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鸡与蛋”的真实故事

作者:索菲爸爸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9-05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们争论了不知多少年。美国图画书作家劳拉·瓦卡罗·希格则告诉我们:先有蛋。为什么?你可以看看她获凯迪克银奖的图画书《先有蛋》。
 
抛开这么高深的问题不管,我们日常看到的却都是“蛋生鸡”。这在我们小的时候是很平常的事,不管城里还是乡下,谁家不养两只鸡呢。只是时至今日,城里的孩子却很难亲眼目睹老母鸡孵蛋了,难怪这个项目都成了科技馆里的“保留节目”。
 
那年带女儿去新加坡,在新加坡科学馆里一群人围着一个台子,凑近一看,原来是暖箱正在演示鸡蛋孵小鸡。由于每只鸡蛋放进去的时间不同,所以里面的小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只破壳而出,难怪这里始终围满了观众——不光有孩子,还有成年人。
 
我看完这个展示,当时就曾想,要是科学馆里配备这方面的图书出售最好了。我发现了一套《自然科学启蒙》丛书,里面有一本就叫《小鸡从哪里来》,本来以为大了的女儿不会再对这类“小儿科”感兴趣,谁知道她还是看得很认真,并把当年在新加坡科学馆拍摄的孵小鸡的照片翻出来看。
 
女儿看完问我,知道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吗?当然是用喙,就是嘴啦!这还能难倒老爸嘛。岂料女儿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我连忙拿过书翻一遍,原来书上说小鸡是用“破卵齿”来啄洞的,并且在它出生几天后,完成“使命”的破卵齿就会自行脱落。我一直都以为,小鸡是靠它尖尖的小嘴来破壳的!我连忙翻找在科学馆拍摄的照片,可惜没有一张能清晰地看到刚出壳的小鸡的嘴部——倒是图画书上画出了小鸡的破卵齿:奋力挣扎出壳的鸡宝宝,尖嘴的上端有一个圆圆的凸起物,那就应该是给小鸡带来生命的“救生锤”了!
 
由此我不敢再“怠慢”这套《自然科学启蒙》丛书,仔细翻看了其中的几本。原来它来自著名的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14辑83册几乎涵盖了低幼儿童所能涉及到的一般自然科学现象和知识,包括我们平常在意的或根本没留意的,比如影子。除了知识的阐述,后面还附有阅读拓展,包括一些动手的实验和相关阅读书籍,通过故事和画面来普及科学概念和知识。
 
回过头来再看《先有蛋》,发现它们之间其实还有一种互补的意味。
 
同样是讲述生命嬗变的图画书,《先有蛋》讲蛋变成鸡、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它不仅讲生命的转变,还蕴含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这和日本知名艺术家新宫晋的《草莓》、《鲸鲨》等一样,看似“科学绘本”,实则却是歌颂生命的伟大,对知识赋予了生命和想像,融入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就像新宫晋在一次演讲中说的,绘本《草莓》是他“写给草莓的一封情书”。
 
而《小鸡从哪里来》、《毛毛虫变蝴蝶》等自然科学启蒙丛书,则从更理性的角度阐述生命的进化,一个更侧重美育,一个更侧重知识。科学和人文素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只翅膀,相信这两类图书带给孩子的不同感受,也必将融汇在一起,发酵出知识和人文的沃壤。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一起来玩纸版画

下一篇:资源共享: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