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小学会爱

作者:孟瑛颖  来源:  上传时间:2014-12-05

    三八节前一天.我给班上的小朋友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就是回家给妈妈洗脚。孩子们一听都张大了嘴巴,还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的小脚丫都是妈妈给洗的。”有的说:“妈妈自己能洗脚。不用我们洗。”甚至有孩子说:“我妈妈的脚好臭啊。”听了孩子们的一番话,我心里顿时觉得好凉。
    回家后我依然纠结在孩子们的一番话里,我在想,现在的孩子从小生长在爱的摇篮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自然地爱家庭、爱父母,好多孩子认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无微不至子爱心的培养到底缺失了什么?
    3~5岁是幼儿情感、情绪发展的敏感期,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除了重视身教、给孩子做榜样外,还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机会,抓住各种契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
    打开心灵之窗
    脱离孩子生活的教育活动,也可能热热闹闹。但它只是把品德当做知识去灌输,而不是当做人格去培养,至多只是向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只有源于孩子的生活设计教育活动,才能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这也是达成德育课程情感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情感的熏陶常常是不落痕迹的,是润物无声的。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如在小班教育活动“我家有几口人”中,孩子们从介绍一家人的照片中,体会家庭的温馨,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在中班教育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中,让幼儿体验对妈妈的爱,通过歌曲向妈妈表达爱,引导幼儿从小爱妈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区域活动“过家家”中,孩子们做着自己喜欢的过家家游戏,体验到家庭小主人的责任和相互关爱的温情。当我们从孩子的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设计出源于孩子生活的实践活动时,我们的教育才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提升情感品质
    人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影响的,因此,德育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还离不开教师对源于幼儿生活的主体活动的恰当引导。
    如“一起分享”教育活动中,有部分孩子表现出了对和别人一起分享的反感,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源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这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不能忽视。怎么办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延伸活动:尽量找机会,每天对自己的小伙伴分享一点快乐、秘密、食物等并做好记录。几天后,我在全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从心灵深处懂得了什么是朋友。其实,这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孩子们的情感品质——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怎样和伙伴更好地相处。
    我们的课堂是生成的,孩子的情感也是在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我们的教学只有走进孩子的生活,引领孩子的实践,才能真正陶冶孩子的情感世界,调动孩子的情感因素,实现德育课程的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启迪爱心
    对幼儿开展爱的教育,仅靠在幼儿园里进行,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幼儿的两大生活环境,一是幼儿园,另一个就是家庭。
    父母要做爱心的播种者,父母所做的一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我觉得具体有这样一些做法:
    1.分享中培养爱心。家庭中要建立好东西大家分享的氛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吃饭时主动给长辈夹菜,遇到高兴的事讲出来全家一起分享,有了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当家中来了小朋友,父母应鼓励孩子将好吃的东西、新买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等。有了这样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孩子的爱心意识就能不断得到强化。
    2.创设融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父母要用爱熏陶孩子的心灵,多关心和尊重孩子,说话要温柔体贴,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多给孩子讲互助友爱的童话故事。夫妻之间相互关爱、体贴,尊重和孝敬长辈,过生日、遇年节送小礼物等,带孩子买玩具或衣服时,和他商量:“咱们给爸爸(妈妈)也买一件,给他一个惊喜。”所有这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
    3.家中的事彼此分担。不要让孩子在家中当特殊人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中的事务,不劳动者不得食。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摆放碗筷、择菜叶、洗手绢等。在孩子稍大些时,还可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既让他获得成功感,又使他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体会到爱是需要付出的。
    爱的教育,力量是神奇的、巨大的,一旦让孩子懂得了爱的真谛,启动了他们爱的心灵,他们将以爱的“情感流”注人家庭、注入社会、注入祖国母亲身上。所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春藤附属幼儿园)
编辑:cicy

关键词:从小学会爱

上一篇:5岁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培养自信不可错过的三阶段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