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俗节庆,感悟生活中的美——谈幼儿园民俗节庆活动教育

作者:周晨燕  来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金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6-2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而传统的民俗节日就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其中蕴涵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
然而现在很多人对外来的一些节日却非常喜欢,甚至津津乐道。一方面,让孩子接触、知晓外来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有助于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幼儿从小只了解和喜欢外来的洋文化,那么,从小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从何谈起?炎黄子孙又怎么会名副其实呢?
在幼儿园现有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
第一,可选择的节日范围较小。其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虽有所提及,但涉及面不广,在新编教材中仅有中秋、元宵、新年等几个节日,但对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没有编录在内,幼儿接触的机会较少。
第二,利用节日资源进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在现有教材中所涉及相关的节日活动比较单一,缺乏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其实不仅可以在幼儿园内进行活动,还可以走出幼儿园在家庭、社区中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关爱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爱心的人,更容易成功。民俗节庆活动中渗透关爱、情感教育就变得十分有益了。
 
一、民俗节庆活动中体验爱的教育
 
民俗节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中过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了解民俗节日教育的意义,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家园一致,使节日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让孩子在节日亲子活动中积累过节经验、感受节日的快乐,同时体验亲子间互相关爱、互相合作的快乐。
九月初九重阳节有赏菊、登高的习俗,在近年来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利用这一民俗节庆培养幼儿关爱家中的老人。在活动开展前,先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让家长知道开展此活动的意义、目标及要求,并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活动。
如和孩子一起为老人挑选一份节日礼物,在家中为孩子做榜样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将孩子在家如何关爱老人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在班中还开展了“家中的老人是怎么关心我们的”“你知道家中老人的生肖吗?”的谈话活动,请家中的老人到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庆祝“敬老节”等活动,在主题墙面布置了重阳节习俗的图片、开展活动的照片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学会了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孩子回家看见老人累了,会帮老人捶捶背、敲敲腿,一些平时爱对老人发脾气的幼儿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又如,端午节民间有划龙舟的习俗,在节前让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制作了划龙舟所需的桨,老师为幼儿准备了用纸盒做的龙舟,在端午节这天,在班中开展了“划龙舟”活动,让幼儿感受欢快热闹的气氛,一些家长还带来了自己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龙舟模型。“元宵节”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漂亮的灯笼,“端午节”开展了制作香袋比赛,“中秋节”与孩子一起学做月饼等活动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也得以顺利地开展。并让家长注重每个民俗节日的习俗,让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家中也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民俗节庆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因此,我们创设的环境中不仅为集体欣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成品,也为区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幼儿个体操作材料。
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艺术活动就是动手、动身、动脑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比展示成品更重要。
比如,元宵节做花灯时,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展示漂亮的花灯,而且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做花灯的材料(各种彩纸、废旧的小盒子、小灯泡、装饰用品等)。
又如,冬至节做汤圆,我们在组织幼儿观看爷爷奶奶包汤圆的同时,也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做汤圆所需要的材料:面粉、各种馅料,来满足孩子动手尝试的欲望。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此外,这种操作环境的提供不仅包括某个集体活动中的丰富材料,也包括区域活动里材料的充足,因为在短短的集体活动里,要让每一个幼儿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是不可能的,恰好活动区活动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因此,在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放置了相应的材料,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自由探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民俗节庆活动中体验过节的氛圈
 
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隐性教育因素,使它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如,中国传统节日——元旦到了,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玻璃窗上贴上了漂亮的窗花,在教室门里和孩子们一起吹气球,还有好看的彩灯。我们还会请家长来一起和幼儿过元旦,参加元旦晚会。让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又如:中秋节到了,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了赏月图,嫦娥奔月图,请幼儿每人带一块月饼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过中秋节,品尝毛豆、芋艿、月饼,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了与同伴一起过节的欢快。
端午节到了,在教室里挂艾叶、挂菖蒲,还会在班级里举行包粽子比赛呢!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这些民俗节日的习俗。
民俗节庆活动具有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具有无限的教育生成的张力,是一种动态的课程,这种活动真正可以实现教师、家长和儿童的共同发展。现在,过节已经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每当问起孩子们:你们了解哪些节日时,孩子们便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民俗节庆活动的平台就是孩子们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舞台,愿民俗节庆活动陪伴孩子渡过快乐的童年。
摘编自《新课程学习》,2012.5.166~167
 
编辑:cicy
 

上一篇: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浅谈幼儿传统节日教育

下一篇:孩子出现反常行为怎么办?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