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过”不留痕

作者:朱奉亭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9.(07-08)  上传时间:2010-01-12
大班孩子会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方面的练习,而老师总是习惯性地用红笔批改幼儿的作业。一个班级中往往只会有少数几个孩子能做全对,其他幼儿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误。面对错题老师会毫不思索地打上了红“×”,红红的“×”在作业本上特别醒目。孩子拿到那张付出努力的作业本后,映入眼帘地首先是错误而不是正确,孩子是在看着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看着自己的成功而成长。看着大多数孩子开心而来,失望而走,我意识到这种方式有些不妥,我应该有所调整。于是我在孩子作业本上正确的练习题后画上大大地的“√”,在错误的练习题的右下角点上小小的“.”,面对孩子的错误,我将“×”批注改成了“·”,当孩子来到我面前,看到的都是“√”,满脸笑意。
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造成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他们悄悄地回到座位,认真思索了刚才答错的题目,幡然醒悟地“哦”一声,原来他找到了自己的出错的原因所在,他在纠错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当他拿到作业本再次来到老师面前时,显得十分自信。看到孩子的快乐我为自己的正确改变而欣喜,正当我沉浸在自己教育策略有所成效的喜悦之中时,我班敢想敢说的彤彤这时嘟着嘴说:“朱老师,能不能你以后别点上这个红点子,我现在都改对了,可是你这个红点子我怎么擦都擦不掉!”从孩子的这种不满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他渴望成人给他改过的机会,而不要一直留下曾经错误的痕迹。也许他的心声也正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只是其他的孩子也许由于胆小没能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静心思索,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自信,是鼓励大多数而不是极少数。孩子就是因为“不会”才需要练习,练习过程就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留下幼儿的曾经的错误。过不留痕,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往事不要再提。面对孩子的提议,我和孩子展开了讨论,采用了孩子提出的方式,在错误的题目后不加批注,给孩子三次改错的机会然后才点红点子。自从批注策略的改变,孩子的作业本上很少留下了红点子,基本达到“过”不留痕的效果,做作业、改作业的过程不断激励孩子从失败努力走向成功。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叙是:屋顶上的兄妹

下一篇:教育随笔:孩子是老师的镜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