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日常生活规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来源:《幼教博览》2011.07 上传时间:2011-07-22
日常生活规则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幼儿才能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的秩序中;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由此,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找寻以往日常生活规则教育中问题
1.片面强调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
案例1
吃饼干时,动作快的幼儿已洗好手,但老师命令他先坐着,等其他幼儿洗完手再一起吃。有一幼儿因为早上吃得多,两块饼干吃不下,只吃了一块。老师就说:“不行,每个幼儿规定两块,你一定要吃下去,否则其他小朋友要学样的。”组织活动时,老师经常会说:“一、二、三,快坐好,小嘴巴闭闭上。”然后整班幼儿整齐划一地将手放在小腿上坐好,如有小朋友稍微动几下,马上就遭到批评:“某某小朋友,就你坐不好,一点也不安宁。”……
分析:这种带有强烈性的、面向全体的规则的存在,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与年龄特点。如果我们经常整齐划一地这样要求孩子,这样的规则反而会不利于幼儿个性和身心的发展。
2.过多使用“指令性语言”
案例2
玩大型玩具时,老师指示孩子:“玩时不准推挤、不准插队、不准奔跑,否则就取消玩的资格”;吃饭时,指示孩子:“不能掉饭粒、不能讲话、不能剩饭菜……”老师的话就像是“圣旨”,孩子们总是在“你说我做”中建立各种规则。
分析:这种命令式、说教式的规则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主导,不但不能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还会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没有主见与创新意识。
3.随意取消和更换规则
案例3
美工活动剪窗花时,幼儿问老师:“小筐没发,我们剪下的纸屑放哪儿?”老师忙着指导,随口说:“小筐不要了,纸屑就剪在桌上吧。”结果活动结束,满地满桌都是纸屑;早上出操了,小朋友踩着楼梯上的小脚印一个跟着一个排队下楼,老师在后面催促孩子:“快走,今天我们晚出操,要来不及了,就不要排队啦。”孩子一听,就稀里哗啦争着往下冲……
分析:这样随意性地取消原有规则,是无视规则的表现,无疑会让幼儿无所适从。老师都不遵守规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老师一样,随心所欲,不利于规则的建立。
4.重自主轻规则
案例4
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了,老师组织孩子游戏,指着橱柜上的陀螺、拼图、彩线、溜溜球等,对孩子说:“现在你们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了,比一比,谁玩的花样多。”老师话音刚落,孩子就一哄而上,结果把拼图打翻了,把彩线搞乱了,把溜溜球拉断了……告状声一片。
分析:案例中,老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但由于重自主轻规则,对幼儿没有提出任何规范性的要求,幼儿之间就司能产生相互干扰,从而无法保证自主活动的顺利展开。
幼儿日常生活规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正面引导
“正面引导”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要求,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要求。当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一件事情时,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要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而不是命令孩子不要如何做、不能做什么。
2.榜样为先
“榜样为先”是指老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了榜样,才可为幼儿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表现为规则建立过程中教师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真正成为制定规则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幼儿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增强。
4.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要求老师在与孩子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行为规则教育要依托生活,借助于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性,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
探索幼儿日常生活规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制订《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细则》
幼儿园作为一个大集体、一个小社会,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无疑必须建立具体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一种安全、和谐、有秩序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此,我园对照《纲要》精神和社会领域的具体要求,再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就入园、区域游戏、晨间活动、盥洗、吃点心、学习活动等环节进行了讨论,由此制订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细则》。如洗手环节需要注意:先卷衣袖——湿手——擦肥皂——搓手心手背——冲洗——双手合掌甩水——打开毛巾擦干净;便后、餐前洗手,手脏知道随时洗手……这些规则是与我们的现有社会结构相呼应的,应该说是孩子处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必须适应、内化和遵守的,它由老师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遵守这些规则可以让孩子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也可以为老师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提供参考。我园每学期还会通过一日活动跟班观摩以及常规检查,对班级进行考评,从而不断地帮助老师改善幼儿日常活动中行为规则混乱与老化的局面。
2.建立《班级行为公约》
《班级行为公约》是由各班老师与自己班的孩子共同制订的。我园十一个班级,每个班的门口都贴有醒目的图文结合的富有童趣的《班级行为公约》。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本班孩子平时带有普遍性的不好的一些行为例举出来,然后组织讨论。大家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从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班级的《班级行为公约》。如中(1)班老师发现自己班里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有时还会摔倒在地;洗手时喜欢玩水,并把水开得很大;吃完饭有不少幼儿把碗重重地扔到桶里……。老师就偷偷地把孩子的行为用录像拍下来,放给孩子看。孩子们违反规则往往并非有意而为之,所以会很“震惊”,并积极地参与规则的制订,这样中(1)班的《班级行为公约》就出台了。“在教室里不奔跑,不喊叫,尽量不去影响别人活动(用图画表示“三轻”标记);洗手时开小水,并关紧水龙头,注意节水,并能及时把手擦干净;放碗筷时,蹲下来,弯下腰,轻轻放……”由于规则是孩子自己制订的,活动中他们能主动认同规则,并通过相互监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
3.使用“统一规则性信号”
“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发出的规则性信号,并按要求执行”是幼儿行为规则培养目标之一,具体常见的规则性信号有节奏性拍手、音乐播放、手势示意、敲小铃等。在幼儿规则培养上,我园对规则性信号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的规则性信号需全园统一,如午睡起床时间到了,我们会放起床音乐,各班听到后老师就要督促幼儿赶快起床;每天孩子吃点心、进餐前洗手环节要倾听音乐提示分组进盥洗室洗手等。有的规则性信号需班上的老师和保育员统一,如敲一下铃,表示起立;敲两下铃,表示身体转向小椅子;敲三下铃,表示搬椅子等。如一人一种信号,只会让幼儿无所适从。假如中途换了其他老师进班,对那些已形成常规的被幼儿认可的规则性信号,我们也希望新老师能照着执行,不宜经常更换。
4.制作“规则提示图标”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制作直观形象的提示图标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可以看到上下楼梯靠右走的箭头、小脚印图标;在草地垃圾桶上,可以看到小手扔垃圾的图标;在树干上可看到挂有“禁止采摘”的图标;在游戏角里,可以看到小朋友自己画的小花、小娃娃等的图标,表示游戏区规定的人数;在盥洗室墙上,可以看到洗手流程图的图标……。这些图标都是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合作制作的,因此孩子们都看得懂,并愿意遵守。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规则提示图标”确实能有效地抑制幼儿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把一些他律的规则转化成自律的行为。
5.设立“小小检查员”
在我园宣传橱窗里张贴着每班每月评选出的“月星宝宝”,这些“月星宝宝”是从班级“小小检查员”中诞生出来的,“小小检查员”担负着检查同伴执行规则情况的任务。洗手时,我们推选一名幼儿做“洗手监督员”;进餐时,我们推选先吃完饭的幼儿做“放碗检查员”;午睡起床了,我们又会推选一位幼儿做“仪表检查员”……这些“小小检查员”定期更换,再结合“月星宝宝”的评比可有效地促使幼儿用自己的体验感受规则要求,并不断完善规则,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读《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duzhiting阅读人气:1335
- 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好彩妹阅读人气:940
- 日常生活教育类优质课——从头...青青小小草阅读人气:1229
- 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实践与...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213
- “生活即教育” ----浅谈...wuhaimei1212阅读人气:148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yangjili阅读人气:2496
- [园长管理]我学英语教育的大专,请问考幼...皮皮阅读人气:1165
- [教师工作]如何利用“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枫叶红阅读人气:2742
- [教师工作]如何对幼儿园自然角进行日常管...阅读人气:721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