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精 记得清 说得明 听得进
作者:杨春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1-12
话题中的老师依据《指南》精神,“尝试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组织幼儿进行记录和分享交流,帮助幼儿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相较于传统的集体科学活动,在认识上有了明显进步。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认为,要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记录和分享环节,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关系一:玩得精方能记得清
我们常把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比作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家往往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但是你见过科学家没有任何探究体验,没有任何发现或结果,或者尚没有经历完探究的过程就匆忙参与分享研讨吗?答案肯定是没有,幼儿没有成人的经验水平,在没有经过自己充分探究和体验的情况下,势必无事可记、无话想说。
有一位优秀教师曾经说过,“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一定要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给孩子”,我们无需去追究探究和记录分享时间的精确比例,但一定要清楚,幼儿建立在猜想基础上的探究是必须要得到充分保证的。因为幼儿是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充分的探究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前提,所以,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探究过程是第一位的,是最核心的。而记录只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传统的幼儿科学课堂上一直存在一种“伪探究”现象,教师包办了科学活动的问题假设、步骤设计等一系列环节。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记录,变成了“操作匠”。幼儿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没有更多与物的互动体验,没有活动的兴奋点,也不明白教师提示操作过程的前后逻辑性,整个过程索然无味。最后,幼儿自然没法将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清楚。
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首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机会,幼儿才能获取到足够的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的记录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够清楚明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记还是不记,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幼儿是否已经历充分的探究,并获得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我们要知道,记录并不是必须的环节,在活动中如果不需要记录那就不要记录了。
关系二:记得清方能说得明
我们要分清楚幼儿科学记录形式与活动目标的关系。科学记录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幼儿在事实的基础上梳理经验和表达想法。科学记录不是绘画作品,不是看谁画得好,不是给别人看的。幼儿要能够拿着自己的记录,说清楚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有的老师经常确定的目标是让孩子创造性地记录,如“运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就属于理解科学记录的误区之一。有时我们过于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无形中却让幼儿不得不把注意力和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注探究以外,造成认知负担,直接导致玩得不尽兴,记得不清楚,出现话题中的“往往就已经混淆不清、表达也不全面”的现象。
所以,我们对科学记录环节一定要有清楚的定位,即科学记录是为后期的回顾交流打基础的。话题中老师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科学记录意识和科学记录习惯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记录是实用至上的,没有用的记录有害无益。
关系三:说得明方能听得进
我们还要处理好幼儿表达与倾听的关系。有研究者在一项关于幼小衔接的调研中发现,幼儿(小学低年级段同学)相对更注重个人的表达表现,不喜欢听他人说话,在倾听习惯上存在种种缺陷。总之,幼儿“听不进”,一方面是不想听,另一方面就是不会听,没有听的习惯。
因此,在组织记录和分享交流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探究步骤,巧妙地将过程分解,设计具体而开放的问题,激发幼儿针对具体问题争先恐后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给参与交流的幼儿以正面、积极的回馈,比如语言鼓励、行为支持、甚至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受用的。从心理学上讲,在幼儿的内部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他需要更多通过外部评价来增加自信。
所以,引导幼儿记录和交流,主要看能否调动起幼儿个性化的探究经历和体验,最关键的是能否引起幼儿共鸣,让幼儿彼此互通有无,通过交流都有所收获、获得分享交流的乐趣。这样,幼儿才能记得清、说得明、听得进。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测试:你会遇到几段恋情?很准...辉辉阅读人气:1007
- 宝贝,如果你还记得我彩色沙漠阅读人气:1507
- 旧时的童谣,你还记得吗?洋葱头阅读人气:1130
- 记得你十年,想你用十天,来生...枫叶独恋阅读人气:638
- 孩子们,请记得随时回头看我哦...听力语言苗苗班阅读人气: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