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幼儿感受挫折的“幸福”

作者:唐艳 惠慧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1-22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或创设某种挫折情境,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意识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娇惯任性、受不得任何委屈和挫折。于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对挫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认识挫折——调整情绪
日常生活中,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常常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一味包办,把应给予孩子的帮助变成了一种代替,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稍遇困难,就产生畏难、依赖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实施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破除孩子的依赖性,正确认识挫折,调整畏难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耐心等待和语言鼓励非常重要。就像幼儿学走路时跌倒后要自己爬起来再走,跑步比赛总是有时比别人快、有时比别人慢一样,我们要静静地等待孩子自然成长。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孩子自己的真实体验,就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讨论的话题,以帮助孩子从中获得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养成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只有让他们充满自信,形成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有足够的底气,才能不畏惧挫折和失败,才敢于探索、尝试和创新。“从游泳中学游泳”,从“挫折中悟挫折”,我们常常利用电视媒体上、现实生活中以及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进行教育。如在东南亚海啸事件发生时,我们请每位幼儿收集报纸上的最新报道,并利用海啸事件中小女孩镇定自若的行为,对幼儿进行教育,使每位幼儿感知和积累了一些对人力所不及的自然挫折做到有心理准备的经验。再如四川汶川地震以后,一些孩子勇敢自救的故事也成为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帮助孩子懂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二、承受挫折——设置困境
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的确,生活中的挫折叫人难受,但也是一种礼物,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也可以使其消极。我们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境,委托孩子去承担一些有困难的任务,让孩子逐步经受锻炼,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如:接受适当的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去给邻居传话、送物;让孩子到暗房里去取东西;把孩子喜欢的东西藏起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在野外活动时,鼓励孩子去走“勇敢者”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委屈,不许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一点批评也很正常。虽然当时孩子的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批评是为了让他有更大的进步。当然,设置的情境应适合孩子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难度、强度,避免超越孩子的承受力,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消极情绪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适当指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虽然孩子解决的问题对成人来说是小事情,但却是孩子独立跨出人生的一大步。
三、抵抗挫折——榜样力量
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大人非常高大、了不起,我们在碰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冷静、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有意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家里太乱,请孩子帮忙收拾;买的东西太多,拿不动,让孩子帮着拿等。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也可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言行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另外,在同伴中树立榜样也是一个好方法。如孩子怕跳高,我们可以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他一下子就跳过去了,他行,你一样也行的。”“你真像某某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而当孩子成功时,一句“你真行”的鼓励会让孩子增添战胜困难的自信,让孩子时刻体验“我真行”,面对挫折自然也就从容不迫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孩子就是在一次次跌倒和爬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没有挫折的考验与磨炼,又如何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有意识地加强孩子耐挫力的教育时,也收获了孩子们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喜悦。
编辑:cicy
 

上一篇:把握核心要素激发爱国热情

下一篇:小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