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质的涵义及培养方式
作者:胡梓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7-10-09
教育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其中,幼儿学习和发展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教师、家长、幼教研究人员和教育政策决策者等多方主体提供信息和依据,是实施有效的、适宜的幼儿教育的基础。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各领域目标作了详细描述。《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它渗透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之中。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学习品质是我们进行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教师和家长必须常存心中的“隐形”目标。
一、幼儿学习品质的涵义
关于学习品质的涵义及其内容,我国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和解读,已取得了一些共识:其一,《指南》“说明”部分中指出的学习品质——“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包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内容,并肯定培养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更具体地说,学习品质指的是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其二,学习品质的内涵并非倾向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而是更侧重于儿童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时所体现出的习惯、倾向、态度或风格等;其三,学习品质并不独立于各领域之外而单独存在,它寓于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之中,并通过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表现出来。
二、学习品质之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学习品质作为一种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基本素质,尤其强调幼儿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力与想象力、反思与解释等关键要素的培养,这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学习品质在不同层面上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石。
(一)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
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品质。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受教育者本身的能动性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换言之,想要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必须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专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习过程转变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些无疑都是对学习品质的调动和铸塑。同时,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快慢、难易、掌握程度也依赖于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品质因素的保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巩固就会受到制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有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小班即3~4岁时,幼儿学习品质处于逐步培养与形成时期;到了大班即5~6岁时,其学习品质初见端倪。学习品质是人的学习潜能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稳定性,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习得并在不断内化中形成的学习品性和特质,其较为稳定地作用于当前和今后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由此可见,学习品质的培养必定是幼儿入学准备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习品质不仅能影响儿童在学校中学业成就的高低,还能够对个人终身的学习活动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
(三)幼儿幸福成长的源泉
让幼儿幸福成长是现代幼儿教育追求的价值理念,正如摩天大楼离不开坚厚地基一样,幼儿的幸福成长也离不开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发展功利化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成人过于看重幼儿的智力发展、知识吸纳而忽视学习品质导致的。然而,幼儿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的竞争,仅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只有全社会的人,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认识到学习品质的价值,不再盲目追求读、写、算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幼儿当前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厌学、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保障幼儿的幸福成长。
三、培养学习品质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策略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如何看大?七岁如何看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看的就是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正是那些所谓可以预见儿童未来发展的东西。
(一)心中有目标:领域目标与学习品质的科学解读和掌握
《指南》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通过展现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期望教师和家长心中能有一个目标,积极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待,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也是如此。正式评价之前,教师和家长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行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评价之前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关注到那些各领域中可观察的一般性表现,如,健康领域提到的3~4岁儿童“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语言领域提到的4~5岁儿童“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等,而往往会忽略掉渗透在这些领域具体目标中的学习品质的体现。因此,心中有目标不仅需要教师和家长熟悉《指南》的结构框架,做到对领域目标了然于心,还需要思考这些目标中所体现出的学习品质如何在评价中做到综合应用和理解。例如,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提出的目标“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中的子目标“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不仅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目标,也是儿童反思与解释品质的体现之一。
(二)眼中有幼儿:用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见证学习品质的发展
观察和记录是评价幼儿学习和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基础,然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而,作为评价资料来源的观察和记录也不能是零散的、断续的,评价者应运用多种方式系统地、持续地进行,挖掘出幼儿学习活动背后所表现出的学习品质线索,并作出解释和相应的判断,为评价提供更为完整和有效的佐证材料。另外,幼儿的学习品质具有差异性,是体现个体学习风貌的重要标志,其形成时期、发展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成人做到“眼中有幼儿”,运用心中的目标灵活地解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聚焦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不以一把“标尺”衡量所有幼儿的学习品质,强调幼儿个体学习品质的纵向“阶梯式”成长。
(三)结果为发展:将学习品质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之一
开展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自然也包括学习品质的发展,真正做到为发展而评价、对发展作评价、用结果促发展。评价中得出的“结果”是对一个阶段内所收集资料进行解释和判断得出的结论,也是下一步保教工作计划制定的依据。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评价结果来重新审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分析评价对象的品质特点,发现幼儿在学习品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提供方向与指导,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李平袁爱玲(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学习紧密相关。因此,从个体发展的整个生命历程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极为重要。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正确认识幼儿学习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在幼儿阶段,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有研究表明,仅仅只追求知识目标,仅仅只重视立竿见影的、可测量的、可应试的外源性知识学习,忽视幼儿内在的学习品质培养,是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与入学准备以及未来学业成就之间都有相关性。首先,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是幼儿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宝华等人指出,儿童入学前的学习品质与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程度的相关,并且会深入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应以及入学后的发展。其次,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与其学业成就之间有一定的相关。麦克德默特(McDermott)及其团队的研究证明,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功能超过智力条件,而且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入学前阶段最为有效。邓肯等人审查了六个纵向研究的关系后也发现,学习品质和随后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数学和阅读两个方面表现显著,其中专注度、任务坚持性和自我调节性等学习品质关系到儿童以后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儿童积极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在阅读和数学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可见,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影响重大,应该从小培养。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指南》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李季湄教授认为,不存在一种脱离具体学习领域的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不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是渗透于各领域之中,要避免重复,也要避免孤立训练。可见,学习品质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应该在活动中完成。
(一)多样性的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途径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习品质,指的是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具体活动中体现,通过教师组织安排的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参与,激发幼儿兴趣,满足幼儿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可能,同时亦可满足不同幼儿学习品质的个体差异需求。
事实上,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活动要求的具体学习品质可能是不一样的,或者具体活动所要求的学习品质构成的内容会有所侧重。诸如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学习品质不可能在一个活动中全部得以培养。我们在某个活动中可能只能突出培养幼儿的某种具体的学习品质。因此,有必要通过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体现学习品质中多种具体品质的不同维度,从而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幼儿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幼儿学习品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是不一样的,需要成人重视和尊重。认识到学习品质具体表现内容的不同,体认到每个幼儿学习品质具有差异,意识到不同学习品质需要依赖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来达成,这对教师来说极为重要。只有具备这种智识,教师才会尊重各个幼儿不同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意识地去培养。
活动多样性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师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幼儿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表现不同学习品质的机会,幼儿内在的生命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从幼儿身心发展来说,幼儿需要并受益于不同的活动。当幼儿参与不同的活动时,其学习表现亦不同。在新颖的活动中,如科学活动,幼儿表现出新鲜、好奇和探究等学习品质;在重复性活动中,如体育锻炼,幼儿展现出勇敢、坚持等学习品质;在音乐创编活动中,则体现幼儿积极想象、大胆创造的学习品质;在语言活动中,当幼儿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则是幼儿解释品质的体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可能体现幼儿主动、抗挫折等学习品质。因此,不同领域和内容的活动对幼儿具体学习品质的体现有所不同。
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需要开发一新种的课程。相反,它取决于幼儿教师的自觉,即幼儿教师能意识到活动多样性和丰富性对幼儿的重要性,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达成活动目标的要求,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活动三要素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学习品质培养的有效性除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之外,还依赖于幼儿活动的特点——教师安排的活动具备活动目标、活动认知需求和活动材料三个要素。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活动的特点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它不仅体现幼儿学什么,也表现幼儿怎么学。要了解幼儿的学习品质,就需要审视幼儿活动的特点。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参与的一种独特的学习环境,因此活动所具有的特点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很重要。
一是活动目标明确。每个活动都是独特的,因为它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活动目标设置了活动的方向,规定了幼儿要做什么,并指定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是让幼儿按图填色,还是让幼儿自由作画,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前者对幼儿进行了限制,要求幼儿观察模仿,在认真、专注中学会控制用笔;而后者对幼儿没有限定,反而需要幼儿尽情想象,大胆创造。
二是活动能激发认知需求。认知需求要求既要对幼儿提出认知要求,又要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使幼儿在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计数活动,认知要求包括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每个物体与相应数量进行一一对应,并能使用正确的数词说出最后的总数。当幼儿产生计数的认知需求时,才能圆满完成活动任务。在建构活动中,认知要求包括理解空间关系。例如,在建构城堡时幼儿知道要如何正确使用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积木来保持城堡的平衡。如果幼儿达不到认知要求,不能产生认知需要,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是活动的材料具有特色。在幼儿的活动中,活动材料的材质、属性(如材料能否变化、改造等),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品质。例如,给幼儿一本书,他可以翻书,可以阅读。而给幼儿几张纸,他却可以撕纸,可以折纸,可以绘画,甚至可以创作出一本书来供人阅读。这就是活动材料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活动材料如果多种多样,包括积木、书籍、拼图、蜡笔、音乐、球类、棋类等,会极大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和参与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总之,学习品质表现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会随着任务、材料、完成单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等方面情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果活动目标明确、活动内容有趣、活动材料具备新异性,就能够挑战幼儿的认知需求,促使幼儿解决问题,使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养成与维护是终身的过程。虽然良好的学习品质亦可在人生的其他阶段逐渐实现,但早期形成的良好学习品质无疑会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姬生凯(嘉兴学院师范学院)
一、游戏与学习品质在本质上是交融的
游戏精神与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本质上是交融的。游戏精神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展现出来的兴趣性、创造性的体验。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多种非智力因素的渗透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兴趣是学习的逻辑前提,同时也是游戏的现实基础,幼儿在游戏中有强烈的兴趣性体验,抛开兴趣谈学习无异于“空中楼阁"。很明显,身心投入的体验正是幼儿学习品质中重要的方面。正是由于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世界,完成自己的扮演。其次,游戏中开放与创生的精神是幼儿习得学习品质的良好诱因。幼儿的游戏充斥着创造与自我实现。幼儿的游戏是开放性和创造性并存的,正是因为游戏是开放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着各种自我的实现与创造。这种自由的创造、开放的思维正是幼儿在将来的学习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正是由于游戏的连接使得合作的精神、坚持的品行与幼儿的学习品质紧密相连。幼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游戏之中。只要是社会的人,就被赋予了接受社会文化的学习和知识的传递任务,相对于成人,幼儿身上的传递更温柔一些,也即是通过幼儿喜欢的形式——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可见,游戏中体现出的儿童精神与能力(自主性、创造性、兴趣、自我调节、反思、坚持性、合作、习惯等)也正是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二者在本质与形式上是相互融合的。
二、游戏与学习品质培养上的冲突
(一)教育观念的束缚
观念主导着人的行为。相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学习品质”,家长往往在观念中更关注“实实在在”的学业学习。“学多少字、画几幅画、会几道题”的观念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教育的问题必然也是社会的问题,故而有关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学习品质”二者的讨论自然也逃脱不掉。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总是认为游戏是工作与活动之余的一种放松与消遣,而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则显得更为正式和严肃。当谈到“学习品质”这一词语时,人们更多关注定语“学习"而忽视主语“品质”,进而就理所当然地把它归为一种正式的学习活动,反而对其本身强调的“习惯和能力"的获得视而不见。这就在观念与形式上把“学习品质"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获得割裂开来。这主要是受教育实践的影响,而潜意识的影响又作用于教育实践。可以说,观念不仅影响态度,而且影响教育现实,且后者的影响更加具体和直观。
(二)教育现实的影响
如果说观念的影响是隐性的,教育现实的影响则是显性与直接的。在学前阶段,我们提倡活动形式以游戏为主,而在学龄阶段主要的教育现实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暂未改变的前提下,更多家长(甚至早期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具体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成就。放眼现实,教育颇受这些不良教育风气的影响,即使是在当下,“潜能开发”“特长教育"仍然颇有市场。在从众与跟风影响之下,众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机构之中进行所谓“正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更有甚者,自己成为儿童“学习”的直接怂恿者和参与者。家庭对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格外看重,而对幼儿游戏的价值却视而不见。
(三)游戏本质的背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作为早期教育专业人士的幼儿教师,有些对游戏的认识也有偏颇。游戏的价值有其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之分。工具性价值是通过游戏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本体性价值是指儿童通过游戏的实实在在的获得。在幼儿园,工具性价值应用更为广泛,幼儿的游戏更多作为一种正式教育活动的补充,如在活动之余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获得一种放松。即使是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游戏本体性价值也经常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教师更多在游戏开展的同时想方设法渗透更多“教育”的成分,导致幼儿的游戏变得“走样”。这种所谓“教师的游戏”渗人了太多成人的干预,少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天然的愉悦与快乐,所以也就有了幼儿口中的“老师的游戏结束了,我们玩玩自己的游戏吧”之类话语。其实,幼儿全身心地参与“自己的游戏”并在此过程中乐此不疲地想象和创造才是“学习品质”的最大价值。
三、借助游戏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一)建构科学的“游戏观”与“学习品质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观察力学习”“注意力培养”是没有意义的。幼儿学习品质的形成和获得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游戏的发展价值,在挖掘游戏有益成分的同时关注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在这里,需要教师建构科学的幼儿“游戏观”和“学习品质观”。首先,教师对幼儿“自己的游戏”给予更多的宽容,对学习有更多元的认识。对教师“意料之外"的游戏采取更多的宽容,意识到幼儿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这种情感上的支持给幼儿营造了一种更加自由和宽松的氛围。大量研究证明,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的“有意义学习”更加有效。其二,教师观念上的支持体现在情感和行为上。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进行着多种形式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以行为上的互动最为明显。教师也需注意“非言语”的指导,在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弯腰其实都是对幼儿情感上的极大支持。
(二)创设丰富的“幼儿游戏场”
“游戏场”也即游戏的场地与环境。学习品质不会孤立存在,其获得必然建立在具体的活动与环境中。“好活动”的开展需要“好环境”的创设。大量的研究证明,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精心设计的环境可以囊括更多的教育要素,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滋养。提供了好的环境,幼儿才有了更多学习和游戏的可能性。首先,环境的提供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层次性。幼儿学习品质包括多个方面,幼儿的游戏也包括多种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必然要求环境的多元化,如提供多种主题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注意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均能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其次,环境创设要注意“留白”,给幼儿的学习成长留下沉淀的空间与时间。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必然是幼儿个体的能力和观念的获得,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和观念的形成必然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而充裕的活动时间、开阔的活动场地使其实现成为可能。
(三)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游戏习惯的培养造就了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实践与时间的积淀,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具体而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给幼儿的游戏与学习进行好的经验铺垫(因为已有经验足够丰富,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对幼儿进行观察,适时帮助幼儿进行游戏总结(一种学习的形式),让幼儿在形成经验的基础上凝结成智慧。首先,注重幼儿学习的累积效应。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渐进和持续的过程,要注意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并适当把握介入的“时机”,因为恰当时机的把握是幼儿凝结智慧的关键节点。例如: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当地点拨及提示,在活动的结束时恰当地总结和回顾,这些都是幼儿学习品质形成中教师的“点睛之笔”。其次,注意丰富幼儿的个人体验,避免简单说教。教师的能力不是幼儿的能力,教师的智慧不是幼儿的智慧,教师的游戏不是幼儿的游戏。教师不是简单地参与或是盲目说教,而是让幼儿在属于自己的游戏中形成个体的经验,体会不同刺激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这才是最好的学习。
摘编自《教育导刊》(广州)。20l6.10.54~62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6下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勇敢品质的培养永不放弃阅读人气:303
- MUMA儿童艺术 | 论艺术...MUMA儿童艺术阅读人气:368
- 也谈学习和学习的方式youjiaorenaa阅读人气:1132
- 《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初...张楚阅读人气:1938
- 五岁前培养兴趣,七岁后学习技...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04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3
- [教师工作]怎样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紫晓阅读人气:979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当好值日生?城北荷叶阅读人气:803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教3-4周岁的幼儿学习画画,...susan66阅读人气: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