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我家的厨房小达人

作者:耿淼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6-06-22


   儿子丁丁今年7岁了,他有个与一般男孩不一样的喜好,就是热衷于和我一起下厨房,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起做游戏。

3岁前——锅碗瓢盆协奏曲



   记得丁丁在蹒跚学步时,被我在厨房炒菜时的“嗞啦”声所吸引。蔬菜在锅里翻炒,铲子与锅摩擦的声音引起了他的好奇。他摇摇晃晃地开始寻找声源,我把手里的铲子放下,一手将他抱起来,另一只手用铲子翻动锅里的菜,边炒边说:“看,丁丁,是这里发出的声音,妈妈在炒菜。”他挣脱我,伸着小手想去够铲子。我把他放下,从抽屉里取出一把盛米饭的塑料铲子递到他手里。他小手挥舞着铲子,咯咯笑个不停。

过了几天,我在网上给他买了一些适合他年龄段的厨房操作模具,并在客厅里开辟出一块地方,铺上地垫,把他感兴趣的厨具投放进来。丁丁有了专属于他的“小厨房”,每天锅碗瓢盆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感悟:

    宝宝演奏的“厨房交响乐”尽管听上去刺耳,但其实是很好的“健脑食品”。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食物烹制过程中的独特声音,引发了丁丁走进厨房的兴趣。有时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声音会被我们忽略,而对处于声音敏感期的小宝宝来讲,是何等好奇和充满趣味。因为,敲击煎锅的效果远远胜于按下某个玩具的按钮。宝宝敲敲碗,就会明白原来自己可以制造声音,练得越多,协调性和节奏感就会越好。而这些,也许就是开启丁丁兴趣之门的钥匙。

3~4岁——小厨房中的大课堂

    丁丁上幼儿园了,老师说他特别喜欢在娃娃家给娃娃做饭,厨具应用很娴熟,还常被老师邀请为班里的小朋友做厨具使用和整理的示范。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里丁丁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厨具使用了。

    一天,我把洗净的胡萝卜放在案板上准备切,他看见了说:“妈妈,我来给你切萝卜吧。”我指了指厨房里的蔬菜篮说:“自己去拿吧!”他迅速地在篮子里找出一根胡萝卜,打开水龙头冲了冲水,转身跑向自己的厨具小天地,把萝卜放在案板上,拿起塑料刀开始切起来,可是,即便费了好大力气,胡萝卜上也只有几条交叉的刀具印痕。

    他疑惑地问我:“怎么切不开呀?”我说:“那你去篮子里看看,试试其他菜能不能切开。”不一会儿,他的案板上有了芹菜和西兰花,他分别试了试,然后把结果当作秘密一般悄悄告诉了我:“妈妈,我把芹菜切开了,西兰花切不开,但是,嘿嘿!我把它掰开了。”于是我也在他耳边说了一个秘密:“中午就炒你切的芹菜,怎么样?”他使劲点了点头。虽然中午的炒芹菜在造型上有些不同于往常,但一家人吃得很开心,尤其是丁丁,大口大口地嚼着,幸福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从那以后,他的厨具小天地里增加了容易切断的蔬菜,例如,香芹、黄瓜条。

妈妈感悟:

    随着手部动作逐渐灵活协调,丁丁对厨艺的兴趣不再满足于敲敲打打,而是开始关注真实的食材。厨房里的蔬菜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需要家长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进行挑选。例如,黄瓜条、香芹适合3~4岁的幼儿切开来看一看,而刺激性的蔬菜,比如,辣椒就只适合幼儿观赏。

5~6岁——家庭美食小助理


    丁丁上中班了,进厨房的次数逐渐增加,他开始关注我在厨房做饭的整个过程,尤其对包饺子情有独钟。

每次吃饺子前,他将幼儿园常用的表格统计应用其中,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决定吃什么馅的饺子。有时,为了为难这位小统计员,全家4口人会说出4种不同的馅儿,看他如何处理。他拍拍脑袋,慢条斯理地说:“这样吧,我们轮流,奶奶年龄最大,先听奶奶的吧,做她爱吃的素三鲜。”

    确定了做素三鲜馅儿饺子后,我和他去菜场采购食材。食材买回之后,我和面,他把水龙头打开洗菜。一切准备就绪,我拿大擀面棍擀皮儿,他拿起小擀面棍擀。那可真够卖力啊!两只手使劲压着擀面棍在面团上擀来擀去。10个面团里,有8个饺子皮儿会呈长条形,另外2个面团在他小手的拉抻下,弄出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艺术品。

妈妈感悟:

    荣升为“小助理”后,丁丁喜欢厨艺的激情再次被激发。有了这个小帮手,琐碎、单调的家庭生活又增添了天真绚烂的一笔。而丁丁也从中收获了很多,除了动手能力的提高,带他去菜场买菜还能让他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渐渐地他能自信、大方地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发展了社会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7岁——自做美食乐趣多

    丁丁已经上一年级了,对厨艺的乐趣有增无减,单一的材料操作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向我提出想自己尝试做美食。做什么呢?丁丁想了想,满怀信心地说:“想做我最爱吃的酱油鸡蛋。”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和丁丁先对做酱油鸡蛋的材料进行了简单交流,他居然想到将糖和酱油混放,真不知会是什么味道。丁丁憧憬着鸡蛋的美味,我对他第二天的表现也充满好奇,因为,这毕竟是他第一次真刀真枪地实干。

    第二天一大早,丁丁比平日起得略早。他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又准备好油、酱油和糖。磕开鸡蛋,将蛋液倒进小碗里,拿起筷子在蛋液里不停搅拌。他请我帮忙打开炉灶,刚一开火就在锅底放了两勺油,把蛋液直接倒进锅里。蛋液在锅底迅速蔓延开,还没等蛋液凝固,就把一勺盐放了进去,接着,就是一勺酱油。而且他在一片蛋液的某个小角落连续放了两次调料。这时蛋液逐渐凝固,他拿起木铲在鸡蛋边缘蹭了蹭,尝试着再向鸡蛋内层铲一铲,由于刚开始油的不均匀,以致蛋液紧紧凝固在了锅底。慢慢地,鸡蛋最上面出现了诱人的金黄色。丁丁将一勺糖倒在了鸡蛋上。“好了,出锅吧!”说完把煎好的鸡蛋盛进盘子里,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鸡蛋放进嘴里。我问他好吃吗?他竖起大拇指说:“嗯!超级好吃!”然后夹起一块塞进了我嘴里。

    我俩品尝完这独一无二的“鸡蛋美食”后进行了交流。我问他味道怎么样,他想了想说:“除了有甜味,还有点糊的味道,因为炒鸡蛋时没有翻面。”我又问他下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他说可以在放调料前就翻面,而且要去掉糖,因为糖对牙不好。

紧接着,丁丁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操作过程中,他注意到了通过轻轻晃动锅把,让油在锅底铺开,以及鸡蛋翻面的时间把控,在投放调料时做到了均匀散放。第二次做的鸡蛋的确比第一次更美味。

妈妈感悟:

    这是丁丁第一次独立动手做美食,这对于热衷厨艺的他来说,具有里程碑的纪念意义。两次摊鸡蛋,其实是他自我梳理有效经验的过程,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成人要做的是“管住手、管住嘴”,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因为,只有出自幼儿自身的探索和发现,对他的影响和触动才最大,积累的经验才更有价值。

    细细回味这几年,对于丁丁的厨艺,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勇敢、自信地自主尝试做美食,厨房已是他生活中常去的地方。在他的兴趣面前,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认可和接纳,遵循他的脚步提供一些材料,满足他各个发展阶段的需要。而他的厨房情结也使我重新体验了童心、童真带给自己的乐趣,例如,一起吃美味的“糊鸡蛋”,一起在耳边私语分享彼此的小秘密。这些灵动的、美妙的音符,给我们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杂志家庭版


关键词:厨房做美食

上一篇:家园共育:为孩子的阅读打好底色

下一篇:家园共育:小牛交朋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