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接纳 理性教育
作者:吴琼 来源:安徽省泾县泾川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4-21
琪琪的遭遇让我想起刚从我班毕业的小男孩睿睿。睿睿是个聪明、可爱、懂事的小男孩,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可突然一天,他的爸爸心脏病猝死。睿睿的妈妈痛不欲生,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幼小的睿睿,每天以泪洗面。两周后,睿睿的阿姨来送睿睿上学,再三叮嘱我们不要在睿睿面前提起他爸爸,也不要告诉他爸爸已经不在的事实。
看着活泼可爱的睿睿,我们很心痛,就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尽可能多的呵护和关注。直到有一天,睿睿突然悄悄说了一句,“我的爸爸没了”,让我们大吃一惊。
我有些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尽量不在课堂上提起“爸爸”这个词;一听到广播里响起《爸爸去哪儿》的音乐,就赶紧跑过去关掉广播;至于睿睿的小调皮、小捣乱,能不批评就装没看见,甚至有些纵容。直到有一天上课,睿睿居然跑下座位在活动室闲逛,老师喊他也不理。如此几次后,我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把睿睿叫到身边,严肃地批评了他。睿睿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忍着不去看他,尽管心里也很难过。过后,我又把睿睿叫过来,告诉他,不守纪律是不好的行为,只要改正错误老师还是很喜欢你的。两个月后,睿睿又回到了过去聪明、懂事的阳光状态,从大班顺利毕业。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对于类似情况,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中明白什么是死亡,并正确面对。教师可利用故事、动画片等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明白什么是死亡。比如,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大头儿子钟爱的小鸡死了,爸爸陪着他一起难过,一起埋葬了小鸡。在整件事中,小头爸爸不仅理解了大头儿子的情绪,还和大头儿子一起商量如何处理小鸡,从而让大头儿子间接理解了“死亡”的含义。
2.给孩子适度关爱,不过分“溺爱”。孩子毕竟年幼,在遭遇亲人死亡等类似事件时,大人总会担心对孩子造成这样那样的伤害,会害怕小小的心灵难以承受这一切,总希望给予更多的爱。但同时也要记住,爱要适度,不能变成“溺爱”。
3.不主动提起,也不刻意回避。自己的亲人不见了,孩子会疑惑,一味的欺骗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从而压抑孩子自然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待自己的心情稍稍平复后,或者在孩子问起这个问题时,给予孩子简单明了的回答。同时,也可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象,去诉说。比如,用问题启发孩子表达,“爸爸不在了,你会很想他吗”,“你想要爸爸去哪儿呢”,“你觉得天堂会怎样”,帮助孩子释放恐惧、伤痛的情感,得到心理调试。
作为成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理解死亡,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的心态,懂得珍惜和感受生命的快乐。
摘自:《学前教育》2015.04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里的早期“性教育”绿色花海阅读人气:850
- 狼性教育——让孩子成为主宰命...陈玲玲阅读人气:949
- 妙趣横生的儿童性教育-我从哪...灵妖阅读人气:1406
- 小班开始孩子的性教育紫玫瑰阅读人气:848
- 一次有趣的性教育庸懒女人阅读人气:114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77
- [教师工作]教育翘阅读人气:1052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35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494
- [教师工作]蒙氏教育法傻呱呱阅读人气: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