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家园合作的方法指导
作者:沈莉萍 来源:闵行区马桥元祥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12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受到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可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园合作才能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与家长的互动方式等因素都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水平和成效。因此,针对教师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园优化指导方式,帮助教师形成家园共育的理念,走出家教指导困境,提升开展家园合作的能力。
一、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
教师的角色意识主要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扮演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等综合性的角色。然而,这些角色意识的形成、内化乃至成型,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需要教师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感悟和强化。由此,我园运用“学”“思”“行”“辨”的循环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帮助教师厘清自己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逐步形成角色意识。
“学”是从理论文本中学习,即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获得初步认知,了解角色内涵。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家教指导》《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文本和书籍,鼓励教师先开展自学,再结合每两周一次的小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学习、讨论,使教师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思”是“学”的延续,即教师通过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思考,强化认知,明确角色定位。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案例研讨活动,将教师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困惑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开展集中式或网络式研讨,教师共同剖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在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意识。
“行”是学习后的体验和实践,即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互动,了解家长的角色心理,在行动中学会换位思考。幼儿园鼓励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互动,通过家访、家园之窗、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每次活动后撰写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效果,在实践中积累家教指导经验。
“辨”是成长中的反思,即教师通过分辨行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合理、合作中的角色行为是否恰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如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将教师和家长互动的片段演绎出来,让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感悟不同的互动方式中家长的心理变化,切实转变教师家庭教育工作的观念。
这些培训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例如,我园小一班由两位年轻教师负责,新学期开学才一个月,便有家长投诉教师常常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批评家长溺爱孩子,并指责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认为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把教育责任全推到家长身上,是不可取的。与两位年轻教师沟通后我们了解到,教师指出家长的不当行为,出发点是为了取得家长支持,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但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反而使家长产生负面情绪。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将这一案例抛给大家,教师运用学到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后发现,案例中的教师用评价者、批评者、指挥者的角色代替了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随后,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小一班的教师重新确立了角色定位和行动策略,最终取得了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二、增强教师的沟通能力
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敏锐地感知家长的多元化需求,这也是实现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条件。有心理学家把人在沟通中的资讯分为四个区域:①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②隐藏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③盲区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④封闭区:双方都不了解的全新领域。真正有效的家园沟通,只能在“公开区”内进行,在此区域内,双方交流的资讯是可以共享的,沟通效果也能令双方满意。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运用“望”“闻”“问”“切”的方式,主动向家长开放自己的“隐藏区”,了解家长的“盲区”,不断扩大“公开区”,以实现有效沟通。
“望”即引导教师勤于观察,善于从肢体语言中判断家长的情绪和需求。沟通交流中除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也能表达人的情绪和想法。因此,我们指导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善于捕捉家长的表情、动作、眼神等传递的信息,及时作出判断和回应。
“闻”即鼓励教师善于倾听,准确了解家长语言背后的需要和动机。首先,教师要乐于倾听,我们建议教师创设各种家园互动的平台,主动与家长交流;其次,教师要耐心倾听,我们要求教师不随意打断、评判家长的话,给予家长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问”即建议教师主动询问,善于挖掘现象和问题背后的根源。我们指导教师更多地运用开放式提问,让家长说说“怎么样、为什么”,少一些“是吗、对吗”这样的封闭式提问。同时,建议教师尽可能从不同的教育对象身上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切”即动员教师及时行动,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适当满足家长多元、合理的需求。如针对期末家长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组织家长座谈会;结合三代同堂现象分别开展“祖辈”“父辈”及“两代同堂”家长沙龙活动;针对幼儿园网站建设开展“问卷调查”等。
女孩莹莹的改变让教师深切体会到沟通中“望”“闻”“问”“切”的重要性。个子矮小、身体柔弱的莹莹以前没上过幼儿园,按照年龄直接进入我园中班。莹莹由外婆接送,凡遇上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总是先哭闹一番。入园一个多月了,莹莹每天来园时还是会大哭,情绪极不稳定,睡觉前后也会发生哭闹现象。面对教师和小朋友的关心,她哭着拒绝,说“不要好朋友”。一段时间后,一向热情的外婆也开始不配合教师,当教师反映孩子不肯吃饭时,她竟然没好气地回应“一顿不吃没关系”,这让教师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
面对教师的茫然无措,我进行了指导和干预,引导教师了解莹莹哭闹、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及家长反常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建议教师分别整理出莹莹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教师对应的指导策略及想要从家长那里了解的相关信息列表,并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悉心观察、真诚交流,教师和家长都获悉了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教师发现,身体状况、天气、服装、家庭纷争等都是诱发莹莹和家长行为的导火线。之后,教师主动的沟通、亲切的微笑、善意的提醒、及时的帮助让家长和教师间重新建立了信任,家长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了改变,莹莹的情绪得到了安抚,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三、拓宽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方式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如同一辆车上的前后轮,只有方向、速度保持一致,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家长在家园合作教育、幼儿教育观念及家庭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园积极探索“招”“商”“引”“咨”的多元互动方式来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招”是指招募家教指导者和志愿者,成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家园合作共育的宣传者和引领者。
“商”是指与家长共同商议幼儿园工作的重大问题,使其和教师、幼儿共同成为幼儿园的主人。
“引”是指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家长通过理解性的学习与教师产生教育共鸣,增强合作意识。
“咨”是指提供各类家庭教育咨询活动,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和家长间的互动,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困惑,寻找策略。
例如,针对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获取知识,从而对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理解的现象,我们采用“引”的方式,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别具一格的游戏体验活动。活动由四个游戏组成,每个游戏后主持人都会请家长谈谈游戏中的感受或是游戏后的体会。“找朋友”的热身游戏让大家彼此之间消除了陌生感;“大鸡小鸡来PK”角色扮演游戏让家长体验到成长过程中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团队合作项气球”让家长意识到合作时团结一致、分工明确的重要性:“听指令剪图案”让家长明白,每个个体思维和行动间各有差异。当家长沉浸在轻松的游戏中,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分享感悟时,主持人及时抛出问题:“大家觉得快乐吗?有收获吗?是什么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家长异口同声:“游戏!”“是啊!连成人都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更何况是孩子呢。”主持人的一句话让家长豁然开朗。体验式、理解性的学习让家长对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产生了思考和共鸣。
家园合作是现代教育对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要求,我园以“十二字”策略创新了家教指导模式,引领教师理性、科学地开展家园合作,不断提升教师家教指导及家长家庭教育中的自信心,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架构家园合作的桥梁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009
- 构建家园合作的新策略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238
- 怎样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光脚丫阅读人气:1723
- 浅谈家园合作的技巧 成长如歌阅读人气:1150
- 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舞香摇曳阅读人气:151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有效组织小班幼儿的方法qinqin1989阅读人气:2816
- [园长管理]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户...雪阅读人气:2494
- [园长管理]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方法有...果儿阅读人气:2074
- [园长管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五月阅读人气:1080
- [园长管理]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方式mengmeng阅读人气: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