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适时鼓励

作者: 黄晓兰  来源:重庆市大足区数师进修学校  上传时间:2016-01-31

    赏识教育在当前的幼儿园可谓是占了主流。很多幼儿教师都善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而发奖状则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初衷其实是强化孩子的某些优点,以达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就明确提出了正强化的积极作用。在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得好或者有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或者精神、物质上的奖励,会使孩子这些方面的优点得以巩固并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突出的地方,都各有优点。相反,每个孩子都有表现不突出的地方,都各有缺点。发奖状就是表扬他们突出的地方和优点,对此予以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可爱。   
    美国学者迈·凯梅·普林格尔在《儿童的需要》一书中谈到,一个毫无自助能力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自主、自尊的成年人的历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情感、社会和知识的学习,完成这一过程的最有效的刺激物是表扬与承认,鼓励以及恰当的期望能鞭策儿童坚持到底,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学会正确自我评价。年龄越大,这种需要越强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只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闪光点,就应该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哪怕不是闪光点,也不想得到指责,更喜欢鼓励式的批评,掌握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就更需要夸式教育法。   
    那么,我们在给孩子发奖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发奖状要有针对性
    有些教师在给每个孩子发奖状之前,并没有慎重考虑奖状所要表扬的方面,对该幼儿有没有针对性,幼儿平时的真正表现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班每人一张,皆大欢喜,有的是"讲卫生",有的是"爱劳动"或者是"爱学习";这完全没有发挥奖状本身的作用,也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发奖状要适度
    奖状的"普及"可以理解,但切不可"泛滥",前者是指数量的提升,后者则是质量的下降。如果只是为了让人人有奖,才设置了各种名目的奖项,那就是滥发。每张奖状都要做到实至名归,要有详尽的具说服力的证据,要减少数量,不能人人有份,也不能一人独霸多份。其次,可以设立一些相关的奖励项目,但获奖人数要少。可以让学生投票或者讨论产生获奖者。再其次,每年的奖励项目,尽可能不要重复。可以采用星级制,优秀者可以持续获得相应星级。  
    三、发奖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对于孩子的评价要从孩子的纵向发展出发,不能使用横向的比较。发奖状时要做到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都能够富有个性和谐地发展。  
    四、不让发奖状成为评价孩子的唯—方法
    在我们对孩子发奖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搜集的孩子们的书写、画画、手工的作品以及活动中的照片和语录等进行适时的评价,并一对一地呈现给家长,用来与家长交流和衡量孩子是否达到相应年龄段的发展目标,从而确立需要重点突破的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需要我们一起来发掘。作为老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幼儿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理解、尊重、友爱、温暖、赞扬和鼓励,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以更大的激情融入活动。"给孩子发奖状",无疑践行了这一人性关怀,使每个孩子的心灵得到滋润,使个性得以尽情舒展,这一张小小奖状的力量足以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充满力量。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10
编辑:cicy

上一篇: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五个妙招

下一篇:奖状是一种不适宜的评价方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