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常见问题——让幼儿学会感恩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5-17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沈奕辰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小女孩,可是由于年龄还小,总是挑食不肯吃饭。从小班到大班,老师和阿姨可没少费工夫。可是前两天老师和阿姨说要看看她的漂亮头箍,她却生气地护着头箍就是不肯放,阿姨一气之下说了句“没良心”,她却兴高采烈地以为自己胜利了,还天真的问我什么叫没良心。
      案例二:黄奕涵是我们班的小公主,爸爸妈妈总是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来幼儿园。她也像只高傲的小公鸡,只和穿的干净漂亮的小朋友玩,那些外地来的小朋友他都不喜欢。今天睡午觉时,大家都在床上脱衣服,黄奕涵突然大叫起来“你干嘛碰我被子拉!过去!”原来是睡在她旁边的周庆琳因为太挤了想把黄奕涵的被子放旁边一点。
      案例三:单启阳是我们班的新朋友,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那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最多也就跟自己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说说话。这天中午吃晚饭大家都坐在外面看书,突然包裔天跑进来告诉老师“我跟单启阳交换书来看,可是我把书给他了他却不愿意把书给我看。”
      这三个案例都如实反映了当今幼儿的自我心理。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别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于是就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和感恩,但这样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视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孩子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恩呢?要教孩子学会感恩,就要在乎孩子对别人的爱。孩子们该学会说“谢谢”了!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养育之恩。虽然,中国一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在很多中国父母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似乎很抽象。其实,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才会懂得真善美。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理智面对挫折不幸,感恩善待自己,也快乐自己。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所以要孩子们学会“感恩”。总之,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同时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质人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可爱的校园奏响和谐的强音。
编辑:cicy

上一篇:3~6岁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下一篇:公交车上的故事------也谈当前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