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吃”中的学问

作者:刘洋  来源:  上传时间:2011-02-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幼儿健康教育已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放到同等的位置。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将这种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场景中。以幼儿进餐教育为例,教师要从健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其中的教育问题。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幼儿进餐教育的现状
幼儿的进餐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进餐的基本要求包括:
1.卫生进餐——饭前用肥皂洗手,饭后漱口
要求: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随洗随吃,注意手的保洁;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地进餐
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大声喧哗
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调查发现,95%以上幼儿教师能够基本指导儿童完成要求,但大部分忽视了在进餐管理中的内部规则,使幼儿在进餐中呈现出不愉悦甚至抵触的情绪。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出现什么问题了?
幼儿进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催促吃饭
当保育员将饭菜拎进教室时,催促吃饭似乎就开始了。“今天我看哪个小朋友吃得最快。”“谁第一个吃完,明天我就让谁当小班长。”“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先玩玩具。”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看,谁谁都吃完了,老师最喜欢他了。”“谁谁吃饭快点。”当大多数幼儿已经吃完,还有少部分幼儿仍在进餐时,老师会说:“就你们几个吃饭最磨蹭。”另外,教师在饮食方法的指导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口大口地吃。”如此催促幼儿吃饭,导致不少幼儿将迅速吃完作为第一个目标。进餐——这种本该轻松愉快的事情,也就带有了目的性。因此,对有些幼儿来说,进餐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2.强制多食
“再吃点。”“吃完才是好孩子。”“不行,饭菜都要吃完。”“不许剩饭。”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强制幼儿多食时常用的话语。为了让幼儿多食,教师甚至经常在不与幼儿商量的情况下给幼儿加饭。从年龄特征看,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喜欢边吃边玩,加上有的幼儿有偏食挑食的习惯,故教师的某些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从家长角度分析,孩子的饮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下午离园,家长与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今天吃的什么?”有的幼儿一旦回家说自己“在幼儿园没吃饱”,那么家长在第二天一定会提醒老师,“麻烦老师给我家孩子多加些饭。”可见,教师的做法有时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教师强制幼儿多食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只能听而从之,无奈将食物都吃完;也有不少幼儿“磨磨蹭蹭”,坚持到最后,老师无奈,得过且过。
3.安静进餐
教师认为,幼儿进餐时说话容易呛食,还会影响进餐的速度。同时,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进餐时“食不语”常常被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所以在幼儿园进餐时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对幼儿说:“现在小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讲话的。”“哪里发出的声音?”“嘴巴闭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是如同深夜里的老鼠,悄悄进餐,偶尔乘教师不注意时窃窃私语,但会受到教师的“警告”。幼儿的话语权被剥夺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沟通的机会也在教师制定的规则中被扼杀了。
4.要吃干净
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见进餐中的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幼儿将不小心撒落在桌面上的饭菜细心捡起来,然后放到自己的小嘴里。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发现,保育员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经常会强调这样的话语:“要吃得干净。”“不能将饭菜撒掉。”“保持桌面、地面干净。”“要做勤俭的好孩子”等等,甚至常常对掉菜撒饭的孩子有意无意地批评。于是,不少孩子为了不被教师批评,常常会将饭菜捡起并吃掉。教师的初衷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和勤俭意识,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勺子、筷子还不能运用自如,所以掉撒饭菜是经常的而且正常的事儿。
现存问题对幼儿的影响
首先,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吞咽反射还不够灵敏,催促幼儿进餐容易使幼儿精神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另外,没有经过细嚼慢咽的粗糙食团,会对胃粘膜产生一定的不良刺激,长期下去甚至会引起幼儿的胃病。
其次,幼儿进餐过快,不利于唾液分泌,导致分解淀粉类食物的淀粉酶减少,不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久而久之,易发生消化道疾病和溃疡病。
再次,为了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对幼儿撒落饭菜的行为要求过严,易导致幼儿在捡拾饭菜的同时把各种病菌带入体内,对幼儿身体造成一定的健康隐患。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过多的外界刺激会造成各种兴奋灶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出现兴奋灶的弱化。进食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 “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幼儿必须运用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矩,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另外,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中位,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事实上,进餐一开始教师就不断地对所有孩子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
现象问题的解决策略
1.通过活动,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直接感性的经验。如果能够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在饮食及相关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饮食的积极情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其效果远比教师在幼儿进餐中强调“多吃”的要好。比如,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菜市场或超市,与幼儿共同采购食物,并同时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以及挑食、偏食对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本园厨师制作食品的过程,甚至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过程(如挑拣或清洗简单的蔬菜等比较简单的工作),强化幼儿对食品的积极情感。再如我给孩子们这样一些特权:先吃好饭的幼儿可以做火车头跟随老师去散步;可以拉着老师的手说悄悄话;或跟着老师一起去看望小妹妹、小弟弟,满足一下自己做哥哥、姐姐的欲望;还可以玩一会儿滑梯等。我们用这些方法鼓励孩子们吃饭时不贪玩,把自己的一份饭菜吃下去。同时,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正在食用之物的营养价值,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健康食物的认识。
2.创设宽松愉快的就餐环境,营造同伴、师幼交往的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进餐教育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必须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创设愉快宽松的就餐环境。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饮食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幼儿交流,查找原因,避免催食、强食。进餐时为幼儿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激发他们就餐的欲望;在幼儿进餐时给予低声鼓励,个别诱导,让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和喜爱的,促使幼儿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如果能让幼儿在就餐中聊聊天,将有助于幼儿弥补此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最好能做到师幼共同进餐,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行的“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这种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幼儿在吃饭中体验着如何吃(即使是边吃边聊)才不引起呛食洒汤,对幼儿也十分有利。
总之,进餐教育是一个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充分表现幼儿教师教学机智的环节。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过程,养成幼儿健康的行为和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
编辑:cicy
 

上一篇:浅谈对小班幼儿独自游戏的支持

下一篇:嘿!大家要守秩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