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挫折教育父母应注意六点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3-31
实施挫折教育中家长易犯的两个错误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专家: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挫折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真正的挫折教育要注意6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
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 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 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 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 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 元,我一无所有了。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
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家园共育教育好每一颗“幼苗”小陆阅读人气:949
- 园宝家园共育:关于幼儿教育的...园宝家园阅读人气:899
- 不能让孩子怯懦下去(中班家园...mi3180阅读人气:1693
- 实施健康领域教育时教师应注意...素素阅读人气:1495
-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做到什么?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55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公开课应注意的问题?小蝶阅读人气:648
- [教师工作]给幼儿打饭时应注意什么?阅读人气:1679
- [教师工作]幼儿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阅读人气:1572
- [教师工作]怎样照顾幼儿洗手?盥洗当中应...花语阅读人气:937
- [教师工作]怎样给幼儿喝水?应注意什么?...花语阅读人气: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