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界限

作者:任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上传时间:2013-04-28
爱不仅是给予与接受,在爱的艺术和表达中有一些看得到或看不到的界限。界限也不仅仅是写出来的定义或规条,界限是一个人很深的自尊感,会带出深层的自我尊重和对对方的尊重!有时界限的体现是用说“不”的声音来完成的。
 
故事一
 
隐藏需求或不懂说“不”——没有“我”
小艾照顾老公细致体贴;照顾孩子也是事无巨细、百般呵护;对家里的老人也是能想到的都会想到。可小艾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委屈,在参加“亲子关系工作坊”的时候,她形容自己像一个系了结的大包,什么都装在大包里。通过了解她的原生家庭,我发现她从小就对父母的要求从不敢说“不”。这几十年她形容自己好像都是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着,自己能装多少就装多少,心里很累,很想对老公说:“你别什么都要求我,对我别唠叨个没完……”想对孩子说:“你别老黏着我,你该长大,你要独立!”
 
故事二
 
不尊重对方,没有听到对方说“不”——只有“我”
周姐是个有能耐的女人,自己开公司,在外管别人,回家管家人,对家人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老公脾气很好,一直听她指挥,但女儿却常常当面和她顶撞,越来越不把她放在眼里,有时对她不理不睬,有时和她一样暴跳如雷!周姐在“亲子关系工作坊”形容自己像一座随时会爆炸的火山,之前已经爆炸过,流出灼热的“岩浆”烫伤过许多人。她期望家里人能够像她想的那样,顺从她的意思,别和她起冲突。
 
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
 
故事一中的小艾是一个很低自尊的女孩,论起心理年龄,她好像还是那个在父母面前不停讨好的小女孩,她正是用这种沟通姿态来换取亲密关系。
小时候我们会在有压力的情境下选择最能存活下来的方式,例如讨好父母。当这种模式渐渐熟悉之后,我们会不自觉地在成人之后依然沿用这样一种讨好的沟通姿态,因为最熟悉的往往也代表最安全的。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有趣的画面:小艾还穿着小时候的一双小鞋,走得东倒西歪,苦痛不已,可她不知道鞋是可以脱掉的,可以选择新的贴合自己的鞋。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感到自己有很多委屈的时候,要感觉一下这份委屈的情绪对自己是不是很熟悉?在小时候是不是也常常有这样的情绪?那个情绪在说什么?我们常常选择一些最熟悉、最安全的应对压力的模式,但它们的功能并不良好!因为那些自动化的沟通模式仅仅适合小时候我们资源不够的时候,并不一定要一直沿用这个模式进入成年。
小艾不能说“不”的背后到底害怕什么?原来她害怕当有“我”的时候会被拒绝——如果我拒绝了你的要求你就会拒绝爱我!有“我”代表我真实的感觉、观点、期望、要求和自我。如果满足了我的部分,我害怕你会不高兴,你会生气或者远离我……
故事二中的周姐看上去很强势,很有掌控欲,坚持自己想要的,并且已经尝到了管控女儿换来的结果。她好像不停地在担心什么,担心孩子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她觉得如果女儿按照她的想法做,这才是最好的。所以女儿要为她的担心做些什么,为她的担心而改变自己。
在她对“什么是最对的、什么是最好的”的掌控背后,实际上是她的期待:“我不能错,我也不允许孩子做错!”她为什么形容自己是个随时会爆炸的火山?因为她害怕自己会失控,那个失控对她而言是无法忍受的。
孩子对周姐的抗争就是在反反复复地说“不”,孩子坚持做她自己,但同时孩子又好像是妈妈的一个翻版,用愤怒的方式争取她自己想要的结果。她挑战妈妈的控制的方式除了愤怒,还有不理不睬;那么,周姐除了紧盯自己想要的掌控之外,对孩子的内心是不是也是不理不睬的?她是不是一直只看到心中那个“理想的孩子”,而对现实的孩子却不理会不接纳呢?
所以,这个“你必须成为我心中理想的样子”就是过了界限,这个界限里有捍卫自尊的核心——谁有权来决定我是谁。
 
一些建议和方法——
 
对于小艾,我请她在“亲子关系工作坊”中先回忆小时候,练习表达小时候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练习表达自己小时候的感受,接着让她练习向丈夫表达自己隐藏许久的一些内心感觉,还有期望和要求。最后还让小艾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资源,除了包容和忍耐之外,她还可以运用勇敢、智慧、自我接纳、自我尊重等资源,也可以放下或者替换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及规条。例如把“我拒绝了你的要求,你就会拒绝爱我!”换成“我会兼顾到你的想法或要求,但同时我也可以自由表达我内心的感觉及想法”,“当我说‘不’的时候是表示我在理解和尊重自己……”
对于周姐,我请她在“亲子关系工作坊”中选其他学员扮演她的女儿,让她们演示她与女儿沟通时经常卡住的地方,引导她觉察自己是因为担心而指责,而指责又意味着“我要拿到控制权”;让她体验到在她的愤怒情绪里也有对自己的失望,如“我不能推动孩子,我是失败的、我是无奈的或我是无能的”;让她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自己在渴望什么,看到正是“孩子不如我意即等于我不好”这个模式的动力导引她不停地通过改变或塑造对方,来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启发她多体会孩子的辛苦,“一直要成为妈妈理想中的样子”,对孩子而言这是多么辛苦和令人愤怒;让她学习放下自己的一些期待,感受对方到底在意什么,什么是对方渴望的,并学习接纳自己和接纳孩子;练习不用指责和控制来表达爱,让她意识到她夸大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有她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保有自己独特性的权利。
关于爱的界限,通过这样两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时候我们运用了爱的方式,却没有让对方体会到那份爱的本意,也许体会到的是——因为要爱所以不能让你成为你自己;因为爱而被控制,因为爱而感觉委屈或者愤怒……
在爱的界限里,我们可以说“不”,因为我们要先理解和尊重自己!我们可以放下那份害怕——说“不”不会失去亲密!
在爱的界限里,我们也要能听到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在说“不”,允许他说“不”,听懂“不”后面的涵义,不一定是拒绝更有可能是邀请——我邀请你更懂我;我邀请你尊重我这样一个人;我邀请你换一种方式和我沟通;我邀请你花些时间给我,因为我是值得的;我邀请你学会等待,因为我是独特的,我要用我的方式成长……
在爱的界限里,我们还要看到自己的有限,尊重自己的有限;看到对方的有限,尊重对方的有限。当我们成为真实的自己,也允许我们爱的人真实地活出自己,这样就会少许多的抗争与控制,愤怒与委屈。
 
推荐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写的一首诗——
 
我和你的目标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需批判你
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
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需言歉疚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么我们的相会就是真诚的
而且彼此润泽
 
编辑:cicy
 

上一篇: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战争”

下一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