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王善琴 来源: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7-12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饲养活动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饲养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饲养活动的准备
1.制定动物饲养计划
合理选择饲养内容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前提。我们首先制订了饲养活动计划,选出适合幼儿饲养的动物,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饲养活动。小班幼儿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但他们还很难关注到动物的细微变化,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在生长过程中外形变化不大或模样可爱的小动物,如兔、猫、狗、金鱼、乌龟等。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饲养经验,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容易照料的动物,如刺猬、鸡、鸭、鹅、鸽子等。大班幼儿动作已比较协调,观察能力也较强,且已有较强的责任心,我们就让他们饲养照料过程较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动物。我们饲养的动物一般分为相对固定的和经常变换的两种,相对固定的动物有家禽、家畜、鱼、龟等,经常变换的动物是根据春、夏、秋三个季节特征来选择的,如春季养蝌蚪、蚕、鸡等,夏季养蜗牛、龙虾、剌猬、螃蟹等,秋季养昆虫、螃蟹等,或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
2.设置饲养区角
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先要创设良好的饲养环境。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园内设置了三个公共饲养区:一个是上方用防护网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房舍和活动场地,用来饲养会飞的动物,如鸽子、野鸡等;一个是笼子状的,用来饲养奔跑能力强或犬齿动物,如猫、狗、兔等;还有一个是用矮矮的栅栏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小屋和草地,适合幼儿和动物接触,用来饲养家禽类动物,如鸡、鸭、鹅等。每个饲养区里的动物由各班分别负责喂养,供全园幼儿观察或开展与动物相关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各班交换喂养动物。
另外,我们还在每个班因地制宜地设置饲养角,营造出温馨的小动物之家的氛围。例如,在墙面上贴上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在区角摆放动物爱吃的食物,给小动物喂食用的小勺、小碗,给小动物梳理毛发用的小梳子,幼儿观察小动物用的放大镜、尺、记录纸、透明的瓶子和杯子等,以便幼儿用于照顾小动物,随时观察小动物。
二、饲养活动的开展
1.制定动物饲养制度,保证饲养活动顺利进行
制定动物饲养制度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保证。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制定了各个饲养区角的饲养制度,内容包括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食物的准备、每天喂食的次数和数量、观察的时间和周期、饲养区的打扫等。小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引导制定,中大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与幼儿商议制定。我们还会随时将在饲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补充到饲养制度里去。例如,幼儿发现兔子吃饱了还会经常咬纸盒、啃笼子。通过仔细观察和查资料,他们知道了这是因为兔子的门牙每天都在长,它必须把门牙磨短,才能正常地吃东西。为此,我们在有关兔子的饲养制度里就加上了“要经常投放一些小木头供小兔咬”。我们还将有些动物饲养的注意事项列入饲养制度。例如,养蚕的地方不能放香水、护肤霜、蚊香、灭蚊剂等带有剌激性气味的物品,要保持空气新鲜;不能让兔子吃带水的草,以防兔子拉肚子。教师和孩子们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饲养制度装裱起来,布置在饲养角以方便大家随时了解。
2.把饲养活动融入一日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长特性
选择好饲养的动物后,教师就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特征制定饲养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将饲养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
幼儿对许多动物都只有粗浅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认识、了解动物,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了有关动物的主题探索活动。如关于鸽子,教师设计了集体活动“和鸽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制定饲养制度”,分组活动“鸽子喜欢吃什么”“鸽子的叫声”“看、画、模仿鸽子的飞行动作”等,以及个别活动“鸽子下蛋”“鸽子孵宝宝”等,从而将饲养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鸽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掌握了喂养鸽子的方法,对鸽子的认识也更加系统了。
日常的饲养活动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幼儿在细心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会慢慢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包括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怎样繁殖后代等。例如,兔子喜欢干燥,蜗牛喜欢潮湿,蚯蚓喜暗怕光;有的动物喂少了不行,喂多了又会胀死;鸡、鸭小时候需要保暖,等等。
3.引导幼儿探索动物饲养方法,积累动物饲养经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问题,视问题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饲养蝌蚪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似乎长得很慢,总不见它长个,好不容易长出了两条腿,却又接二连三地死了。这时,孩子们很着急,他们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有的认为蝌蚪是饿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干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生病了。他们尝试了好多种方法都不管用,后来发现养在一个放了一些石头的鱼缸里的蝌蚪没有死,而且都长出了四条腿。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上网仔细查找各种有关蝌蚪的资料,发现蝌蚪生活在水中时是用腮呼吸的,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条腿后则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因此要在鱼缸里放上一些石头或木块,让它们能经常露出水面来呼吸。于是孩子们立即动手将洗干净的石头、积木块小心地放进水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准备食物、喂养动物、清理脏物等都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有关动物饲养的方法和劳动技能,还总结了相关饲养经验。例如,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一般不让他们给犬齿动物喂食。孩子们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既安全又有趣的喂食方法:将胡萝卜一根一根插在笼子的缝隙中,不需人用手拿着喂,胡萝卜也不会掉下来,兔子则会抬起头挨个地吃胡萝卜。这样的场面让孩子们很着迷,他们每天都争着去喂兔子。又如,在给小动物喂水时,孩子们发现要用大一点、浅一点、重一点的盘子才不容易被小动物踩翻;养蚕的孩子发现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蚕会生长得快一点;蚕宝宝吐丝时,要为它提供合适的“小房子”用于结茧。
4.做好饲养记录,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引导幼儿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对动物外形和行为的观察结果以及动物的生长情况等。为了帮助幼儿有效记录,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第一,让幼儿自己设计饲养记录表。我们及时捕捉幼儿对动物的兴趣点或争议点,引导幼儿确定记录内容,设计相关记录表。如在饲养鸽子的初期,孩子们常常会围绕鸽子喜不喜欢吃自己带来的食物这一话题争论不休。于是,我们就围绕“怎样知道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并确定记录内容、设计记录表:给鸽子喂了哪几种食物,每种食物有几只鸽子来吃,吃哪种食物的鸽子最多等。幼儿根据记录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第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记录饲养过程,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在幼儿开展记录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尽量用能让别人看懂的符号,如数字、表格、图画加以表征。幼儿学会了用数字或符号在表格中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如喂了什么食物,动物的精神状况,大小便次数、形状等,也学会了用画面直观地记录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运动方式等。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记录方法,以提高幼儿总结、概括、创造和表征的能力。第三,将观察记录与交流分享结合起来。在幼儿记录完后,教师常常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说明或描述自己记录的内容,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分享饲养经验。这样做,既避免了记录流于形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征能力。
5.家长协助开展饲养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饲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利用校信通、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开展饲养活动的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为此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和孩子开展饲养活动,如帮孩子准备喂养小动物的食物,帮助查找资料,等等。
我们还倡议家长根据自家条件和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我们指导家长在饲养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引导孩子在喂养、观察、记录、猜想、查资料等活动中丰富体验。如春天时,我们建议大班家长和孩子一起养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在家里养蚕,孩子有随时观察的便利,许多孩子观察到了蚕蜕皮、结茧的过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他们经常和同伴交流养蚕的趣事,将家里养的蚕和在幼儿园养的蚕作比较。可以说,家庭中的饲养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究需求,也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为了让幼儿更多地关注动物,观察和了解动物,我们还将饲养活动延伸到了社区,与附近农户、养殖场建立了联系,带幼儿定期去观察、喂养动物,听农民伯伯介绍有关动物的趣闻、趣事,帮助幼儿积累了更多关于动物的经验。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有效开展小班数学活动雪飞扬阅读人气:1672
- 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活动的有效...寳寳盈阅读人气:1304
- 专题: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如何有...咚咚锵阅读人气:1946
-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班游戏活动空谷小鱼阅读人气:849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摇篮之醉阅读人气:151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500
- [园长管理]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户...雪阅读人气:2505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40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5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