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是万能的

作者: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上传时间:2021-04-08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一小附属幼儿园  侯文静

 

随着微信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每个班都有微信群,班级通知都通过微信群下发;有的家长因工作忙,接送孩子交给了老人,老师便用微信及时与父母沟通孩子的情况。

微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例。

九月,小班刚入园不久,一个叫多多的女孩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多喜欢脱了鞋子和袜子躺在地上,或者光着脚在班里跑,每天都得有一个老师专程跟着她。多多的表现让我很诧异,决定跟家长沟通一下。

放学时,我在和多多姥姥的简短对话中得知,多多的父母特别忙,有时好几天不回家,多多的生活基本都是姥姥照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先通过微信和多多妈妈沟通。

 

第一次沟通,妈妈焦虑

一天下班后,我给妈妈发了几条简短的文字,把多多在幼儿园的表现告知了妈妈。由于没有事先编辑成一段话,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诸如,

我:“多多妈妈,您好。闺女中午没睡午觉,昨晚上可能睡得较早吧?

妈妈:“中午干嘛了?”

我:“一直在说话,然后往别人床上爬。”

妈妈:“天哪,我该怎么办?”

我:“您可以尝试调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周末在家也鼓励孩子睡午觉。”

……

妈妈:“好的。”

 

第二次沟通,妈妈情绪爆发

第二天区域活动时,多多又和往常一样光着脚丫在班里跑,老师给她穿了好几次鞋袜,都被她脱了下来。

我用手机把这一幕录了下来,下班后发给了妈妈。

谁知妈妈看完之后特别生气,陆陆续续用微信给我发了很多信息,大概意思是:“孩子有这些情况的时候,应该先把她抱起来,而不是放在那里拍照,其他孩子看着。如果您不愿带我闺女,我申请换班……”

微信像炸弹一样发到我手机上,感觉出妈妈情绪特别激动。后来,妈妈开始用文字发泄情绪,言语间透露出对老师的指责,并夹杂着质疑。

我当时觉得特别委屈,原本只是想把多多的表现发给妈妈,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但妈妈的反应超乎我的想象。

我急忙给多多妈妈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妈妈几乎哽咽了,和刚才言语激烈的她形成了鲜明对比。妈妈解释说,自己特别着急、特别焦虑,发现多多跟别人不一样,担心老师会因此而不喜欢多多……

我向妈妈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她脱鞋袜,就会安排一位老师赶紧给她穿上。基于当时的情况,我请妈妈先冷静冷静,并表示找时间再面对面进行沟通。

电话挂断后,我心里仍不是滋味,并开始反省自己的做法:或许是沟通得太密集,忽略了妈妈的感受?原本繁忙的工作已让妈妈筋疲力尽,再加上频繁的家园沟通,多多的这段视频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握手言和

第三天早晨,我接待小朋友入园时,多多妈妈来到班级门口。我热情地迎上去,给了多多一个大大的拥抱。

经过一夜的思考,我和妈妈都已经心平气和。多多妈妈解释说:“老师,真对不起,这几天在微信上看到您发的信息,我特别着急,昨天下夜班后又看到您发的视频,情绪就爆发了,在微信上说了很多不好的话,希望您不要介意。”

我解释说:“没关系,首先您不用太焦虑,更不用担心我们会不喜欢多多。正因为对多多的关心,我们才希望跟您沟通孩子的情况。因为平常比较少见到您,原本希望通过微信的方式让您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共同想办法帮助她。但没想到给您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是我考虑得不周,还向您表示歉意,以后我们一定注意。现在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是,多多因为各种表现影响到她的幼儿园生活,比如,中午不午睡,不仅影响其他小朋友,还不利于自己的生长发育。天气渐渐转凉,光着脚丫在地上跑容易着凉。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尽快帮助她。

多多妈妈连声表示赞同。

 

多多的变化

据多多妈妈说,多多从小由爷爷、姥姥、阿姨等人轮流看护,每个人的养育方式不一样,久而久之,多多就变得比较自由,在家经常光着脚丫跑,作息时间也不规律。

结合多多在园的表现,我建议妈妈周末在家也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多多按时午睡,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老师每天带多多积极参加户外锻炼,保证运动量,午睡前播放她喜欢的儿歌《虫儿飞》。一段时间后,老师惊喜地发现,多多开始睡午觉了。

针对多多脱袜子、脱鞋的现象,老师耐心引导,并给多多讲相关的健康小故事,让她理解“光着脚丫会着凉,不穿鞋子会受伤”。同时请家长配合,和多多一起挑选她喜欢的家居鞋,让她在家穿上喜欢的鞋子。每次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鼓励。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多多终于不再随意脱鞋袜了。

 

关于微信的一些思考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仍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微信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沟通的必要工具,但由于看不到双方的表情、感受不到双方的语气,容易引起误会。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老师看过来

*注意沟通频次

与家长沟通时,即使微信很便捷,也不要太频繁,谨记过犹不及。尤其是沟通孩子的问题时,消息不要太密集,更不能一次把所有问题都告诉家长。新生家长和孩子一样,也有入园焦虑,如果一次提出很多问题,家长会特别担心,且手足无措。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也不会一次就纠正过来,所有的习惯和行为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所改变。可以每周只针对一方面的问题与家长沟通,比如,第一周侧重沟通进餐喝水情况,第二周侧重户外活动情况。

*先表扬,再提不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即使孩子在别人看来有点淘气,但在父母心里都是最好的,这是人之常情。老师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思考。

在使用微信与家长沟通时,可先拍一些孩子在园快乐游戏的照片和视频,有针对性地夸奖孩子,为孩子的某些表现点赞,再跟家长沟通孩子需要改进的方面。

*微信不是万能的

文字沟通带有间接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当老师说孩子有什么不足时,措辞容易带有情绪。家长首先会忐忑,担心老师是不是不高兴、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了。

所以,建议家园沟通时首选面谈,在面对面沟通中,家长可以看到老师的动作和表情。如果沟通过程中,老师微笑着、亲切地拉着孩子的手,家长就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如果家长实在没时间来园,可以打电话或使用微信通话。毕竟家长能听到老师的语气,老师语速慢一些、温柔一些,家长的焦虑感就会少一些。

    家长看过来

*信任是前提

请家长充分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老师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不要担心老师提出孩子的问题是不喜欢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拥有专业的知识,会更容易发现问题。但请不必担心,老师会用专业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并会给家长提出科学的建议。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会更快更好地成长。

*放平心态,减少焦虑

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是不同的,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静待花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有效沟通

平时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如有问题想跟老师沟通,最好先预约后面谈。在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时,可以先听听老师的观察,再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支持与配合。

 

原文刊登在2021年2期《学前教育》(家教版)

 

关键词:

上一篇:一个安静孩子的转变

下一篇:让妈妈的阳光照耀到孩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