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作者:徐淑松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12-03

    大方居幼儿园自建园以来一直潜心致力于幼儿自主教育的研究,2014年11月有幸接触到“HighScope海森高幼儿主动学习课程”,课程真正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们,在陈宇华老师和她的专家团队的支持指导下,我园走上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之路。半年的实践研究让教师经历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飞速转变。“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开始静下心来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需要、支持幼儿的游戏、分析幼儿的发展、体验教师的幸福!更令人惊喜的是,属于幼儿自发、自由、自主的快乐游戏每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这些自主的游戏中孩子们主动体验着操作材料带来的快乐;体验着实现自己游戏意图的成就感。
    过去,当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往往第一反应是找老师,老师这时马上就充当起保姆、法官、调节员的角色,包办代替或者用老师的意图决策代替孩子做主。主动学习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角色是了解幼儿意图,“孩子在前,老师在后”,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意图。
    下面分享我园实验班几个关于幼儿解决问题的案例,看看幼儿是如何主动学习的!
    案例1 做戒指
    茜茜的计划是到艺术区用彩泥做戒指。
    茜茜:李老师,我给你做个戒指吧!
    茜茜拉着李老师的手来到艺术区,让李老师坐下,自己拿了一盒橘色的彩泥。茜茜拉起李老师的手看了看,随后揪了一块泥双手很熟练地搓了起来,很快搓成了长条。她又拉起李老师的手,把彩泥条在食指上一围,结果差了一大截。发现问题后她先用手将泥条的两头使劲捏、拉,试图往一块儿接,但没有接上。
    她又迅速地揪了一块大点的泥搓了起来,搓好后再试,这次比上次长了些,但还是短一点。她又用刚才的方法将两端往一块儿对接,仍然没成功。
    茜茜:李老师,你的手指真粗!
    萱萱:我建议你去家庭区找把尺子量量。
    茜茜没理睬,还在反复尝试着把泥的两头儿对接,还是不够长,过了一会儿,她开始有些烦躁了。
    李老师:你觉得萱萱的建议可行吗?
    茜茜:嗯,可行!
    李老师:那你准备采纳他的建议吗?
    茜茜:嗯!
    茜茜转身去家庭区找来了一把软尺,认真地在老师的手指上围了一圈,再次取了一块泥搓了一根长条,并在尺子上比了比长度,把这条泥在李老师的手指上围了一圈,这次成功了!她很高兴,又去找了一块玫红色的泥做了一个小宝石镶嵌在上面。
    茜茜:李老师,这个红宝石戒指送你啦!
    接着她又找来聂老师用同样的方法给她做了一个。
    又做了第三个,她说这是今天晚上要送给爸爸的!
    在这个案例里,当做戒指的彩泥条不够长时,问题出现了,幼儿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也随之而来了。在发现搓成的长条不够长后,茜茜先通过增加泥的量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但没能成功。这时同伴给出了建议,但她开始并没有采纳同伴的建议,而是仍在尝试把泥条拉长的方法。再次失败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让她愿意尝试一下同伴的方法,于是
成功了,并引发了她接连不断的制作与成功体验。所以,当教师退后时会欣喜地发现孩子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也实现了“同伴学习”。
    同时,在这个案例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孩子的发展?如果从作品的结果出发,从表面上看,一个大班的孩子在一个活动区的时间只做了三个简单的戒指,但是如果我们关注了孩子的游戏过程,会惊喜地发现,茜茜多次的创作体验、解决问题的尝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师生、父女间深厚的情感,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
    陈老师点评:从案例描述的细节中,可以看到主动学习的师幼互动模式已经在教室中生根发芽。我们在培训中一直强调老师要“管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我们的老师都做到了,静静地倾听和等待——在幼儿尝试解决问题时,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救火队员”一样很着急地指导幼儿,而是选择了等待。当我们把节
奏慢下来,会发现幼儿更加愿意主动地去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再次失败时,老师也没有着急和指责。如果幼儿此时已经表现出烦躁等负面情绪时,是老师可以介入的时刻。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1.描述自己看到的场景,支持幼儿发现并描述问题。2.如果幼儿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提示幼儿向同伴求助。3.如果幼儿没有答复,那么等待并认可幼儿的沉默,鼓励幼儿再次尝试。
    案例中,恰巧同伴给出了建议。此时,教师可以用幼儿的语言重复一次同伴的建议,确认幼儿听到并询问她是否愿意进行尝试。当幼儿尝试了同伴建议并成功后,教师要认可双方
的努力,可以说:“萱萱,你的建议茜茜采纳了,而且她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茜茜,你采纳了萱萱的建议后,经过尝试你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通过这样的认可,帮助幼儿意识到同伴也是他们很好的学习对象,而且自己的建议也很有价值,可以帮助到别人。当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后,他们就会更加有自信,更愿意挑战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正如徐老师在反思中所言,当我们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而非结果,我们会惊讶地看到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远远大于我们的预期。所以,海森高用的是观察评价法,目的就是通过还原幼儿游戏过程的关键发展指标,向老师和家长展现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如果没有这种对于过程的描述,家长看到这样几个橡皮泥捏的圆圈,可能都无法相信在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竟发生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发展的故事:选择材料,遇到问题尝试改变方法解决问题,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并最终达成自己的意图。
    所以,作品的复杂程度并不是反映幼儿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如果幼儿按照老师的想法完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即便复杂,幼儿做的也是复印机的工作,失去了很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当我们区角开放、材料开放、师幼互动模式也开放的时候,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时刻,真正被幼儿的主动学习所震撼。
    案例2 开音乐会
    孩子们想要自己开一场音乐会,他们决定自己制作乐器。笑笑选择了一张粉色的A4打印纸.采用折小扇子的方法正反面交替折成约一厘米宽的折痕,然后在折好的纸的两边各粘了一个瓶子。他握住两个瓶子来回伸缩,折叠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笑笑(兴奋地):看,我的手风琴做好了!
    他反复地玩了几次,玩着玩着兴奋的表情慢慢没有了,小嘴撅了起来,还自言自语地说:“这声音太小了,也没有手可以按的那个键盘。”
    张老师:有什么材料能帮助你把声音变大吗?
    于是,他开始找新的材料。在艺术区的材料柜里,他发现了彩色的铃铛。他先拧开瓶子盖,分别往瓶子里装进一些铃铛,然后又拉着试了试,这下声音变大了。
    张老师:你还想增加一个键盘吗?想放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材料呢?
    笑笑想了想,又找来一张长方形纸,迅速把纸的一侧剪成若干小条,在每个纸条的顶端粘上一个小铃铛,再把这张纸竖着粘在右侧的瓶子上。但是问题又来了,铃铛的方向粘反了,所有的铃铛全部扣在了里面。他马上找来胶条,一个一个地把铃铛翻过来用胶条固定,当粘到第三个时他先迟疑了一下,接着撕了一根长长的胶条把全部铃铛反方向一次性都固定好了。
    笑笑:看,这是我做的键盘!
    他抬起小手指弹了起来,这次,手风琴发出了“哗铃铃”响亮的声音。
    笑笑开心地去参加音乐会的表演了!
    在这个案例中笑笑在整个活动中角色扮演意识强,为了开音乐会而自制乐器(这是他的意图,是他想做的事情),但他先后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手风琴声音小、没有键盘、按键装反了方向、胶条短、速度慢等等。笑笑为了实现自己开音乐会的意图,自主选择材料,能够把纸、塑料瓶、铃铛组合到一起,持续了23分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坚持完成了制作。
    陈老师点评: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自然而然专注的时间就会长,并且会想尽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意图。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并没有主导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作为支持者,选择了很好的介入时机。
    例如当幼儿表达出问题所在‘声音不够大,没有键盘的时候’并表现出烦躁的时候,老师通过语言询问幼儿“有什么材料可以让声音变大”,然后幼儿通过寻找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老师适时抛出有关“键盘”的问题,幼儿也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解决了问题。整个过程中,虽然老师说的话并不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教师的支持。
    首先,活动是幼儿自己发起的,体现了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图,尊重幼儿的意图,而不是指派或者指导幼儿如何做;
    其次,幼儿自主选择取放材料,体现了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准备的环境。
    最后,简短的问题体现了支持性的师幼互动,启发幼儿通过自由取用材料解决了问题,把成就给了幼儿。
    对于发现问题但是并没有想到解决方法而表现出烦躁情绪的幼儿,老师要适时介入。首先认可幼儿的情绪和对问题的描述,最常用的策略是重复幼儿说的话,确认老师是否正确理解了幼儿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询问幼儿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如,“你觉得你做的手风琴声音太小,你能想到有什么方法或者材料让声音变得大一些吗?”当幼儿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要即刻认可幼儿的努力和方法,同时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你把铃铛放进了瓶子里,这样声音就大了,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关于“键盘”的互动中,“你还想增加一个键盘吗?想放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材料呢?”教师的问题需要分拆,因为幼儿可能没有办法一次性回答多个问题。比如,“你刚刚说过你觉得手风琴还要有一个键盘,你觉得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幼儿指定位置后,老师再追问:“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幼儿表述后,教师再问:“你是否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这些材料?”
    除了支持幼儿解决游戏中已经发生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计划时间,特别是针对计划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问更加细致的问题,让幼儿在行动前能够设想得更细致,从而帮助幼儿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个案例中,除了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幼儿为了支持自己的角色扮演游戏,利用多区角材料创造性地制作道具,这些能力的提升与老师的区角规划和开放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当我们准备好主动学习的环境,幼儿会增强自己对环境的掌控感,从而激发他们游戏的自主性、专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支持孩子成功地实现和延伸他的意图。案例虽小,但蕴含在其中的“教师如何真正支持孩子实现他的意图”的教育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做个会“装傻”的老师,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真正留给孩子;做个懂得适时退后的老师,给孩子空间,静待花儿开!
摘自:《学前教育》2015.10
编辑:cicy

上一篇:面对幼儿情绪失控时

下一篇: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