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贴近每一名幼儿的需要

作者:沈心燕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2-10-31
方老师:您好!
 
读了您的教育故事,由衷地感到您是一位乐于尝试、善于观察、勤于反思的教师。这首先体现在您能克服“大班额”带来的困难,在表演游戏中关注每一个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式,给他们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其次,您能关注杰杰在参与活动中的表现和想法,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给杰杰带来的影响。再次,您能依据“杰杰事件”,将自己的教育预期、教育行为和幼儿的现实反应建立联系,进而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并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种自省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更贴近每一名幼儿的需要。
 
结合杰杰的反应以及您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质疑和困惑,我愿和您分享如下的思考。
 
一、如何看待杰杰“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的疑问——关注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使“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很高兴能够看到您在面对杰杰“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的疑问时,能引发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对游戏本质的追问。
 
在您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您所在的幼儿园正在开展“自主理念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研究与探索。事实上,游戏本身就应该是“自由的”、“自主的”、“愉快的”活动。游戏性体验是游戏者不可缺少的心理体验。
 
什么是游戏性体验呢?北师大教授刘焱曾指出,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性体验,实质上是一种主体性体验,它包括:行动的自主自由的体验,对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兴趣体验,对事物、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支配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产生游戏性体验,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处理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发挥幼儿作为游戏主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我想刘焱老师所揭示的就是游戏的本质吧。
如果我们沿着幼儿游戏性体验的视角,再来反思您的行为,就会发现在“兔宝宝找快乐”的表演游戏中,教师为了不冷落每个孩子,将幼儿分成几组,请小朋友分组分段表演。这种教师自上而下的分配任务的行为,虽确保了所有幼儿的参与,却使孩子们失去了自主选择和自主支配的机会,也就是说会使幼儿失去游戏性的心理体验,而将表演游戏变为完成教师的表演任务。
 
这也就让我们不难理解杰杰在其间的表现和疑问了。当教师命令式的主观安排与杰杰内心的需求有冲突时,杰杰一句“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的疑问,充分表明他内心对角色表演的不情愿。老师的启发引导也并没有点燃他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在“班级舆论”的压力下,虽然杰杰勉强表演了一次,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一直处在不自然的状态中。事实上,这种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强加的感受应同“冷落”一样让人难以接受。
 
我想,此时完成表演的杰杰由于缺少在活动选择上的自主性体验、在活动内容上的情趣性体验,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支配感体验,致使他没有感受到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有的只是必须要完成教师交予表演任务时的心理窘迫。如果游戏者具有了这种心理体验,那么,就失去了游戏本来的价值和意义了。
 
因此,对于表演游戏我们不能只关注其“表演性”而忽略其“游戏性”,而应遵循游戏的特点,把握游戏的核心价值,充分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意愿和权利,确保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享有自由、自主的心理体验,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二、如何看待教师“全员参与”的行为方式——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参与,尊重个体差异,使“全员参与”不等同于全员做同样一件事。
 
值得肯定的是,您能将“不冷落每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行为宗旨,为此,您千方百计地让所有孩子“全员参与”到故事的表演中来。的确,教育只有面向了每一个孩子,才能做到面向全体。但是,“全员参与”并不等同于全员都做同样的事情。作为表演游戏的“全员参与”,首先应该是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参与。
 
我们知道,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各自在优势领域、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具有差异,为此,每个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想法和期待也必将有所不同。在杰杰对表演明显表现出抵触情绪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尊重、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想法,依然在为教师所期待的“全员参与”坚持自己的主张,最终导致杰杰有了如此不情愿和不愉快的参与体验。为此,基于幼儿之间的差异,“全员参与”不应是幼儿的被动参与和一刀切式的参与。那么,如何让幼儿做到主动地参与和个性化地参与呢?
 
表演游戏并非只是表演,“游戏”应先于和重于“表演”。事实上,教师可以让幼儿经历表演的策划和准备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给幼儿自主讨论、协商、决策和决定的机会。如,可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成立编导组、服装道具组、表演组等,幼儿可自愿报名、自选角色、自由结组,并在教师的合作参与下自主编排和准备表演的过程,使幼儿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为故事表演选择和开展不同的活动。在此,教师的作用不是要把控和指挥孩子们的行为,而是要基于幼儿的想法,并在活动中支持和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如瑞吉欧的老师,发现班上的女孩子总喜欢玩仙女的游戏,为了支持和扩展孩子们的游戏,教师每天都会用仙女的口吻给孩子们写一封信,用以回应、支持孩子们的活动,并在孩子们来园前悄悄地放在班上,以此每天给孩子们带来惊喜、肯定、支持、回应和新的关注点。
 
我想,这种开放的、多样的、自下而上的活动组织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个体感受和需求,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兴趣性体验、主体性体验、胜任感体验,同时还会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和自我的价值感,又可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主的行为参与、经验参与、思维参与和个性化参与等多方位的主动参与。有了这样自主选择、自主决策的空间和权利,相信不同的“杰杰们”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参与活动了。
 
三、如何引导“不愿意参与活动的杰杰”——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与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机会。
 
通过案例的描述,我们看到在整个活动和反思中,您依据自己对活动的预期,关注到了杰杰不愿意表演的态度和行为,并觉得他更喜欢坐在下面观看和欣赏别人的表演。其实,这仅是您的一种主观判断。遗憾的是,您始终没有深层次地去了解杰杰在表演游戏中的愿望和需求是什么,没有了解杰杰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以便让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实施更适宜的支持。
 
为此,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让表演游戏变得更开放,让孩子们参与表演游戏的策划,请他们:想一想、说一说我们怎么表演“兔宝宝找快乐”?谁愿意来表演?表演“兔宝宝找快乐”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谁想做?怎么做?通过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就会发现杰杰和其他幼儿各自对什么有热情,对什么有好奇,对什么有需求,希望做什么。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合作者和支持者,帮助、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活动初期,杰杰如果能面对诸多的选择,也许他就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来了。
 
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表演(即便是一棵树),选择服装道具的制作等,而不会有今天的尴尬了。
 
又如,如果表演游戏的排练不是在大庭广众的视野之下,不是按照教师统一的要求进行排练,而是利用区域和小组游戏的时间,让各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节奏、速度和愿望进行排演和创造,并有时间去学习表演的技能、积累表演的经验,也许这种宽松自主的氛围,会使杰杰更放松、更愿意参与。
 
或者,如果杰杰真的只愿意做观众,在游戏中教师也应尊重和接纳他的愿望。可让杰杰以观众的身份观看排练,并有机会为完善故事表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虽然杰杰没有参与具体的表演,但是,仍会有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想,杰杰不愿参与表演的原因,有些可能是我们成人无法猜测到或无法理解的。为此,我们说了解幼儿的心声是教育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实的想法,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做才是最适宜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不冷落而更贴近每一个孩子。
 
编辑:cicy

上一篇:为促进幼儿的礼仪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

下一篇: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