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发散能力的培养指导策略

作者:陈丽梅  来源:北京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  上传时间:2015-03-25

    进入21世纪,现代的资讯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更迭。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中有这样一类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观察、认识人和动物的表情,创编与该表情所表达的情绪相符合的故事内容。这类活动发展了幼儿处理人际交往信息,如心理感受、想法、情绪、愿望、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由于此类活动在游戏形式上与幼儿园的语言活动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两类活动相混淆,使得活动目标偏离。那么此类活动该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才能较好地达成目标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幼儿才能产生发散性思维。当幼儿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而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时,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1.让幼儿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是思维流畅性的体现;2.让幼儿能够想出各式各样的想法,这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3.让幼儿能够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体现;4.让幼儿为这些想法增添细节,使其变得更精彩,这是思维精细性的体现,这个步骤最为困难。
    进行发散类游戏活动教学时,如果活动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下面将以大班“森林里的故事”游戏活动为例,梳理思维发散类游戏活动中可以使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采用恰当的问题引领
    无论在何种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都非常重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发散类活动也不例外。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可以鼓励幼儿产生流畅、灵活、独创和精细的思维。
    “森林里的故事”活动1的内容,是针对儿童的不同表情,引导幼儿猜想多种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教师的问题是,“奇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幼儿可能只会想出一种产生这样表情的原因,而不会进行其他原因的探究和思考。
    如果教师的问题是,“奇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你能想出多少种原因呢”,这样的提问会让幼儿明确,产生这种表情的原因会有很多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提问可以鼓励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活动2是创编故事,让幼儿根据给出的场景和人物创编故事内容。
    如果教师提问“奇奇在河边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动物之间的表情猜测一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所有幼儿创编的故事都会只围绕着过河的事件展开,这样就会产生大量雷同的故事情节。如果教师问,“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与过河有关,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事件”,这样的提问可以鼓励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创编内容新颖的故事情节。
    活动3仍然是续编故事,老师给出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内容。
    当幼儿的描述初步具备了独创性,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对心理感受、想法、情绪、愿望、表情和肢体动作等信息的描述。当某名幼儿讲述了自己创编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样改进这个故事,让它更有趣呢,怎样才能更突出动物的行为、动作和表情呢”,以此鼓励幼儿思维的精细性。让幼儿在创编不同故事的同时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包括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等等,是对发散思维精细性的要求。
    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
    幼儿通过观察游戏材料,寻找信息和线索创编故事,或者倾听故事开头再续编故事时,幼儿都必须自己将故事形象化,想出故事在不同的场景中或情况下的不同过程和结尾。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刚刚讲完故事开头,马上提问幼儿,“谁能把接下来的故事续编完成呢”,然后幼儿踊跃举手,边编边讲。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游戏材料,还没有仔细架构自己的故事情节,这个时候幼儿所讲的故事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大多只是即兴发挥。这样创编故事的结果必定质量不高,有时还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更难做到依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刻画。
    教师这时可以采取一些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地引导。比如可以请幼儿闭上眼睛,富有仪式感地去想象,在心里创建一个故事的结构——人物有哪些、主要事件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景中做了什么不同的事、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等等,然后再让幼儿睁开眼睛去描绘他们在想象中都看到了什么。
    活动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创编故事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拿到材料后仔细地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寻找一些线索,然后给孩子一段充足和安静的时间,让他们在心里想一想,自己要创造或再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的架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参加者是谁?他们必须做什么?他们要怎么样处理某个问题?”等等。
    儿童作家曹文轩说过这样一句话,“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其含义就是让孩子去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教会幼儿细心观察,更应该教会幼儿静心思考,让幼儿的创意和想法是有准备的,是经过思考的,是有条理和有逻辑的。
    围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发散类的游戏活动特别难组织,因为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幼儿究竟说的对不对,好不好呢,教师不知道怎样对幼儿发散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无法准确判断的时候,往往会一概而论地用“你真棒”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笼统,幼儿无法明确自己或他人具体在哪个方面的想法存在不同。
    那么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该如何评价呢?教师同样可以在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精细性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流畅性表现在幼儿完成想法的数量;灵活性表现在幼儿想法的类别数量;独创性是想法或观点的与众不同;精细性则表现在幼儿是否能将自己的想法按要求进行细腻勾勒。
    如果把对发散类活动的评价更为具体化,就是创编的故事是否具有独创性,对创编故事的表达在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上是否抓住了特点。
    1.创编的故事情节是否可以引发人物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
    2.表述是否能关注到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描述;
    3.对人物表情进行描述时,是否能同时关注和表述出其内心感受或对话;
    4.能否将各种角色的不同表情与故事情节发展合理结合。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散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全面、精准、巧妙地掌握正确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将会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摘自:《学前教育》2015.03
编辑:cicy

 

上一篇:自信宝贝如何养成

下一篇:直面失败 正确归因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