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开展幼儿科学活动——观摩大班学习活动“玩瓶”有感
作者:黄琼 来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传时间:2013-05-13
大班学习活动“玩瓶”是一个充满智慧又极具发展价值的科学活动,它让我感慨——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开展幼儿科学活动!
分析这个活动的精彩之处,解析这个活动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学习与思考。
一、充分诠释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
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挑战下,在幼儿园每天只能上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背景下,一个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到底要什么?一节科学教育类的集体教学活动究竟在乎什么?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曾经,有不少教师纠结于科学活动是重“知识”还是重“兴趣”,是要“概念”还是要“能力”。顾老师的这个活动(具体内容见附)充分诠释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与使命,那就是教育部最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为了“激发探究兴趣”。这个活动,真好玩、特有趣!这种感受,不仅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连观摩活动的教师们也强烈体验到了。一个极其普通的矿泉水瓶子,激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透过空瓶看物体,会是怎样的?透过水瓶看物体,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水瓶横着放和竖着放时,看物体又有什么不同?透过水瓶看“箭头”,那“箭头”怎么会倒过来了?一群小鸡在水瓶后面明明是向前行走的,怎么变成朝后倒退走了?无数有趣、奇特的现象,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我想,这份被激发的兴趣背后,也许会衍生出更多对周围事物、现象,对各种自然、社会问题的好奇、持续与持久的探索,这就是这个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幼儿教育需要的、追求的价值。
其次,为了“体验探究过程”。活动中,顾老师让幼儿通过三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动脑发现,体验着探究的乐趣。幼儿自主地回顾自己观察、发现的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及目标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进行初步的推理、判断等。我想,这个过程性的意义再放大也不为过,因为,我相信,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东西远远比我们看到的多。
再者,为了“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瓶子眼镜”这一现象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能与同伴、教师合作与交流。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我想,这种能力的获得也许会影响幼儿后续的学习,以至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二、充分体现了集体科学活动的意义
目前,上海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包括科学类的学习活动,都是以集体学习活动与个别学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那么,如何让集体科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有意义?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顾老师的“玩瓶”活动,充分体现了集体学习活动的价值,发挥了它在幼儿个别学习活动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让学习更有趣了。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和引导下,幼儿体验到了在一个人学习时无法获得的探究乐趣。“再去看一次,大家看到的这些变大、变模糊的现象你能看到吗”“用什么好方法才能看得到呢”“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在教师的设问、挑战下,在同伴的互相影响、激励下,幼儿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持久了。
它使探究更有目的了。在集体学习中,顾老师的三次“实验”都各具挑战。实验一:观察现象,发现变化——透过水瓶发现一些影像变化;实验二:验证经验,探究原因——尝试探究影像变化的秘密;实验三:共同实验,大胆猜测——发现改变物体位置后新的影像变化。在教师的层层推进下,幼儿的观察、探究活动由随意到有意,探究的问题更清晰了,探究的目的性也更强了。
它让幼儿更聪明了。在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是,要让幼儿“尝试发现”“乐意探索”,并“能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幼儿学习着、思考着、发现着、探索着。幼儿的学习愈加有效、有意义,幼儿也在学习中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三、充分反映了教师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的智慧
这个活动让我们领略了顾老师——这位最近一届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育风采。
第一,选材的独特。这个活动的内容是大班教材上的,顾老师赋予了它新的视角——将瓶子和水这两种元素进行巧妙组合,以“瓶子眼镜”的新视角,让幼儿感受和体验玩瓶游戏中的意外、惊喜、好奇和挑战。这个活动中的教学具(水瓶)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顾老师让它变得异常有趣——透过水瓶看物体,连在场观摩活动的教师们也不禁想跃跃欲试。内容和教学具的独特,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第二,设计的独创。活动设计上可圈可点的是:其一,归纳梳理的方法。教师采用了图表的方法:有的表示“观察到的现象”,有的表示“猜测现象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梳理观察、思考的结果,让幼儿的观察变得“看得见”,让幼儿的思维变得更清晰。其二,视频的精彩。活动中的两段视频都产生了特别的效果。一个是教师课前做的“小鸡倒走”的实验,借助视频,使每个幼儿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现象的奇妙,视频效果胜过现场实验的效果。另一个是“瓶子世界”的视频,借助视频,幼儿充分领略了“瓶子世界”的无限创意。视频,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第三,互动的有效。如每次实验前,教师对实验要求的清晰表达,语言交代的准确、简洁,有助于传递“实验”中的科学态度,并集中幼儿对实验问题的关注。又如,在现场互动中,教师对不同个性幼儿的鼓励、对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评价等,都体现着教师在互动中对每个幼儿的关注,以及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
我对这个活动的建议是,如果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激发幼儿后续探索的意识更强一些,探究的任务更明确一些,如“瓶子里的水,装多装少,看出去的物体一样吗”“用塑料瓶子与玻璃瓶子看物体,会有区别吗”……这样,也许集体学习活动与个别学习活动的连接就更有价值,幼儿继续探索的目的性会更强,以致引发幼儿到生活的更大空间里去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这也许是我们更在乎的真正的发展意义。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学习与分享的活动,令人回味无穷。
附大班学习活动:玩瓶
虹口区实验幼儿园 顾伟毅
设计思路
瓶子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它的色彩、造型、材质、功用都使其具有很强的可玩性和可塑性。幼儿很喜欢用瓶子做各种游戏,如玩水、做运动游戏、敲击演奏、在瓶子上DIY等。
根据幼儿的已有兴趣和经验、根据素材好玩和普适性的特点,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结合大班主题“有趣的水”中“水中哈哈镜”这个素材点,将瓶子和水两种元素巧妙组合,以“瓶子眼镜”的新视角,让幼儿感受和体验玩瓶游戏中的意外、惊喜、好奇和挑战。
透过空瓶看物体,会是怎样的?透过水瓶看物体,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水瓶横着放和竖着放时,看物体又有什么不同?透过小小的“瓶子眼镜”,不仅引发了幼儿对当下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建构水瓶看物体的各种经验,更萌发了幼儿对后续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和猜想。本次活动能拓宽幼儿的观察视角,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幼儿在活动中用科学的过程探究科学:观察现象,信息交流、发现问题,提出猜测、验证探究等。幼儿能生动地感受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现象,感受着身边科学的有趣和神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瓶子游戏,让幼儿尝试发现用水瓶看物体的有趣现象,并乐意探索影像变化的秘密。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
1.幼儿在主题活动“有趣的水”中已了解了水的特性及水与人类的关系。
2.已在个别活动中尝试探索水的浮力、用透明空瓶观察周围世界。
材料准备:
1.实验材料:
(1)装满水的透明矿泉水瓶若干(同幼儿人数)。
瓶子要求:外观透明、圆滑、平整,无凹凸。
(2)人手两张小卡片:卡片上有姚明照片、箭头图案。
(3)记录卡若干(同幼儿人数)。
(4)圆柱体玻璃花瓶1只。
(5)1张长条卡片(画有同一方向、同一侧面造型的小鸡多个)。
2.视频课件:
(1)实验视频(小鸡卡片在水瓶后移动的影像变化)。
(2)观赏视频(瓶子在生活中的创意集合)。
3.黑板两块。
4.空白记录纸若干,符号贴纸。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观察现象,发现变化——透过水瓶发现一些影像变化。
1.回忆经验,导入信息。
重点提问:
*最近我们都在玩“瓶子眼镜”的游戏。透过瓶子眼镜,你们看到了哪些东西?能看清楚吗?
【设计意图:唤起幼儿玩“瓶子眼镜”游戏的已有经验,为后续实验的认知冲突埋下伏笔。】
教师小结:瓶子是透明的,透过透明的瓶子往外看,能看清许多东西。
*如果在瓶子里加些东西,还能看清楚吗?
【设计意图:教师要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预测幼儿会猜测出不同状况。如瓶子内加入固体、加入水、加满、加一半都会出现不同酊视觉效果。鼓励幼儿在交流中初步感知不同情境下瓶子的视觉效果会不同。】
*(教师手拿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幼儿猜测)如果在瓶子里加水,能看清楚吗?会看到什么现象(奇怪、好玩、有变化)?
【设计意图:根据幼儿前期的猜测和已有经验,教师控制变量因素,选取最有趣、最具冲击效果的水瓶进行实验,方便幼儿集中感受。】
2.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实验材料是:一只装满水的瓶子、两张卡片(一张上面有大名鼎鼎的姚明,一张上面有个箭头),请你透过装满水的瓶子分别去看两张卡片,看看能看得清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语言的科学性和简洁性,对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的交代要清晰,传递教师对科学实验的科学态度,集中幼儿对问题的关注。】
3.幼儿第一次实验,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透过水瓶看物体,发现了哪些现象。
4.交流信息。
重点提问:
透过装了水的瓶子往外看,还能看清吗?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重点指导:
A.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说清楚变化。
B.引发幼儿互相学习——别人的发现你看到了吗?
C.梳理幼儿发现的线索,教师用简单符号记录。
教师小结:瓶子里装了水会发生这么多有趣的变化,有的变模糊了、有的变大了、有的变多了、有的……你都发现了吗?试试看,再去看一次,大家看到的这些变大、变模糊的现象你都能看到吗?用什么好方法才能看得到呢?边看边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第一次实验后,信息交流的目的有三,一是将幼儿零星的发现和经验在集体中共享,使同伴间能分享更多的发现信息和探索视角;二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表达能力;三是激发幼儿从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探寻的行为意识。】
二、实验二:验证经验,探究原因——尝试探究影像变化的秘密
1.幼儿第二次实验,教师重点观察及指导:
*幼儿能观察到几种现象?倒的现象能看到吗?有没有新发现?
通过个别提问,引发幼儿有意识地探究:怎样才能变大?怎样才能变小?
【设计意图:个别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能帮助幼儿建立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关注影像变化的原因,为后期的表达奠定基础。】
2.交流信息:
重点提问:
*你发现了几种现象?比第一次多吗?倒的现象能看到吗?有没有新发现?
【设计意图:第二次实验后的信息交流目的与第一次有明显不同。第一次关注幼儿不同的发现。第二次关注幼儿是否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汲取同伴的经验?难点是否有突破?倒的现象看到了吗?又有什么新发现?提问设计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既照顾了第二次实验后每个幼儿的表达需求和情感体验,又关注了活动进行到第二层次后的挑战与提升。】
*为什么看同样一个瓶子,有的人能看到许多变化,有的人只看到一种变化?有时看到的是放大的?有时看到的是缩小的……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幼儿猜测可能和瓶子摆放的位置有关,可能和瓶子的距离有关,可能和瓶子里的水有关等。教师期望以此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关注事物表面现象到联系事物的内在关联;鼓励幼儿根据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这是科学活动中最有价值、最具挑战的环节。】
教师小结:瓶子里有水无水、水多水少、瓶子与东西距离的远和近、瓶子横着放和竖着放……都会使你看到的结果不一样。看瓶子的游戏中藏着许多科学小秘密。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教师做“眼睛实验”,重点验证:距离和影像变化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观察教师眼睛大小的变化,幼儿真实地体验到瓶子距离和影像变化之间的关系。由猜测变认可,由个体经验到集体共享。教师的“眼睛实验”只是抛砖引玉,以此引发幼儿对更多原因的验证和探究。】
三、实验三:共同实验,大胆猜测——发现改变物体位置后新的影像变化
1.出示实验器材,引发猜测:
如果将一群小鸡摆在水瓶后,我们会看到什么有趣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此时的预测是帮助幼儿梳理和迁移已有经验,一般幼儿会自信地在活动中猜测:小鸡倒了、变大了、变小了、变模糊了。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小鸡向后走了。这会让幼儿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在头脑中产生新的问题和探究的愿望。】
2.录像验证。
3.设疑:为什么小鸡会向后走?瓶子里还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到区域活动里继续去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新的探究,活动还未画上句号。】
四、赏一赏
观赏视频:瓶子在生活中的创意集合。感受瓶子在生活中的无穷创意,激发幼儿探究的情趣。
延伸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里继续投放:*小鸡实验材料;各种造型不同、水位不同的瓶子;观察记录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上团城中心学校开展幼儿教师“...轩妍阅读人气:619
- 上团城中心学校开展幼儿教师“...轩妍阅读人气:504
- 上团城中心学校开展幼儿教师“...大风车ljh阅读人气:632
- 观大班科学活动《痒一痒》有感彩色和弦阅读人气:2248
-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辉辉阅读人气:165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我是大班实习教师,如何开展幼...韦庆良阅读人气:3988
- [教师工作]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就只有指幼儿...小蝶阅读人气:1004
- [教师工作]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眼睛变魔...花瓣雨阅读人气:2183
- [园长管理]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户...雪阅读人气:2503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