人气:1059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