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你不能不知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9-21

    情境一:小男孩浩浩总是喜欢姐姐的裙子和头饰,有时还特意穿在身上,表演模特秀。姐姐说男孩不能穿裙子,浩浩疑惑地问妈妈:“男孩为什么不能穿裙子呢?”
    情境二:小男孩冬冬回到家告诉爸爸,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
    情境三:女孩子佳佳经常与邻居男孩子一起玩.有一天突然问妈妈:“我明天会不会变成男孩子呢?”
    对于这时候孩子的问题,一些家长有些困惑和忧虑,不知孩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现,这里就蕴涵着孩子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性别角色意识发展,那么,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你了解多少?什么是性别角色意识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出生就开始萌芽,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一般说来,正确辨认性别角色和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意识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性别角色意识很重要
    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健康发展对其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性别角色意识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形成基本的生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其次,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再次,性别意识养成是性教育的基础,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健康的人格基础,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先了解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
    性别角色意识发展是以幼儿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幼儿知道男孩和女孩是有区别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性别角色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儿童对他人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到2岁半到3岁,绝大多数儿童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在性别认同阶段,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儿童虽然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并不清楚自己的性别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案例一:性别会变啊
    有一天,妈妈问刚满2岁的小女涵涵,“涵涵,你知道爸爸是男孩还是女孩?”涵涵看了会一旁的爸爸高兴地说:“男孩。”妈妈听了点头说对,又问涵涵:那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涵涵想了一会.迟疑地说“男孩”,妈妈脸瞬间失去笑容。涵涵连忙添一句:“女孩”,妈妈没了气地回她:“你性别会变啊?”“是的。”涵涵又高兴地回答。
    阶段二:3~4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到了4岁,儿童的性别意识逐渐丰富,学会从生理特征、发型、衣着上来辨别男性或女性,他们对性别的差异也比3岁时更好奇,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实在太好奇,玩起脱裤子之类的游戏。但对于三四岁的幼儿来说他们能接受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这说明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
    案例二: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呀
    一对龙凤胎,小男孩佐佐和小女孩悠悠今年刚上小班,妈妈发现两人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选择上开始有所不同。佐佐更喜欢有汽车、卡车参与的运动型、竞赛性游戏,女孩悠悠则更喜欢玩柔软的玩具娃娃等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悠悠喜欢蝴蝶、珠珠、花边、鲜艳图案元素的衣服,每天都叫嚷穿裙子,但当妈妈问她:
“弟弟佐佐能不能穿裙子?”她回答:“能呀”,几乎不认为这是违反了性别习惯。
    阶段三:5~7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儿童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慢慢知道性别为稳定不变的特质,即性别恒常性,也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但是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对心理这方面的性别信息的判断相对简单,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常常会认为异性的同伴普遍地具有很多不好的心理特点。
    案例三:我才不跟男孩子玩呢
    一天,我问幼儿园一个5岁的女孩小婕:“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她马上回答说:“男孩子不可以穿裙子,女孩子可以留长发,可以穿好看的裙子。”问她:“那女孩可不可以玩打仗游戏?”“女孩子不能玩那些打仗游戏。那是男孩子才玩的。”她甚至带着有点轻蔑我无知的表情。我继续追问:“若有男孩子邀请你跟他一起玩,你会去玩吗?”她想了想,摇摇头,表示拒绝和男孩一起玩,问她为什么,她说:“男孩’子力气大,会打架,我才不跟男孩子玩呢!”
    教育中的误区
    综上所述,孩子的性别意识是慢慢形成的,处于初级水平,家长的行为或态度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下成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将来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案例四:有些家长给男孩子扎小辫、剪齐刘海、穿花哨的衣服,不给女孩子穿裙子,把男宝宝当女宝宝养,或者女宝宝当男宝宝养,把孩子装扮成相反的性别。
    解析: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相反,有的家长为了圆梦或者好玩,对孩子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这些对性别认同都不好。好多家长觉得孩子小打扮错乱无所谓,其实对孩子而言是有影响的。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把女孩打扮成男孩,短期内可能问题不大,但时间久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后会集中爆发出来。如果家长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把女孩打扮成假小子,当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社会群体之后,很难融进自己本应该融入的圈子,很可能会出现性别错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等到性别观念真正形成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他(她)不认同自己原本的性别身份。
    案例五:孩子的父母长期分离,或者孩子是来自单亲家庭,例如一个单亲妈妈自己带男孩,爸爸的阳刚是不会传给孩子的,孩子接受的培养多半是来自母亲的阴柔。
    解析:妈妈的好多习惯影响了男孩,潜移默化中孩子在模仿妈妈,若再加上家长一味溺爱,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不良影响,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不良,双亲为孩子提供的双性别影响力不一致;男孩受父亲长期冷落,与母亲的共生关系牢固,受到母亲的溺爱和保护;或者女孩受到母亲的歧视,而与父亲的关系过于密切;孩子会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无法确定认同偶像或出现性别错乱问题。
    爸爸妈妈的功课
     性别教育,就是引导和影响孩子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的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对孩子的早期性别教育,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些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性别角色意识成长的策略。
    首要的一步就是‘性别认同’。学前时期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它依赖于和谐、自然的双性别环境和双性别影响力。父母双方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性别角色优劣的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对方给孩子性别影响和教育。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性别认同,家长应该在孩子能分辨性别的时候及时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性别,在性别特点的培养上顺其自然。若是由于生理和遗传方面的因素造成孩子发生性别认同障碍,则应尽可能及早治疗和矫正。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双方要互相支持,展现自已的性别优势,充分展现两性的互补作用。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陛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再次,注重父亲的角色。在幼儿性别教育的问题上,令教育者们比较担忧的是小男孩的女性化倾向。有小男生的家庭,母亲要竭力支持、鼓励男性化气质不够的丈夫,让他尽力为孩子做好男性榜样。
    第四,父母在给予孩子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气、小女孩要文静等传统观念,男孩子不能玩女孩子玩具,女孩子不能玩男孩子玩具,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适当要求。
    最后,在生活中从衣、护、玩等方面有意识地给孩子培养性别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能自然地、顺利地认同自己的性别。
    (作者系浙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郭烨婕)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5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应为人生幸福奠基

下一篇:孩子如何认识与管理压岁钱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