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们内在的声音
作者:任蓉 来源:萨提亚(北京)教育咨询中心 上传时间:2014-01-03
我们所有人都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或是部分,美国家庭治疗创始人萨提亚女士称之为我们的“很多张脸”。每张脸都拥有一种声音、一套意象,以及一系列与我们的早年生存体验相关的期望。
场景一:
5岁的月月最近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常对妈妈说:“妈妈,我会觉得心里有个声音说:我就是懒羊羊!可我不喜欢懒羊羊,我不想当懒羊羊!”妈妈就逗她问:“那你想成为什么呀?”“我想成为喜羊羊!”
场景二:
6岁半的天琪那天在院子里,被两个比他小的弟弟抢走了玩具枪,还把自己的手划伤了。天琪回到家,眼睛里淌着泪。爸爸妈妈问他怎么了?他抹着眼泪说:“我心里有个声音说:不能说!也不能生气!”忽然他哇哇地哭,哭着说:“我没用,我讨厌自己……”
场景一在说什么:内在所谓“坏”与“好”的冲突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大量的组成部分、资源和个性特点,它们可能以多种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部分具有普遍意义,如场景一中的“懒羊羊”,代表了个性部分的一些特点,可能代表懒、贪吃贪睡、智慧不够、勤奋不足等。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部分就是我们内心的“法官”,它总会说:“你是……你不够好!你要成为……才会好!”它们的冲突也许正是通过内在一个微弱、细小的声音与我们对话来秘密地进行!
在我们成人心中也有不同的部分,如孩子、成人、管理者、老人、享乐主义的部分、法官的部分、智慧的部分等等。有时那个“孩子"部分也许想玩耍,而内在“成人”的部分却说:“不行,我要把你关起来,你就不能野了!”
萨提亚女士在人们的各个部分当中寻找内部的对话,她深知,通过对这些动力性因素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觉察和接纳,从而使冲突得以解决。
冲突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各个部分打上“好”或“坏”的标记。这就像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分出两个阵营,一个是“好”的品质,另一个则是“不好”的品质。而我们是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呢?往往是依据自己成长时来自外界的评价,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通常,进行划分时,我们会通过忽略、否认或是歪曲的形式去除那些“坏”的部分。例如,我们也许会给内在“孩子”的部分较少的生存空间,赋予它较低的生存价值,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力量”阻止这个“不好”的部分显露出来。
由于受到压抑,我们身体内那些“坏”的部分一直叫嚷着要求释放。由于极度担心我们内在那些不受欢迎的部分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会不断绷紧神经,沉重的负担就压在我们内在“成人”的部分上。于是内在不停地发生冲突,消耗着我们的生命力。
场景二在说什么:我要否定和压抑愤怒
孩子之所以发展出压制愤怒的规则,完全是因为孩子相信,如果直接表现出愤怒,就会将自己置于一个易受攻击或不光彩的位置上,从而受到拒绝或惩罚。这些规则是在我们童年阶段,在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
在孩童时期,所有我们内化了的行为和知识都基于父母的期望之上。因此,如果父母说:“不要生气。”我们就会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我们内化了父母的信息,并认为只要我们按照这些规则来行动,就会得到大家的接受和爱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自我价值被太多“应该”所淹没而窒息,那么我们也许就会表现出反叛或退缩。
拒绝自己的组成部分,就像是截肢,否定的部分越多,“应该”的列表就越长,我们对自己的削弱也就越大。那些我们决心不表现出来的部分最终会通过迂回的方式浮出水面表达出来。
例如,我们当中大部分人会假装我们的愤怒并不存在(我并不真的生气),我们也许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愤怒蕴含着维护自身利益这样一个事实基础。否认自己的愤怒时,我们也同时拒绝承认或是实现我们的自我决断。如果压抑或否认自己真实的感觉,不对其他人表达自己愤怒的真实感受,那么可能就会导致我们对自己产生糟糕的感受,并用较差的方式对待自己,正如场景二中的天琪会骂自己“没用”和讨厌自己。
我们可以调整些什么——
对于场景一:发现内部资源、进行承认、接纳、转化和整合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我喜欢你,不管你是懒羊羊或者是喜羊羊,或者是别的什么,在我眼里,你每天都是新的!你有新的进步,你有新的本领,你有新的朋友,你也会对你有新的看法。妈妈愿意陪着你,一起去发现你身上那些独特的、特别的东西!我爱你,我喜欢你!不管你认为你是什么,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
家长也可以这样表达:
“我看到你有一些懒羊羊的特点,同时你也有很多喜羊羊的特点!这都可以的!妈妈有时候也会像懒羊羊一样啊。我知道我也不能一直当喜羊羊,好累啊,当懒羊羊可以让我放松一会儿、休息一下,对我也是好的!”
对于场景二:成人示范对情绪的觉察、接纳与管理
面对孩子的情绪冲突,要先满足孩子表达和述说的愿望,家长要耐心听,适时向孩子表示理解;也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如何向父母述说自己的感受,如委屈、伤心和无奈等。父母不要纠缠在孩子讲的事理中,不要与孩子争辩谁对谁错,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的觉察、接纳与管理是情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几种表达情绪的词语,如生气、高兴、伤心等,或者让孩子辨认面部表情图片,观看哑剧等,让孩子去感受并尝试猜猜他们的情绪与肢体语言。
父母应当有条件地接纳孩子的行为,但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被接纳时,孩子的内心会深刻地感受到他这个人被接纳了,他被理解和尊重了。而且父母告诉孩子:你的每种情绪都有意义和价值,没有绝对的“坏情绪”,愤怒有时还可以保护你。
情绪是流动的,会来也会走,情绪像一个送信的信差,它送来情绪为了让你更懂自己。教孩子用不高的音量表达:“我感到被激恼了!”“我感到很沮丧!”通过用较委婉的表述来承认和宣告此刻我和我的情绪同在。
停下内心恐惧的评判,停下“绵延千里”的大套说理,停下越说越来劲的指责,家长对自己内心的声音好奇一下:什么声音在我心里经常会响起?我在这些声音里怎么了?
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有一颗爱和接纳的心,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错过他们的提问和述说,更不要忘记,除了回答,还要少说多问,认真去听懂孩子,理解我们内在正发生着什么……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倾听心灵的声音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268
- 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杯浓咖啡阅读人气:1379
-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张楚阅读人气:1036
- 让聋哑人“听到”奥运的声音大爱引航阅读人气:920
-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gege阅读人气:112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做为一个家长我们如何向自己的...阅读人气:1592
- [教师工作]幼儿在园期间玩耍时不小心受伤...灵灵阅读人气:1089
- [教师工作]但面对不可理喻家长的不理解,...静夜清风阅读人气:4027
- [教师工作]是什么支撑我们当幼师的。。。mengmeng阅读人气:1198
- [园长管理]小孩不听话,我们怎么教呢xgjab6阅读人气: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