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幼儿园计算教学宜用游戏手段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09-12-09
资源共享:幼儿园计算教学宜用游戏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列入“科学”领域,并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要求。在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方法上,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上述《纲要》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粗浅的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方面,在采用游戏法、讲解演示法、比较法、寻找法等基本方法的同时,应该强调使用操作法和探索发现法,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操作法
操作法又称动手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法在幼儿数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其次,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学习主体构建知识结构的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数字“5”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5”,并出示5个实物,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5”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5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5”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5”是所有5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5”的含义。第三,操作法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手段之一。操作法要求幼儿在知道答案以前,自己通过探索去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3至6、7岁的幼儿处于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从动作开始是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
操作法在数学教育中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恰当地使用,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操作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正确地使用操作法。个别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把操作法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他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讲解——提问——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操作往往是在讲解知识之后作为练习知识的手段出现,这恰恰颠倒了操作法的顺序。正确的教学程序应是: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只有这样,操作法才能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手段。其次,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要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要让幼儿充分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只有这样,幼儿的操作才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探索发现法
笔者提出的探索发现法是从发现法发展而来的。发现法又称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提出的,是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与学龄儿童不同,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不稳定,不可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此外,他们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所要发现的最终结果对他们的诱发作用也不是很强。因此,幼儿要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不利因素,笔者提出探索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渐发现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之所以提出“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不断的探索”,是因为幼儿的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离不开幼儿自身积极的探索活动。幼儿只有在教师不断地、耐心地指导下进行探索,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索发现法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它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幼儿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如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加法交换律、数的组成等。现以数的组成为例,谈谈探索发现法的运用。
数的组成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教师要把教2的组成和教3的组成作为教学的难点来抓。因为2的组成是数的组成教学的起点,而3的组成可以使幼儿了解到在不能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分解。教学中,教师组织幼儿通过对诸如“小军有两只苹果,要分给小明和小红吃,猜猜看,小军怎么分”等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操作活动,使幼儿产生“要把两样东西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反复多次地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引导幼儿得出“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的结论。同理可使幼儿得出“3可以分成1和2或2和1,1和2或2和1可以合成3”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虽然不可能得出以上概括性的结论,但实际上已理解了结论的意义,他们通过反复的操作活动,通过不断地分析、推理,已能归纳出相近的意见。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2和3的组成后,再掌握4至10的组成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该启发幼儿自己从分合操作活动中逐渐归纳出4至10的分合结论(如4的分合结论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1和3、2和2、3和1合起来是4)。此外,从6的组成开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和递增递减规律(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则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在引导幼儿探索这两个组成规律时,教师要先鼓励幼儿发现某数的分合结论,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启发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如在幼儿归纳出6的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合起来是6)之后,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这几种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幼儿说出第一组与第五组一样、第二组和第四组一样后,教师可以请幼儿回忆2至4的组成,使幼儿经过思考,得出“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结论。
三、操作法与探索发现法的关系
本文所倡导的操作法和探索发现法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法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操作,探索发现法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和发现),都强调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都强调通过操作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不同的是,操作法更强调幼儿用动作与玩具、材料相互作用,探索发现法更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探索,发现数学知识。操作法是探索发现法的基础,如果不操作,幼儿很难凭空探索,从而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探索发现法是操作法的加深和升华,因为通过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探索,幼儿有可能逐渐发现并掌握有关数学知识。
总之,两者都符合现行《纲要》的要求,都要求教师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提供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都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根据上述《纲要》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粗浅的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方面,在采用游戏法、讲解演示法、比较法、寻找法等基本方法的同时,应该强调使用操作法和探索发现法,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操作法
操作法又称动手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法在幼儿数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其次,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学习主体构建知识结构的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数字“5”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5”,并出示5个实物,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5”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5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5”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5”是所有5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5”的含义。第三,操作法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手段之一。操作法要求幼儿在知道答案以前,自己通过探索去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3至6、7岁的幼儿处于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从动作开始是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
操作法在数学教育中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恰当地使用,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操作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正确地使用操作法。个别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把操作法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他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讲解——提问——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操作往往是在讲解知识之后作为练习知识的手段出现,这恰恰颠倒了操作法的顺序。正确的教学程序应是: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只有这样,操作法才能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手段。其次,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要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要让幼儿充分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只有这样,幼儿的操作才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探索发现法
笔者提出的探索发现法是从发现法发展而来的。发现法又称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提出的,是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与学龄儿童不同,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不稳定,不可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此外,他们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所要发现的最终结果对他们的诱发作用也不是很强。因此,幼儿要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不利因素,笔者提出探索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渐发现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之所以提出“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不断的探索”,是因为幼儿的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离不开幼儿自身积极的探索活动。幼儿只有在教师不断地、耐心地指导下进行探索,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索发现法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它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幼儿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如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加法交换律、数的组成等。现以数的组成为例,谈谈探索发现法的运用。
数的组成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教师要把教2的组成和教3的组成作为教学的难点来抓。因为2的组成是数的组成教学的起点,而3的组成可以使幼儿了解到在不能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分解。教学中,教师组织幼儿通过对诸如“小军有两只苹果,要分给小明和小红吃,猜猜看,小军怎么分”等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操作活动,使幼儿产生“要把两样东西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反复多次地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引导幼儿得出“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的结论。同理可使幼儿得出“3可以分成1和2或2和1,1和2或2和1可以合成3”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虽然不可能得出以上概括性的结论,但实际上已理解了结论的意义,他们通过反复的操作活动,通过不断地分析、推理,已能归纳出相近的意见。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2和3的组成后,再掌握4至10的组成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该启发幼儿自己从分合操作活动中逐渐归纳出4至10的分合结论(如4的分合结论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1和3、2和2、3和1合起来是4)。此外,从6的组成开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和递增递减规律(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则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在引导幼儿探索这两个组成规律时,教师要先鼓励幼儿发现某数的分合结论,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启发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如在幼儿归纳出6的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合起来是6)之后,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这几种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幼儿说出第一组与第五组一样、第二组和第四组一样后,教师可以请幼儿回忆2至4的组成,使幼儿经过思考,得出“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结论。
三、操作法与探索发现法的关系
本文所倡导的操作法和探索发现法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法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操作,探索发现法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和发现),都强调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都强调通过操作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不同的是,操作法更强调幼儿用动作与玩具、材料相互作用,探索发现法更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探索,发现数学知识。操作法是探索发现法的基础,如果不操作,幼儿很难凭空探索,从而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探索发现法是操作法的加深和升华,因为通过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探索,幼儿有可能逐渐发现并掌握有关数学知识。
总之,两者都符合现行《纲要》的要求,都要求教师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提供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都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编辑:Elaine
- 相关博文:
- 资源共享: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女人善变阅读人气:3207
- 拼音识字教学游戏介绍影行天使阅读人气:1083
- 小游戏手指康康123阅读人气:882
- 幼儿游戏教学黑液流星阅读人气:1267
- 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开展计算机教...辉辉阅读人气:191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是否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娟子老师阅读人气:1908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52
- [园长管理]优秀教学主任是怎么练成的?小蝶阅读人气:1125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教师工作]如何不让“写教学反思”成为教...夏路阅读人气: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