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毓敏变了

作者:曾爱华  来源:福建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广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01
刚升上大班的毓敏,性格孤僻不合群,攻击性强,常独自一人活动,很少与同伴合作游戏,但动作发展得较好。
一天早上体育活动时,舒琪兴冲冲地拿着纸棒、塑料袋做成的风筝,跟老师说了声“早上好”,便自顾自地举着风筝绕操场跑了起来。风筝尾巴随风飘扬,吸引了孩子们,他们放下手中的器械追起了风筝。孩子们羡慕不已:“舒琪,给我玩一下嘛!”
旁边观察了好久的毓敏一个箭步跑过去,迅速从舒琪手中抢到风筝跑开了,还把其他孩子远远甩在后面。他时不时回头看看同伴,脸上露出小霸王般的神情。“老师,毓敏抢我的风筝。”舒琪带着哭腔告状。“就是,他每次都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昨天,他还打了成成一拳。”“我们都不喜欢他。”……孩子们对毓敏的投诉、抱怨几乎天天都有。
其实,教师在观察中发现,毓敏平时的攻击行为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是他和同伴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因为他有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但缺乏交往技能。考虑到毓敏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他两岁时离异,父亲忙于工作与毓敏的沟通交流少,负责毓敏生活起居的爷爷又不善言谈,独特的家庭环境对他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而由于之前的引导不够,本班幼儿对毓敏的偏见,使毓敏有点像破罐子破摔的样子。但他也有长处,比如动作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幼儿。
于是,教师决定以毓敏发展较好的动作能力为切入点,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以毓敏的强项带动弱项,促进他和同伴友好交往。
场景一:在小巡警练兵中,教师拿出纸棒和体操圈:“用纸棒、圈圈可以当什么玩具?做什么运动?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可以和好朋友合作玩。”孩子们高兴地玩开了。蓉蓉等5个幼儿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很快地用纸棒搭起山洞玩起钻的游戏;成成和肖凯把棒当成了剑“砰砰砰”玩起了击剑游戏;小雨等3人合作在纸棒上玩双脚跳的游戏。毓敏静静地看了一会,拿起纸棒在地上搭起一幢5层楼的房子,而后自己玩起了单脚跳房子的游戏,时不时看看小雨那组。
从毓敏对小雨那组的关注可以看出他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考虑到大班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对于人数不多、任务简单的活动,他们能协商合作游戏。教师以“单脚连续向前跳”为切入点,引导同伴向他学习,为他搭建与同伴合作的平台,树立其与同伴交往的自信心,帮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
场景二:教师提高了声调:“毓敏,你单脚跳房子真好玩,能教教老师怎么跳吗?”蓉蓉等幼儿循声好奇地围了过来。教师故意跳得东倒西歪。毓敏涨红了脸小声说: “一只脚缩起来,一下一下跳,就是这样跳。”他说着便又示范了起来。“我试试!”“我也试试!”其他幼儿模仿着跳,但没成功。“我们请毓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毓敏接受了老师的邀请,当起了小老师:“小雨,你慢点跳,这样就不会踩在棒上。”“成成,你在房子的第一层要把一只脚先抬起来。”毓敏声音由小到大,一会儿讲解一会儿示范,俨然一位不错的体育老师。
毓敏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声音由小到大,表情由不自然到自然,已跨出与同伴交往的第一步,增强了自信心,产生了合作兴趣。为了保持毓敏及其他幼儿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决定创设“小巡警抓坏蛋”的游戏场景,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自主合作。
场景三:幼儿一听说小巡警抓坏蛋,可来劲了。教师提出“抓坏蛋要经过一条路,三组都要单脚跳过楼梯,翻过小山,然后一组爬过草地、一组钻过山洞、一组走过小桥。可是,这条路要小朋友自己布置。”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后,幼儿分三组开始行动,但每组内部并没有讨论分工,只是自由结伴奔向自己喜欢的目标。
成成等用六七根报纸棒,间隔排开布置成小桥的台阶。毓敏看了看,跑到百宝箱里找到一些1~5厘米的小纸盒,默默地在纸棒两头垫上纸盒。成成很奇怪:“毓敏,你干嘛要放上纸盒?”“这样才像楼梯。”毓敏说着直起身试着跳过去,看上去很是得意……这时,晨晖跑到毓敏那儿,把毓敏摆好的台阶按自己的想法摆得更密集。毓敏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着急地握紧拳头:“老师,晨晖把搭好的台阶又弄乱了。”“老师,草地布置好了,成成跑过来乱动。”告状声一下子又此起彼伏。
毓敏已能参与到同伴发起的活动中,但合作技能较欠缺,比如垫纸盒的行为没有事先征求成成的同意。不过他对晨晖虽然攥紧拳头,表示不满,但没出击,而是以告状方式求助老师。这说明他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阶段,教师鼓励他,继续引导他和同伴友好交往。同时,教师也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在行动前缺乏共同的协商和讨论,分工不明确,合作效果较差。这也造成教师针对毓敏设计的干预方案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于是,在这个活动最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规划布局,思考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布置小路,激发全体幼儿的分工合作动机,最后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合作调整游戏场景。
场景四:毓敏所在的小组在恒辉组长的带领下,用粉笔从起点到终点画了一条线,他们通过目测把它分成三段,并在分界的地方画上横线作记号。分工时,蓉蓉嚷着:“恒辉,我和舒琪、子悦布置草地。”组长一口答应了。毓敏喜欢搭台阶,可恒辉却叫他搭小山,他嘟哝了一句“下次不选你当组长”,不满地和肖凯等人布置山洞,干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又跑去摆弄他喜欢的台阶。其他幼儿串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于组长分配任务时没有满足毓敏的意愿,使他被动参与,产生消极情绪,毓敏最后没有坚持完成分配的任务跑到其他组去了。其他组也有类似现象。此次布置场景虽已较有序,但组长的监管、督促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组员间的协商合作能力及耐心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于是,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讨论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只有分工合作、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好任务。教师继续组织游戏“抓坏蛋”,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场景五:教师强调规则后,“抓坏蛋”的游戏开始了,三组孩子一听到命令便迫不及待。为了追求速度,大多数幼儿把游戏规则抛到了脑后,整个场面显得有些乱。游戏目的“进一步巩固幼儿单脚连续跳的动作技能”和“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无法落实。
大班孩子在游戏中过分追求比赛结果,一部分是因为好胜心强,另一部分是因为没有认真倾听、理解规则。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使游戏规则直观化。
场景六:第二次比赛幼儿有序地进行着,恒辉那组带头喊起了“加油、加油”。轮到成成了,毓敏在一边为他鼓劲。当他跳第三个台阶时由于没把握好平衡,摇晃了几下,抬起的一只脚掉了下来。毓敏着急地鼓励道:“成成,不要怕。”在同伴们的加油声中,成成认真完成了每一个动作,虽然慢了些,影响了小组的成绩,大家还是为他鼓起掌来,成成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教师为了激励孩子,给他们评了“合作奖”。游戏数遍结束后,毓敏对老师说:“今天真好玩,明天再玩,好吗?”
毓敏在同伴互动、合作游戏中体验到展示强项的快乐,特别兴奋,真实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初步掌握了与人合作的技巧,特别是宽容和谅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感。而其他幼儿也在成成落后时能够予以宽容,表现出对合作、成功的新理解。在帮助毓敏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过程中,他的同伴们也获得了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叙事:当康康遇到乔乔

下一篇:教育随笔:关注默默无闻的花儿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