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初探
作者:王俊 来源:上海市市立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11-29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回报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他们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相一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在儿童早期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十倍的困难。”
小班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这决定了其行为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在遇到问题、发生矛盾时,往往以身体性攻击行为来解决。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较自我,经过教师的指导他们可以学会分享、助人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因此,为促进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环境中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环境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熟悉、乐于亲近、易于接受的,在此基础上融入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要素,包括关爱家人、亲近大自然、关心动植物、关心同伴等。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中,教师通过创设与“家”有关的温馨环境,借助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人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美好,获得有关家的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爱家、爱家人的情感。
除了主题环境,区域活动环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的最好方式,对小班幼儿来说,通过角色扮演能接触到各类社会角色的行为方式,在模仿和练习中不断了解这些行为方式。如在“娃娃家”,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悉心照顾宝宝,热情招待客人;在“医院”,幼儿穿上白大褂,为病人看病、打针、配药、输液;在“点心店”,幼儿制作点心,招呼客人……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着角色的想法与感受,体验着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他人的乐趣,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此外,在活动材料、活动场地等物质环境方面,同样可以渗透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如在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一方面可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避免幼儿因材料不足而引发争抢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意识地投放数量有限的材料,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亲社会行为。
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活动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在活动中逐渐获得。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亲身实践,在活动中体验并形成亲社会行为。如在“文明宝宝”活动中,教师预设了“礼貌招呼好宝宝”“安静倾听好宝宝”“文明进餐好宝宝”三个目标,并制作成表格。如果幼儿能够做到其中一项,教师就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敲上特制的图章,以鼓励幼儿,并将表格附在幼儿的成长记录册中,让家长一起参与活动,通过家园合作,进一步激励幼儿。每个月的月末,教师还要为获得图章的幼儿颁发“文明宝宝”奖。活动中教师经常利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引导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又如在“小小寿星”活动中,教师在小班年级组集体开展生日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抱抱小寿星”“说句祝福的话”“唱唱生日歌”,还请小寿星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日蛋糕,说说自己过生日的心情,让全体幼儿在感受成长快乐的同时体验分享的乐趣。除了让幼儿亲身体验的活动,教师还组织小班幼儿参加其他年级的活动,如观察中大班哥哥姐姐当“小小礼仪员”,在观察中积累文明礼貌的行为经验。
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幼儿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规则,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亲社会行为。
三、在人际交往中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构成了他们的人际环境,这种人际环境持久、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也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幼儿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家庭、学校和同伴,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是三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一)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
家园合作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更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家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如为了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养方式,我们开设专家讲座,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各种行为表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小班幼儿所特有的身体性攻击行为可采取的措施:通过推广幼儿园“顺乎天性,导之有方”的科研成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尊重幼儿的天性;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途径向家长提供国内外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有效策略等。
为了让家长相互分享教养经验,我们还通过家园互动栏中的家园直通车、童言稚语、精彩瞬间等板块,鼓励家长主动交流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困惑,引导家长通过分享获得相关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等。
(二)良好师幼关系的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幼关系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关心幼儿,幼儿喜爱教师,这种积极友好的人际氛围,不仅能提供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使之获得宝贵的人际交往体验,真正感受到来自没有亲缘关系的他人的关爱,从而建立对社会的信任,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
其次,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与评价方式。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平等、友好和互助的课堂氛围,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幼儿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并学会分享这种快乐。当教师看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生时,就应及时给予强化,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效果更好。而且同样是正强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物质奖励更有吸引力。在对待幼儿的个别言行时,教师可以运用移情性评价,对幼儿满怀“期待”。当教师对某个幼儿寄予期望时,对他的行为就会更加关注,也有助于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和动机。
(三)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
同伴群体是幼儿学习亲社会行为的强化场。一个好的同伴关系,会刺激幼儿为获取来自同伴的接受、认可和良好评价,而积极地模仿和表现出利他行为。
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首先,要为幼儿树立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接触亲社会行为的榜样,如用动画片《花仙子》中的榜样人物激励幼儿;还可以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将自己的玩具和同伴交换,学会分享;对于有亲社会行为的幼儿,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移情是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心理品质,通过移情幼儿能够观察别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逐渐发展亲社会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移情训练法激发幼儿的帮助、分享、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如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大耳朵图图》《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动画片,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并表现片中人物的可爱和善良、勇敢向上和助人为乐,从而赢得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从适应到平衡的过程。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同化和顺应新的内容,达到平衡后,就会形成更高水平的认知结构。由于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将更自觉、更稳定。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分项行为培养初探D调的华丽阅读人气:1315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94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78
- 《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初...张楚阅读人气:1938
-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探索的几点体...丰台三幼季娜阅读人气:130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笑舞人生阅读人气:4518
- [教师工作]小班幼儿老好咬衣服怎么办?云眉阅读人气:1495
- [教师工作]如何较好地组织小班幼儿从来-都坚强阅读人气:1722
- [教师工作]有效组织小班幼儿的方法qinqin1989阅读人气:2822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