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选择的思路
作者:陈雯雯 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6-25
节日民俗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闽南的节日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单一,且枯燥无趣。因此,选择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社会性发展,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节日文化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挖掘节日民俗之文化内涵
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它传递了节日的文化寓意,更多地体现和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虽都富含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其承载的核心理念和内在意蕴却各不相同,如春节的“吃团圆饭”主要突显合家团圆;“发压岁钱”、“拜年”等体现长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清明节的祭祀先人和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体现了对生命的颂歌;端午节的“采莲”、“捉鸭”民俗重点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中秋节的“赏月”、“博饼”等则表达了对生活美满的向往,核心重在团圆。只有从节日民俗内涵出发,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进节日、理解节日,才能达到节日民俗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突出节日民俗关键内涵。
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人是节日的主体为主旨,紧抓每个节日民俗的关键内涵,从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素材,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活动,使孩子们知根源,解习俗。如春节主题活动中选择拜年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拜年习俗的礼貌方法,学会用不同方式向长辈或同辈表达春节里的祝福,如打电话,用电脑做贺卡、写电子邮件等。
(二)还原节日民俗特色。
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选择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要在不脱离传统节日民俗的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活动内容,力求把传统节日民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尽可能地还原各节日民俗的特色。如元宵节围绕当地传统民俗开展“赏灯猜谜”、“闹元宵”等系列活动,中秋节开展“大家来赏月”、“大家来博饼”等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三)选择健康节日民俗。
由于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等影响,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有健康的也有低级庸俗的。在选取教育活动内容时应取节日民俗之精华,剔除其落后的俗信陋习,以丰富和滋润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认识和素质,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崇高思想。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回避烧纸钱等低级活动;春节开展拜年说祝福话活动,回避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元宵节开展“赏灯猜谜”,回避烧金纸、烧纸人等庸俗迷信活动。
二、挖掘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所展现出来的仪式感和文化多样性是非常突出的,体现出群体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随着时尚流行的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加之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使一些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受到挑战。很多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正在淡化,有的甚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春节里晚辈对长辈的拜年、放烟花爆竹等民俗活动已逐渐被几句短信、外出旅行所代替;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只是赋予“清明扫墓”这一悲伤的色彩,殊不知清明节还有踏春、放风筝、插柳等欢乐的活动;冬至节大人、小孩子围成一桌“搓丸”、“做鸡母狗仔”的情景亦不再出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仪式的逐渐消失,也让人们逐渐淡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尊重。
(一)寻找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深入调查和与当地民俗专家了解当地消失或逐渐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清明节主题除了组织幼儿参加祭扫烈士墓,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种植、亲子放风筝、包润饼菜、春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民俗活动。
(二)旧习俗,新内容。
传统节日民俗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在面对这些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面前要进行创新性的构思,使其成为新内容,并加以弘扬、推广。如冬至以贴绘“九九消寒图”的旧习俗为内容,鼓励孩子学古人在九宫格图纸上画“九九消寒图”。虽然只是模仿古人绘画,但孩子们注入了对冬至节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关注和兴趣。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大胆创新,以学习剪贴技能来突出“大家来赏月”的主题,使“中秋节赏月”活动更富有新意。
(三)多形式感受节日民俗。
以不同的形式将那些渐渐消失或淡化的节日习俗展现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感受节日传统文化,激活对民俗活动的情趣。如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玩春节民间习俗“跳火群”;创设情景带孩子参加“游灯”;音画欣赏火鼎公火鼎婆表演;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孩子们在丰富的、多样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中感受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三、挖掘趣味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少节日中都有特定的活动或食俗,如:清明节时的放风筝、端午节时的捉鸭、元宵节时的猜灯谜、冬至时吃汤圆等等,这些趣味盎然的民俗活动给民俗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但是由于孩子们能力技能有限,只能是看看、说说,而不能真实地体验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何让趣味的节日民俗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体验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
(一)游戏式体验趣味。
在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下,将节日运动民俗改编成适合幼儿的趣味化的游戏,让幼儿快乐地参与其中。
如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民俗活动,改编成以长木板为道具的“五人两足”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端午节的“水上捉鸭”活动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改编成适合孩子们玩的“捉鸭”游戏——“走竹梯捉鸭子”。
(二)情境式体验趣味。
节日民俗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体验是最直接、效果最佳的方法,可使幼儿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社会情感与认识的双赢。但由于真实的情境具有生活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元宵节创设“猜灯谜”情境,让孩子们在猜谜中感受元宵节猜灯谜的乐趣;与幼儿一起创设春节环境情境,张贴春联、挂鞭炮,感受喜庆的过年氛围。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节日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劳作式体验趣味。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无不与“吃”联系在一起,每个传统民俗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之联系起来,这种食俗一直流传下来。如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吃清明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汤圆等。“吃”又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以劳作的方式了解民俗节日里的食俗是最好的体验,孩子们在做做尝尝中既体验到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四、挖掘本土化节日民俗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快速地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应将富有本土特色的、独特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作为素材,可以突出闽南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彰显地方文化色彩,增强家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适宜本地、本园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
(一)关注闽南特色节日民俗活动。
闽南地区在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活动也是非常独特,如中秋节的“博饼”,安海端午节的“采莲”、“捉鸭”,元宵节的“彩街”、“猜灯谜”等。因此,从当地独特节日民俗入手,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传统节日民俗。
(二)关注本地节日民俗情境。
节日民俗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巨大包容性,只有在节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里,才能体现得更加鲜明和丰富多彩。由于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为孩子创设参与节日民俗的机会,直接与节日民俗对话,才能有效地发挥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家、园、社区整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家乡色彩。
如中秋节组织“亲子博饼”,端午节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水上捉鸭”,组织亲子参加“亲情包粽子”比赛,冬至开展大带小“搓丸”、“做鸡母狗仔”借着节日的浓烈氛围,丰富幼儿的节日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愉快的节日民俗活动中学习,充分地感受、体验家乡节日民俗文化。
节日的魅力在特色,节日的活力在风尚。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要正确对待守护与传承节日文化的关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作,精心选择和充分挖掘适合本地本园幼儿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生机盎然的节日民俗文化成为我们时代科学的、大众的、文明的一道美好风景。
摘编自《当代学前教育》,20l2秋季刊33~35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培训选择多,寅卯教育只...yezizi阅读人气:331
- 关于“爱的教育”的思考紫玫瑰阅读人气:976
- 人格选择的航标武汉二幼阅读人气:809
- 国家正在关注幼儿教育立法的问...janis阅读人气:2536
- 2017年幼儿教育行业分析scwh2017阅读人气:40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
- [教师工作]教育翘阅读人气:1061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54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9
- [教师工作]蒙氏教育法傻呱呱阅读人气: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