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兴趣班的苦恼

作者:耿福琴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4-05
童童上幼儿园中班,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语言、思维发展都很好,只是动手能力较弱。这个学期,妈妈给童童报了国画兴趣班,希望通过兴趣班能提高童童的动手能力。可是,每周六上兴趣班的时候却成了童童最不高兴的时刻,有时他磨磨蹭蹭不肯去上课,有时干脆就在班上用捣乱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童童妈妈非常苦恼,这个兴趣班还应该坚持去上吗?
我们身边像童童妈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以及陪伴孩子上兴趣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和童童妈一起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们达成的几点共识。
首先看孩子,孩子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兴趣班主要是孩子去上,所以首先要孩子喜欢,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以孩子为本”。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甚至经验和认识一厢情愿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结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多半是没有“投孩子所好”。我开导童童妈好好和童童沟通一下,看看童童是否喜欢国画兴趣班,如果不喜欢,为什么,是个人兴趣的原因、老师教学方法的原因还是课程内容的原因。既然不喜欢,那喜欢的又是什么。可以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活动有很多,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重新选择。我建议童童妈利用童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势利导,换些既能让他开心,又能让他有效参与的其他兴趣班,比如航模、车模、四驱赛车等都是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某项技能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热爱学习,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看家长,家长的攀比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因此家长要时刻保持平常心。
有些家长难免会把兴趣班看成是孩子将来成功乃至成名成家的捷径,甚至将孩子拥有的特长和兴趣作为同他人攀比、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而对孩子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却全然不顾。童童妈单位有三个同事,他们的孩子和童童年龄相仿,分别在兴趣班里学舞蹈、钢琴和绘画,相比起他们,童童已经算是起步较晚了,听同事谈起孩子上兴趣班获得的种种进步表现,童童妈不免着急起来,于是,下决心一定要让童童也上个兴趣班,也掌握一项特长。因为童童妈期望值过高,一旦童童达不到,心理便造成极大落差,再加上对童童施加压力,使童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更加丧失了信心,兴趣骤减,越来越不喜欢兴趣班,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拒绝上课。
所以说,在孩子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切不可太过功利。兴趣班就是顺应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发展,不要把它看成是实现某个目标或者进行攀比的工具,而且年龄越小,孩子的兴趣越不稳定,投入的状态也会时好时坏,所以家长不要患得患失,尽量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然发展。
再次,看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孩子学习的风向标,因此要有适合孩子的方法。
兴趣班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参加适宜的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兴趣可以培养,关键在于兴趣班的课程设计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对孩子的活动过程充分关注,对孩子的进步能给以及时表扬,对孩子遭受的挫折进行鼓励,对孩子的合理需求给以满足。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孩子的兴趣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丰富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做不到,那么即使孩子一开始很感兴趣,也会慢慢地发生改变,有的甚至还会走向反面,由喜爱转为厌恶。所以,家长在选择时要对兴趣班的内容和教学都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孩子的兴趣出现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错。
第四,找问题的根本,仔细考虑除了兴趣班,我们还能做什么。
童童妈建议童童学国画的初衷是培养童童的弱项,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其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来实现,不一定非要通过兴趣班。无论何时,来自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都是首位的,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面对童童动手能力的问题,家长要和童童共同努力一起来解决。在家里和童童共同制作一些小玩具;鼓励童童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像收拾房间、整理玩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择菜、擀饺子皮儿,外出购物时让童童负责购买和装卸一部分物品等等都是孩子们比较乐于承担的一些事情。相信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时时处处的锻炼,再加上家长的放手和鼓励,童童的动手能力一定很快就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共识之下,童童妈如释重负。她表示一定要听听童童内心的真实声音,让自己和孩子尽快走出兴趣班的阴影。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与老师交朋友

下一篇:资源共享: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