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请知道自己要什么

作者:朱家雄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上传时间:2016-08-08

  经验告诉儿童"这是面粉",突然你告诉他这不是面粉是米粉,你再问他时,他一着急还说成面粉,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讨论到底是面粉还是米粉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老师们在QQ群、现场教研中讨论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讨论老师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做老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我不能说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什么事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你认为有价值的,你就会去做。
  假设要让孩子知道大米磨出来的是米粉,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告知,让他重复说几遍就记住了。
  假设要直观教学,复杂一点的就是拿来大米让小朋友磨出米粉,再拿小麦让小朋友磨出面粉,然后比较米粉与面粉之间的不同,通过观察、触摸、加水搅拌,再把糊蒸熟品尝。当然,这样操作、体验的机会一次可能不够,次数多了,孩子们的认识就深刻了,以后就不太会搞错米粉与面粉了。这样,孩子获得了知识。知识的传递是很有价值的,教可以直接让小朋友懂得。
  但是,这个案例中的曾老师,我感受到她并不是想单纯地传递知识。她认为,过程、探究更重要;她认为,教给小孩一些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而是想要帮助儿童获得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果曾老师注重的是这个,那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我们所注重的东西跟我们的立场,也就是"我们相信什么"有关系。立场背后隐含的就是理论。我们的立场不同,关注的问题就不同。
  如果我们的立场是建构主义,我们就会注重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让儿童把事物放在关系当中去考虑,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第二,帮助儿童能提出问题的技能。
  假如我们的活动围绕这两个中心来,结果就不重要了,过程才重要。
  让幼儿对比大米与小麦的不同,再对比面粉与米粉的不同,通过实验引导儿童总结,大米与小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的是都能磨出粉来,不同的是磨出来的粉不一样,归纳出什么东西磨出来的是什么粉。这就是让儿童把事物放在关系中去考虑,这就是逻辑。有了这样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儿童获得的不是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获得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智慧,这个水平就高了。
  老师重视什么,还是要追问老师要什么,要什么就会去做什么。现在,各大教育理论派别很多,不同的理论所追求的教育目的不一样。
  老师要搞清楚自己大概相信的是什么。清楚自己要什么,做得就清楚!
摘自:《学前教育》2016.05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述儿变了

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撒谎、爱哭、爱撒娇背后的秘密,你了解吗?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