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为什么我们黏在一起?

作者:任蓉  来源:萨提亚(北京)教育咨询中心  上传时间:2013-10-23

      社会关系中最安全的是家庭关系,而连接最容易也最安全的是亲子关系,在这份亲子关系里,不仅仅孩子获得心理营养,成人在与孩子的连接感中也是获益多多!
      在许多爱的要求里我们往往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想黏在一起的,是我们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是谁真的不肯放手?我们是在制造独立还是执着于害怕分离?
      故事一:谁在大床上
      东东平常工作很忙,她把5岁半的女儿送全托,每周五接回家,周一早上再送到幼儿园。每周五至周日三个晚上,东东都要把老公赶到书房睡,好“独占”女儿,搂着女儿在大床上睡觉。东东说从3岁多开始就把女儿送全托,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心里总觉得愧疚,晚上看着女儿熟睡的样子,心里的爱一阵阵往外涌。
      故事二:我要和你一起生病
      儿子上幼儿园后,阿兰就找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可是,儿子上幼儿园后总是生病,阿兰一到单位就盼望快点下班,好回家照顾孩子。阿兰看着孩子生病,自己一着急就上火,病倒了!母子俩都请假在家歇着,阿兰心里竟然还有几分说不清的高兴,好像两个人又回到上幼儿园之前的感觉了。她和孩子片刻不离,孩子那么需要自己,而自己能长久地抱着儿子,心里是那样踏实和幸福!
      故事三:孩子你不行
      阳阳快3岁了,平时主要由姥姥负责照顾。入园前,姥姥就担心阳阳在幼儿园不能适应,担心阳阳中午睡不着闹腾怎么办,吃得慢、吃不饱怎么办。上了幼儿园后,姥姥看见阳阳不爱去,常常哭,就难受地偷偷抹泪!她还强迫女儿早点接孩子,一见到阳阳就问:“能吃饱吗?小朋友们好吗?老师凶不凶?”如果阳阳遇到些委屈又哭又闹的,姥姥就哄着:“明天不去了还不成,在家歇一天,行不?”
      故事一在说什么
      每周五到周日是东东和女儿高度浓缩的补偿时间,父母的爱用“让孩子睡大床”的方式来集中补偿。孩子占领大床,父母心里对孩子的愧疚与负罪感便用这样的形式来平衡!
      “谁在大床上”就是隐藏着一些爱的补偿——
      母亲的需要
      这个世界可能最亲近的人就是我生下来的这个小家伙。我完全信赖他,他不会离开我,他会陪伴我,对于他,我是重要的人,我是被需要的!我的内心温暖而有力量!
      三口之家的需要
      我们是不可分开的,这世界上我们一家彼此紧紧依靠,我们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我们满足这样在一起紧密和安全的感觉。
      建议
      1.妈妈要想一些办法,看看自己平常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使得内在关于自责与愧疚的情绪会释放一些,而不用等到周末集中补偿。比如,中间接孩子回家住一晚或者抽时间去幼儿园看看孩子,送给孩子一些你写的、画的或者别的能够代表爱他的表示。
      2.妈妈要保证优质的陪伴时间,和孩子玩耍,让孩子身心快乐。比如做些身体接触的游戏,有趣的运动,以及通过笑、叫、闹、唱、画(涂鸦)等活动使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能量得到释放,使孩子积极地与妈妈互动,而不只是通过睡大床来补偿爱。
      3.和“重要他人”保持良好沟通。“重要他人”是指妈妈不在孩子身边时,在幼儿园可以稳定照顾孩子的人,妈妈要和这些“重要他人”保持紧密的关系,每天或每隔一天就要有一些积极的沟通。
      故事二在说什么
      “我除了做一个孩子的妈妈,我还是什么?我还能成为什么?”在孕前、孕中及产后每个女性都会经历如何看待自己孕育生命的过程,也会加入自己对生命繁殖、延续与养育的理解,某些时候个体常常还会感到自己好像失去了自我,缺乏自我价值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妈们要多探索自己的内在,问问自己——“我现在卡在哪里了,我哪里还没有准备好?”“我在害怕什么?我不相信自己的是什么?”“我还可以有什么不同?”
      建议
      1.设计一些有趣的分离仪式,转移对“分开就是很大的伤心”的定势理解。比如,“妈妈和你一起合起手掌来许个愿望吧!希望今天我们都有开心的一天,都可以遇到喜欢做的事情,我们都会过得好好的,放心吧……”这样会给自己和孩子都带来积极的情绪引导。
      2.创造更多使自己身心安顿的方法,经由自己带给孩子。比如,可以把孩子的照片存在手机里或者放在工作的案头附近,想孩子就看看照片,或者把孩子画的画、做的小手工,布置在自己工作的区域里或者放在抽屉里。
      3.信任周围会有其他爱我孩子的人,他们会用和我一样、或者和我不一样的方式爱我的孩子,我相信我的孩子正受到他们的爱和保护。这种信念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平和。
      故事三在说什么
      老人用与孩子的亲和近,来完成自己内心对亲情更多的渴望!老人常会用怀疑孩子能力不行或替孩子出更多主意的方式,来拉紧孩子的手,减缓内心“他们是不是不需要我了”的焦虑。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老人越发对分离敏感:“真有一种见一面少一面的恐惧!”
      建议
      1.年轻父母不要因为老人不愿放手而责怪老人,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人,要多多理解老人在与孩子分离后内心的缺失和空虚。
      2.年轻父母要常常组织一些聚餐、郊游等家庭共欢乐的活动,使老人内心对亲情的渴望直接可以从子女身上得到满足,而不仅仅是隔代。
      3.多鼓励老人找到一些自己心里特别想学、想做的事情,这样他就会把一些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投入到一些新的爱好和活动中。老人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和人际交往,就会找到更多的快乐。
      4.要常常和老人交流,孩子身上哪些地方像老人的优点,家族已一代一代都把成长中最需要的爱和力量传了下来,孩子身上有他们足够可以担当和成长的内在资源,这些信息能够给老人带来信心。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害怕分离的孩子,那是我们往日幼童的印痕。我们惧怕分离的感受,和孩子的分离会勾起我们过去不安全的记忆或者伤痛。我们要尊重和接纳自己内在的一些特别固定的和分离相关的情绪,这份情绪里,会有属于我们这个阶段成长的意义!
编辑:cicy
 

上一篇:让责任心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孩子责任心小妙招

下一篇:刍议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