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从“模仿”到“创新”
作者:黄凯 来源:崇明县莺莺艺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5-13
我园创办于1995年,是一所白手起家的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创建之初,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处于全县中低位,全园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其中新教师多达60%o“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没有骨干教师”“多数是年轻教师”,这成为建园之初师资队伍面临的最大问题。但这些教师年轻好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于是,我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聚焦园本教研,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使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一、“模仿”教研:学会反思和优化
办园之初,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创特色、强师资。在创建特色方面,我们定位为创建幼儿艺术教育特色;由于当时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年纪轻、教龄短、底子薄,因而强师资的第一步是拜师学艺。
(一)向名师学习,七年风雨无阻
幼儿园创办的第二年,我便带着园内的三名年轻教师,来到上海市区的优质幼儿园学习。从最初十天的集中学习,到后来从未间断的每周一次学习,在长达七年风雨无阻的学习历程中,幼儿园前后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参加过这一学习活动。最初,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之后,主要将学习的内容再现给园内的其他教师,供教师们借鉴和反思。渐渐地,我们找到了感觉和方向,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教研模式——课三研。
(二)尝试“一课三研”,优化学习成效
我园的“一课三研”是指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先由一名参加外出学习的教师授课,然后集体研讨反思,接着由另一名教师授课,再集体评课、研讨,这样至少进行三次,最终形成关于该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这种“滚雪球”式的教研模式让我们将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又让每位教师学习和分享集体智慧的结晶。
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很快带来了回报,幼儿园在创办三年后就顺利通过了上海市一级幼儿园的验收。之后,幼儿园又被批准成为县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园内的三位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幼儿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因材”教研:关注教师差异
初期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然而,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又涌现出新的问题:一是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两者起点不同、能力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如何“因材”并“按需”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幼儿园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二是传统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开始产生倦怠感。
(一)研究真问题,满足真实需要
为了满足教师的真实需要,让教研活动更有效,我们开始拓展教研主题的来源,聚焦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经过多次调查,我们梳理并归纳了所有信息,筛选出两个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一是多数教师在师幼互动上存在回应内容简单空洞、回应方式单一机械等问题,因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解读素材不准确、目标制订不到位、活动环节设置不合理等。因此,我们共同确定了两个教研专题,即“集体活动中有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和“有效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元素与要求”,通过专题研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创新非正式教研组织
幼儿园内正规的教研组、年级组所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一般是自上而下的,预设性较强,难以兼顾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求。为了让教师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幼儿园成立了非正式教研组织,人员自由组合,研究内容自主确定。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喜欢读书的教师组成了“悦读悦心”组,喜欢艺术的教师组成了“绿色风”组等。非正式教研组织由教师自愿参加,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
三、“创新”教研: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发展
在聚焦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感到必须运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发展,于是产生了以下思路:首先,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事,无论大小我们都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人人参与、民主决策,从而化为每个教师的事;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教师发展的需求,在优化“一课三研”的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又探索出多种教研形式,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研形式。
(一)“一课多上”:打磨骨干教师
“一课多上”是指同一个教学活动由同一位教师多次进行实践与研究,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磨出好课,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适合对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培养,打造品牌教师。“一课多上”要求一节课反复上几次,教师必定要在不同的班级实施。如一位教师执教音乐活动“大鼻子先生”,先后在三个班级上了六次。每组幼儿的能力水平、兴趣状态都不一样,每次活动之后,教师都能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深入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直接提升。
(二)“课程日”:关注普通教师
“课程日”活动每月一次,由幼儿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骨干教师轮流担任主持人和培训者,园长或副园长全程参与指导。“课程日”活动的主要安排是,当天上午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下午开展园本培训。如在“集体活动中有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教研专题中,我们前期发动所有教师收集关于回应策略的相关资料,然后讨论、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归纳成表格。紧接着,我们针对如何使用表格进行研讨。这一做法关注普通教师,得到教师们的一致认可与欢迎,使幼儿园的各层面教师都能直接受益。
同时,为了提高研讨质量,我们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三句话”评课,即要求每位教师发言时讲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个调整建议,并要求不能与其他教师的观点重复;二是“打分制”,即采取五分制,要求教师对本次活动从无效到高效分五个等级打分,并要求说明给分或扣分的理由。这两种措施使“课程日”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三)“范本研究”:促进优秀教师成长
“范本研究”是指通过观摩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或教学现场,开展人人都参与的互动式研讨。“范本研究”每学期一次,每次时间为两小时,由园长担任主持人,所有教师都参与,同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引领和点评。
在开展“范本研究“之前,幼儿园会公布录像和有关材料,让所有参与教师先行观看和阅读。这一研究的价值在于让优秀教师与幼儿园所有教师直接对话,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优秀教师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再加上园领导、专家的引领和提升,优秀教师能从中获得专业上的提升,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四)“聊课”与其他常规教研形式
“聊课”形式在幼儿园才刚刚起步,但颇受年轻教师欢迎。“聊课”由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宽松的环境中对日常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讨论、交流、反思,这有效地弥补了教师个体备课的不足,使年轻教师在集体的智慧中较快成长。“聊课”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和自由,在“聊”的过程中,教师会不知不觉取得进步。
我们要求研修过程要尽可能调动所有教师参与,在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可以大胆创新。如“聊、研、改”一体化机制的创意设计,即首先以“聊天”的形式展开,让教师在心态放松、环境宽松的状态下,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问题,共聊熟悉的话题,思维得到碰撞,灵感获得激发;然后通过进一步“深聊”,即“研”,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和策略:最后,教师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在“修改”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种教研形式让被动的教研成为教师自觉的教研。
除以上几种教研形式外,幼儿园备课、听评课等其他常规教研活动也照常进行,共同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园从最初的“模仿”教研,到关注本园实际的“因材”教研,再到推动全体教师成长的“创新”教研,我们都积极营造“开放交融”的教研文化,努力做到“日常开放教室”“交流开放心态”“教研开放观点”。在“三开放”中,教师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乐于分享同伴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团队管理...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649
- 在学习中成长(青年教师专业成...SUXIN阅读人气:900
- "传帮带"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欢惜儿阅读人气:1402
- 教学反思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海豚201阅读人气:1458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博...彩色和弦阅读人气:175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关...花语阅读人气:1215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果果香阅读人气:1404
- [教师工作]你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是怎么看的...gege阅读人气:1817
- [园长管理]如何发挥业务园长在教师专业发...花语阅读人气:1100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哈哈呵呵阅读人气: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