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产生之背景及实施策略--以"问题解决能力"为例
作者:简楚瑛 来源: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 上传时间:2018-02-11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有关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讨论如火如荼地展开,针对中小学课程、教科书的研发工作得到积极推进。究其原因是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让美国十分震惊。美国政府于1958年迅速颁布《国防教育法》,并启动了规模超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结构主义教育改革"。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各国也纷纷颁布了各自的课程核心标准、纲要、指引之类的文件(DepartmentforEducation,UK,2013、FinnishNational BoardofEducation,2004、MinistryofEducation,New Zealand,2007、u.s.DepartmentofEducation,2010等),其中都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能力。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统称为素养教育,其中独立自主能力尤其强调"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拟从未来学视角出发,分析为什么21世纪初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会特别强调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相关研究和看法,然后以"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例,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对改革传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二、未来社会的特质对学习者的影响
为什么21世纪初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背景从根本上讲是受未来社会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未来社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1.快速的:当前,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譬如,从英文词汇量增长来看,目前英文词汇量大约有50多万,这个数字是莎士比亚时代(16世纪60年代)的5倍,新的词汇还在不断增加;第一代手机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07年出现了智能手机,2011年出现了运用智能手机发展出的社交平台(比如微信),2013年开始出现大量APP软件,手机功能快速多元化;新的科技成果每两年就会增长1倍;以前博士生念的课程,现在本科生在念了……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孩子如何面对各种压力?学校教育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是什么意思?家长要求学校利用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是否能有效帮助孩子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面对这么多要学的东西,学习者只能放弃一些日常的活动,每天孜孜以求,然而,这样就能面对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吗?
2.大量的:全球每天出版的报刊数不胜数。纽约时报每周的信息量可能比18世纪一个人一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还要多;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朋友圈、电视、广播、计算机、报刊等途径获得各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仍被限制在学校提供的书本上,学生能获得未来社会所需的能力吗?学生应如何在大量信息中选择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3.境争的:过去个体的发展通常是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业,开始工作,跟着上司、师父、学长慢慢学,慢慢地发展与晋升。未来则可能是20多岁的人与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人共同工作,在不断的创新要求下,面对的竞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孩子未来的竞争者不仅仅是同龄人,甚至不仅仅是人类,还可能是机器人。2016年Google发展出来的AlphaGo在与高段棋手的较量中取胜了。有学者预测,至2023年左右,1000美金的计算机,其运算能力就可能超越人类的运算能力。机器人可能会抢人类的饭碗,很多人可能会失业,学生如何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
4.未知的:因为前面所分析的未来社会所具有的快速、竞争特质,我们无法想象未来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如何发展,应如何应对机器人取代人类个体工作的情况,哪些工作会消失,哪些工作会兴起?我们如何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目前可能还"不存在"的工作?老师、家长、学生该如何面对"学习"这件事?
5.多元化的:由于科技化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以及人口的流动,未来社会会变得更加多元。跨国旅游、移民人口增加,加上交通工具的便利,使得时空距离被缩短、人们接触异族文化的经验在增加、思想交流的机会与频率在提高,进而促使社会价值观和信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倾向于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抑或是倾向于多元文化?学校是强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创新,还是以传统文化传承为重?学校和社会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多元化的机会?如何让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学生也有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
三、相关国际组织对公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上述问题是全球教育界需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一些相关国际组织于21世纪初纷纷发布了有关公民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从未来学的角度得出的,旨在培养可以应对不确定性很高的未来社会的公民。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从强调学科知识转向重视整合性、跨领域的综合能力,教育内涵更丰富,比如,更强调情意方面的教育目标。过去知识导向的课程内容容易与生活脱节,无法有效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综合各种研究对个体核心素养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应对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必须具有的能力。讲得更明确一点,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运用知识、技能与态度等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四个国际组织所界定的公民核心素养内涵。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核心素养包含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自我发展四个方面。学会求知是指获得知识的技能与情意态度;学会做事指的是职场技能与团体合作能力;学会共处主要是指学会在团体中生活以及为实现共同目标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学会自我发展指的是个体达到自我实现所需的综合技能。
2.经合组织(OECD):该组织于2003年提出了一个公民三大支柱的核心素养框架。三大支柱为灵活使用工具的能力(如信息科技及人文素养)、与异质群体互动的能力(如人际关系处理、团队沟通、冲突化解等能力)、自主行动的能力(如负责任、自我管理等能力)。这三大支柱皆强调个体需具备独立思考、反思、应对危机等能力,相互之间的关系则是互动的。
3.欧盟(Eu):该组织于2006年提出了公民八项需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即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素养、科技素养、媒体数字素养、学习素养、公民素养、创新精神和文化察觉。
4.21世纪关键能力联盟(Partnershipof21stCentury Skills):这是一个由美国产业界、教育界及联邦教育部于2002年成立的组织。该联盟提出了K一12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内涵见下图所示。图中内圈为关键能力的基础,指的是各学科核心知识和21世纪的重大议题;外圈为三大技能,分别是生活与生涯规划能力(弹性与适应力、社会与跨文化力、生产力、领导力与责任感)、学习与创新能力(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以及信息、媒体与科技能力。
四、"素养教育"实施策略一一以"问题解决能力"为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素养教育较之以往教育目标的概念更为宽泛,既包括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包括分析、推理和有效交流的能力,还包括在不同情境(个人情境、职业情境、公众情境、学术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教育内涵丰富、形式多元,本文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例来证明素养教育是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
美国15岁少年肯尼斯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常常在半夜里梦游走失,这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肯尼斯开始思考怎么解决这个恼人的问题。经过前期的数据收集和后期的设计、试用、修改,他最终设计出一种"感应报警袜子"。爷爷穿上他设计的袜子,一下床,碰到鞋子时,鞋子就会自动发出声音,家人可以实时从手机上得到信息,可制止爷爷的梦游走失。
2006年,美国5岁的小女孩凯瑟琳在电视上看到,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死于疟疾,她决定要做点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呢?
第一步:凯瑟琳让妈妈陪她查找资料,她发现疟疾是蚊子传染的,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可以避免人被蚊子咬。但是,这种蚊帐太贵了,她买不起太多。怎么办呢?
第二步:凯瑟琳决定省下点心钱去买一顶蚊帐。妈妈得知后带她去超市,花了10美金买了一顶大蚊帐,然后找到一个名为"只要蚊帐"的公益组织,委托他们把这顶蚊帐送给非洲的小朋友。蚊帐寄出去一周后,她收到了"只要蚊帐"公益组织的感谢信,信上说,她是年纪最小的捐赠人,并告诉她,如果捐10顶蚊帐,可以获得奖状。怎么要到这10顶蚊帐呢?
第三步:凯瑟琳请妈妈带她去跳蚤市场摆摊,她准备出售自己的部分旧书、旧玩具,将所得的钱拿来买这10顶蚊帐。可是她摆了一天摊,生意并不好。怎么办呢?
第四步:凯瑟琳想:"我捐钱买蚊帐,然后得到奖状。那别人买我的东西,他们也应该得到奖状才对啊!"于是,她开始自己做奖状:"以你的名义,买下一顶蚊帐,送到非洲。"邻居们觉得她做的奖状很有童趣,她的行为又感人,于是都来购买她的旧书、旧玩具。这样,她很快就得到了买10顶蚊帐所需的钱。凯瑟琳把钱寄给了"只要蚊帐"公益组织,很快收到了该组织为她特制的荣誉证书。该组织封她为"蚊帐大使"。此时,她产生了救助更多非洲儿童的愿望,但这样的话需要更多的钱。怎么办呢?
第五步:凯瑟琳写信给《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的每一个富豪。比如其中一封写着:"亲爱的比尔盖茨先生,没有蚊帐,非洲的小孩会因为疟疾而死亡。他们需要钱,可是听说钱都在你那里……"2007年11月,比尔盖茨基金会宣布:捐300万美金给"只要蚊帐"公益组织。
凯瑟琳7岁的时候,超过百万的非洲小孩在她的努力下获得了蚊帐,免除了疟疾的威胁。
上述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5岁孩子,也可以解决通常被认为不是该年龄段孩子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上面两个例子中孩子处理问题的步骤大致符合一般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①发现与确认问题。②搜集与分析资料,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③找出与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④执行最佳方案。⑤评估结果,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这也符合素养教育强调的要培养学生运用各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推理和有效交流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从学生学习以及课程设计角度来看,生活里的确充满着有待学生去解决的问题,譬如,大人都要我吃青菜,但我就是不爱吃,怎么办?同学常常跟我抢我最喜欢的玩具,怎么办?最近有外国朋友来我家交流,但我很不习惯和他玩,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习的资源。学习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兴趣,学习的迁移效果就会越好。
五、结语
未来社会是一个具有快速的、大量的、竞争的、未知的和多元化的等特质的社会,孩子面临的是一个问题层出不穷的未来。如何面对?孩子永远是那个必须自己去面对问题的人。因此,除了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如解决问题的毅力、耐心、专注力等;教育行政人员、老师以及家长必须在了解未来社会的特质之后,设计出能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教育方案,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出版社要组织专业团队研发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态度水平的教学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
摘自:《幼儿教育》2017.11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隔代教育问题大解决紫玫瑰阅读人气:786
- 实施健康领域教育时教师应注意...素素阅读人气:1495
- 新教师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summer777阅读人气:981
- 0- 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gege阅读人气:1519
- 国家正在关注幼儿教育立法的问...janis阅读人气:253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怎样解决幼儿不讲卫生的问题?莲阅读人气:1062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9
- [教师工作]怎样解决班里孩子脾气暴的问题...云云老师阅读人气:1379
- [教师工作]怎样与小小班级的孩子去做沟通...韩小莉阅读人气:1987
- [教师工作]春季幼儿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花语阅读人气: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